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唐朝,胡餅改名為月餅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但是,追溯月餅的曆史,還在更早的時候。據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製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到唐朝,胡餅改名為月餅,這也是為什麽人們認為月餅最早出現在唐朝。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

  此後,月餅的名稱在古籍中屢有可見。北宋蘇東坡有詩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記》記載:“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祁啟萼的《月餅》詩則點出了月餅命名的取義,詩雲:“中秋節物未為低,火烘羅羅出斧齊。一樣餅師新製得,佳名先向月中題。”

 
 

所有跟帖: 

謝謝,但還是缺乏過硬證據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217 bytes) () 09/14/2015 postreply 10:26: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