青蒿素獲獎,當然跟中醫有關。說是中醫的成就也不為過。

來源: 萬山紅遍 2015-10-06 11:27:1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128 bytes)

中醫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查閱中醫古籍,采用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中藥材,研製出了中藥製劑,這不是中藥,難道還成了西藥不成?

難道是不中不西藥?

至於提純方法,傷寒論經方中就有用清酒做提純溶劑的方劑(比如炙甘草湯)。難道用乙醇(純點的酒)提取就不算中醫的方法了?

中醫原方讓水浸後絞汁,用最簡單的辦法把植物的津液搞出來,不就是在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條件下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嗎?(你後人水煮搞不通,說明你讀書不認真。嚴格說來,乙醇萃取,低溫萃取,這兩個關鍵點上,談原創多少有點跟古人爭功之嫌。)

現在台灣產的科學中藥,日本產的漢方,有大量傷寒論裏麵的成方。比如,桂枝湯,麻黃湯,大小青龍湯等等,治療現代西醫無藥可醫的病毒性感冒等,隻要對症,立竿見影。絕不會讓你拖上幾天還好不利索。難道,因為這些現代中藥是提純過的,做成了易溶解的顆粒,裝進了膠囊,它們就不是中藥了?難道你要管它們叫西醫西藥?那可就真成了現代版的刻舟求劍。

中醫藥這兩千年來(暫且從張仲景年代算起)一直在發展,不能說清朝時產生了溫病學說,就說明中醫滅亡了。同樣,也不能說,中醫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藥劑藥型進行了改進,中醫就不叫中醫了。

看醫術是不是中醫,關鍵要看它是不是運用了中醫的辯證施治的理論,對醫療實踐進行指導。見心髒不舒服,不號脈不查舌,上來就是丹參滴丸,哪怕你用了中藥,你仍然離西醫更近些,起碼是個非常不合格的中醫師。見到脈浮緩頭項強痛而惡寒,依傷寒論當小發其汗,手頭沒有桂枝湯,弄點薑湯,或者熱水泡腳,或者取嚏,甚至於幹脆用泰諾促病人發汗,那麽你仍然算是個中醫。

中醫是個龐大的係統。傷寒雜病論中的六經辨證,建立了一個千年不變的大框架。在這個框架裏,可以看到用大致十幾種植物,排列組合就可以治上百的完全不同(西醫眼中)的病。而幾十種常用藥物的不同組合,基本上是可以醫治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95%以上的疾病的。

同時,中醫的係統中也有大量的專病專方。比如傷寒雜病論的下半部金匱要略就多論述專病專方。從遠古時代就流傳下來的數不勝數的偏方,極大地豐富了中醫的內涵和外延。這些都是中醫藥的有機的組成部分。

中醫藥的功效,就像是一座冰山,我們一般人所見到的,隻不過是其中的一小角。中醫藥的沒落,絕不是其理論體係或方法論的落後,更多的是現代市場營銷能力的差距和教育體係的差距。

等到西醫這個龐然大物,最終要吃盡社會創造的財富的時候,對中醫的公論自然會到來。

所有跟帖: 

治經濟學的勝利,與醫學或中西醫學本身的勝利,常常關係不大。醫學,無論中西醫的勝利都是值得歡呼的,但是,首先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967 bytes) () 10/06/2015 postreply 11:44:00

我以前在本壇就說過,隻要是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的,即使形式上是西藥也是中藥。 -醫者意也- 給 醫者意也 發送悄悄話 醫者意也 的博客首頁 (146 bytes) () 10/06/2015 postreply 11:57:20

是啊,見感冒就用板藍根,不辨表裏寒熱,硬把淺表的病往裏麵拉,此中醫之過,還是醫師之過? -萬山紅遍- 給 萬山紅遍 發送悄悄話 (413 bytes) () 10/06/2015 postreply 12:31:37

"等到西醫這個龐然大物,最終要吃盡社會創造的財富的時候,..." -雲易- 給 雲易 發送悄悄話 雲易 的博客首頁 (83 bytes) () 10/07/2015 postreply 10:08: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