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重症肌無力,要用多久的時間?花多少的金錢?做多少次手術?
麵對這樣一個舉世皆知的疑難雜症,不同的醫生、不同的醫院給出了一個相同的結論,三個字“不好治”。
解放軍309醫院重症肌無力治療中心,副主任張文華教授舉起了一根寸許長的灸條,點燃,然後對準患處輕輕一壓——明滅之間,是一縷綿延40年的傳奇故事。
馬王堆漢墓裏出土的“方子”
1971年年底,湖南省長沙市區東郊,馬王堆鄉。
當地駐軍在兩個小山坡建造地下醫院,施工中經常遇到塌方,用鋼釺進行鑽探時,鑽孔裏冒出了嗆人的氣體,有人用火去點那氣體,一道神秘的藍色火焰迅即燃起……
湖南省博物館的專家馬上意識到,人們遇到的是一座古代墓葬,在湖南土話裏,把這樣的墓叫火坑墓。
1972年1月,考古隊正式對這一處墓葬進行了科學挖掘,這就是中國考古史上赫赫有名的馬王堆漢墓。
隨著墓葬的不斷發掘,參與進來的專家學者也越來越多,沒有人注意到,一個年輕人跟在中國醫學史和中醫文獻學專家周貽謀教授的身後,走進了馬王堆漢墓遺址,他的名字叫張文華,時為湖南中醫學院的一名普通學生。
張文華出身中醫世家,兒時就跟著長輩們學習中醫。他的家傳醫術是“灸法”,把燃燒著的艾條按壓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艾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哪裏疼了,灸一下就不疼了,給蚊子咬了,灸一下就不癢了;特別是小兒抽風,那年月醫療水平不發達,找不到什麽好的鎮定藥物,看著長輩們用艾灸輕輕灸了幾下,病兒就能立刻停止抽搐,這令少年時代的張文華大感驚奇。直到很多年以後,他回憶起這些場景還說:“現在治療小孩抽風要吃那麽多藥,還不見得能好,可當年中醫那麽一灸,抽風就定了,真的很神奇啊!”
正是家傳的灸法,讓張文華在馬王堆的墓穴中,發現了別人意想不到的“寶貝”。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許多的帛書,由於時間太久,許多一碰就碎了,但也有不少保存了下來,考古人員通過拓帛,在一些和醫學有關的帛書上發現有關“麝香”這味藥物的記載。而馬王堆漢墓1號墓內的重要文物——千年不壞的女屍“辛追”身上,發現了一個香囊,裏麵有很多中藥材:川椒,肉桂等等,其中也有麝香,這些都引起了張文華極大的興趣。
“麝香,那可是個好東西啊,我爺爺從小就跟我多次提過這味藥,而且在治病中經常采用,不過那時候它還有一個名字——麝香練子。”張文華後來回憶說,“當然,麝香練子不僅僅是麝香一味藥,而是以20多種中藥為原料,經傳統特殊加工方法製成的灸條。”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這些文物中,既然有這麽多地方提及了麝香,那麽,也許麝香的藥用價值被嚴重忽視了,年輕的張文華想起童年時看到長輩們的神奇醫術,決心把古老的“麝香練子”重新撿起來,琢磨個透。
一個被中醫大師連連稱讚的名字
張文華拿起一根灸條。看上去,無論色澤、長短、形狀,都像極了半根雪茄。
“這就是元寸灸。”張文華說,“平時要密封於玻璃瓶內,臨症使用時再取出,點燃之後,借點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刺激(物理刺激),直接閃灼穴位或患部,立見奇效。這種傳統灸法,雖然以明火燒灼人體皮膚,但不會造成灼傷,即便是嬰兒嬌嫩的肌膚,也隻留下一點白色灰跡(係藥物燃燒後接觸皮膚所至)。稍後即自行脫落,無任何表皮損害。”
說著,他用打火機點燃了元寸灸,一股幽幽的異香立刻撲鼻而來。
然後,他把冒著火焰的元寸灸在記者的手背上輕輕一點,略有些發燙,卻不覺得疼痛。
為了這根普通的灸條能夠給更多的患者減免病痛,張文華巡診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潛心收集疑難病例,花了40多年的時間總結治療經驗,調試藥物配伍,經曆了無數的坎坷,但他始終執著於一個信念:絕不能讓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灸法失傳。
其中最重要的一年,當屬1988年。
盡管在當時,元寸灸已經研製成功,但是麵臨著兩個問題卻都沒有得到解決,一個是它還沒有一個正式的名字,一個是它還沒有得到醫學界的真正認可。
名字,本來是有的:麝香練子,但是當時考慮到要與世界接軌,而世界各國的動物保護法中,對麝這種動物是不許捕殺的,而人工麝香還沒有發明出來,所以為了將來在走向國際市場的過程中,不在原材料問題上出現太多的“糾結”,這個名字不能再叫了。
那麽,取個什麽名字好呢?
張文華想:中醫講究個“元”字,元陽、元神、元氣,一元複始方能萬象更新,於是第一個字定了。然後再看看手中的麝香練子,一寸來長的灸條,方寸之中卻可讓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別見一番天地,“所以我當時就定下了個名字——元寸灸。”
張文華把這個名字告訴了當時的導師——中醫大師王雪苔,王老十分興奮,連連稱好,說這個名字道出了中醫灸法的真諦:方寸之物,可複元陽。
在王老的指導下,1988年,由張文華撰寫的《針灸治療重症肌無力》發表在《湖南中醫雜誌》上,這篇論文不僅第一次提出了“元寸灸”的名字,而且完整地講述了其中的醫理,立刻得到了醫學界的一致認可。
隨時隨地給自己當醫生
一根看上去其貌不揚、簡簡單單的灸條,為啥能治病?
普通人不解,就連被張文華用元寸灸治好的患者,也一頭霧水。
“不要小看這麽一根小小的灸條,其中可是包含了祖國醫學幾千年的精髓。”張文華介紹說:元寸灸是用麝香等20餘種中藥為原料,經傳統工藝特殊加工製成、使其易燃的灸條。其中組成藥物,均具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定痙止痛、回陽救逆的藥理功能。
具體地說:元寸灸條經燃燒後灸治病變(或腧穴)部位,有3種作用:
一是信息刺激作用:元寸灸灸於穴位或患部,外部溫熱(物理)刺激的信息源通過經絡、穴位作用達到對人體神經體液係統的調節。
二是藥物的敷布作用:灸條燃燒後,殘留皮膚表麵的藥末,被皮膚吸收後可產生一定的藥理作用。
三是可以提高自身免疫機能:試驗表明,元寸灸灸後的人體內淋巴免疫細胞可以迅速上升,“NK”細胞活性提高,血液中T細胞亞群“CD3+、CD4+明顯提高”,“LL-2”活性增高。
“元寸灸可以廣泛應地用於臨床內、外、婦、兒、皮膚各科,治療數十種常見、多發及疑難病症。與銀針配伍用於臨床,針後施灸,相得益彰;單獨應用,也獨具奇效。既能進醫院的相關診室為醫師日常所用,又可作為老百姓家的‘家庭醫生’,進入千家萬戶。”張文華幽默地說,“隻要你有一根灸條,再有一個打火機,你就隨時隨能給自己當醫生了。”
張文華對記者講述元寸灸能夠治療哪些疾病:中風、麵部神經炎、中暑、哮喘、濕疹、小兒抽風、麥粒腫、局限性紅斑狼瘡、落枕、急性腰扭傷等等,不過在這些之外,有一種疾病,正越來越成為元寸灸的主攻方向,那就是——重症肌無力。
可讓重症肌無力患者“複元”
重症肌無力是一種神經-肌肉接頭部位因乙酰膽堿受體減少而出現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生與遺傳因素有一定的關係,任何年齡均可罹病,但以10~35歲最為多見。臨床主要特征是局部或全身橫紋肌於活動時易疲勞無力,經休息或用抗膽鹼酯酶藥物後可以緩解。也可累及心肌與平滑肌,表現出相應的內髒症狀。是一種病情複雜、治療困難、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
“難治”、“痛苦”——在許多病友的討論中,都發出過這樣的感歎。該病在臨床上會出現眼瞼下垂、複視、斜視,表情肌和咀嚼肌無力,還會引起表情淡漠、不能鼓腮吹氣等表現,延髓肌無力則出現語言不力、進食困難、飲食嗆咳等,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
采訪中,記者見到一位來自武漢的患者,他患重症肌無力已經三年了,找了無數家醫院,花了大量的醫藥費,病情卻是越來越重,話說不出來,由於進食困難,隻能插著胃管攝取營養,他的妻子說,用“生不如死”形容他的情況,最真實不過。
然而在張文華看來:“重症肌無力就是經絡堵了,用元寸灸治療把經絡通了就好了。”
重症肌無力在中醫屬於痿證範疇,《黃帝內經》指出“五髒使人痿”,說明痿的病變部位雖在四肢肌肉,但產生的根源卻在五髒。元寸灸法屬於灸法中的實按灸,此法尤其適宜於痿證患者——在點燃時借助火的熱力恰能將多種藥物通過人體穴位送達經絡、髒腑,調節其功能,比單純艾灸灸力更強。“給重症肌無力患者施灸時,先將元寸灸條一端點燃,乘熱按到施灸腧穴部位,灸火熄滅,再點再按,連灸穴位三次為度,如此使藥力透達深部,就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張文華說,“元寸灸有溫熱刺激,還作用於神經肌肉接頭之間,又有藥物作用於病灶,往往可以立竿見影。”
有許多重症肌無力患者,幾次施用元寸灸之後,病況就能獲得好轉,尤其是眼肌型的重症肌無力患者,元寸灸一灸,眼睛馬上就睜起來了。前麵提到的那位來自武漢的患者,入住解放軍309醫院重症肌無力治療中心,僅僅一周之後就拔掉了胃管,能正常吃飯了,而且侃侃而談自己的經曆:“我真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說出話來!”
元寸灸對重症肌無力患者的治療,還不僅僅如此。
國際上通用的重症肌無力治療方法是進行胸腺切除術,但是患者術後特別容易出現危象,其中原因,大多是由於患者本身體質虛弱,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因此,解放軍309醫院在開展重症肌無力手術時,“術前中醫對症治療,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加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保證手術效果,而術後中藥調理也能鞏固療效,穩定病情。”這使得該中心的術後危象發生率控製在3.9%以下,大大低於國際上10%~30%的危象發生率,且無一例死亡病例。
眾所周知,感冒是重症肌無力患者病情複發或加重的重要誘因,而多年的臨床實踐證實,在用元寸灸直接灸足三裏、大椎、關元等強壯腧穴後,重症肌無力患者患感冒等疾病的幾率大大降低,有利於重症肌無力患者病情的穩定和恢複。
近年來,慕名造訪309醫院重症肌無力中心的患者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來自美國、德國、哈薩克斯坦的“海外患者”,當他們領略到元寸灸的奇跡時,都驚歎不已。
“元寸灸在重症肌無力患者身上的神奇效用,再一次證明,我們古老的中醫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繼續造福她的子孫和世界人民的。”張文華說。
後記
“我不擔心元寸灸失傳。”
說出這番話的張文華教授,充滿信心。
“中醫的可貴之處,在於懸壺濟世。有些人從祖上承襲了一些藥方,總是藏著掖著,不肯傳給徒弟,最後失傳了,非常可惜,這種做法其實是對中醫精神的背叛。元寸灸的配方和使用方法,我統統教給我的學生了,他們隻要能用它治病救人,就不枉費我對元寸灸40年的研究。”停頓了一下,張教授接著說,“說到底,元寸灸來自古代醫學家的創研,來自祖國傳統醫學的傳承,我有什麽權力將它獨占?”
接受采訪的張文華,特別愛回憶學生時代在馬王堆漢墓裏的發掘,在他看來,那一刻對帛書、香囊的關注,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是古老中醫在他身上的一次靈光乍現。為此,他特別感激兒時手把手教他灸法的長輩,對那些指導過他的老師們更是充滿了景仰之情。
2011年6月,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中華醫藥》欄目播出了“元寸灸”治療重症肌無力的專題節目。一時間,解放軍309醫院重症肌無力中心人滿為患,無數的患者紛紛上門求醫,雖然比從前更加忙碌,但張文華教授覺得很開心,他每一次給患者施灸的時候,就想起了兒時的鄉下,稻田邊,場院裏,輕輕一灸,病人的臉上就展開了笑顏……
方寸之物,可複元陽;明滅之間,藥到病除——在張文華看來,元寸灸很小,小到可以隨身攜帶,元寸灸又很大,大到可以給所有的重症肌無力患者點燃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