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由於現代心理學的影響,現代人動輒大談“心態”二字。這應該是好事。然而,我的觀察發現,太多的人把心態和情緒甚至身體健康等等之間劃等號,似乎情緒好就等於心態好,這在我看來似乎有失偏頗。
心者,心理也,態者,態度也。心態就是指一個人對事物的主觀(心理)態度。而好的心態,就是對事物的積極的態度。知道了這個定義,我們就不難得出結論,心態並非一個人的人生現狀 - 比如人生的順境或逆境,而是指一個人對這些現狀的態度。
現在有太多的人,隻看表麵,把人的外在狀態看成心態的體現,即情緒好就是心態好,情緒不好則都是心態消極。更有甚者,身體好就是因為心態好,身體差就是心態不好的結果。這是非常表麵的看法。人的命運的好壞,其實和人的能力大小,人心的善惡並不成正比。這個現象,隻要稍有點閱曆和稍有點客觀判斷力的人都應該看得出來。好人遭殃,性格樂觀的人患不治之症,這樣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著。一場瘟疫也不會因為某些人心態好就繞開他們。命運通常是不依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不要說一個個體的人,就是一個文明或文化群體,也可能被突然的自然災害在一瞬間毀滅(曆史山過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人在順境 - 身體健康,物質財富豐富,等等 - 的條件下活的開心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而把這一切歸因於自己的主觀能力,歸因於自己心態好,就等於在股票牛市中掙了錢就認為自己是技術好一樣,這叫“得意”,而不叫”心態好“。另一方麵,人在逆境中一時半會兒想不開,情緒不好也是很自然的,可以理解的,這也不一定就是等於心態不好。真正的心態好,是一方麵在順境中深感自己的幸運,同時對處在逆境中的同胞心懷同情,另一方麵在逆境中還仍然能堅守希望,坦然對待一切的不卑不亢的態度。
好的心態,不能保證一個人一帆風順的命運,但能使一個人在自己的既定命運下最大程度地享受人生。
前麵我之所以對好心態的定義為“積極”的而非“樂觀”的態度,是因為這兩者之間有著非常微妙的差別:“樂觀”一詞隻能用來形容一部分相對細小的負麵人生經驗,比如今天不小心吃飯咬了一下舌頭,明天被小偷偷走了幾十元錢,等等,不能用在比這樣的小事嚴重得多的一種災難中,比如亡親喪友,比如生存困境,比如戰爭,等等。試想一個人在戰爭中喪失了自己所有的親人(想象一下那個剛失去自己妻子和兩個兒子的利比亞難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樂觀的,但這個人卻可以仍然抱著希望,以“積極”的態度去創造新的生活。這樣例子也更說明了情緒和心態之間並不能劃等號。
好的心態的確能使人情緒好,或者至少人生態度積極,但反過來看,情緒好,並不一定都是心態好使之然。這就是因果關係的不同:心態是因,能達到一定的果,而一定的果,卻可能有不同的因。
總之,心態是內涵,是實質,情緒是表麵,是現象。人之所以總是看到現象,抓不住實質,是因為短視和健忘這樣的思維缺點導致的“錯覺”。隻有透過“情緒”等等這樣的表現現象看到其後麵的“因”,我們才能真正看到人性的實質,看清那些是真正心態好的人,那些不過隻是命運的寵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