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美鈉 ,國產肺癌靶向治療針對EGFR基因,與進口的易瑞沙和特羅凱療效相近,而副作用卻較少(ZT)

來源: 禦用文人 2015-06-23 13:21:4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930 bytes)
貝達原創抗癌藥打破外資壟斷 曾獲習近平批示協助臨床

 

發稿時間:2015-06-22 10:49:00 來源: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青年網 

p38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浙江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攝

  貝達藥業的凱美納,一個大多數中國人並不熟悉的抗肺癌新藥,是國家“十一五”重大新藥創製專項標誌性成果;正是因為凱美納,中國成為繼美、英之後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靶向抗癌藥的第三個國家;凱美納也一舉打破肺癌靶向治療長期被進口藥壟斷的局麵,成為全球第三個、亞洲第一個靶向抗癌藥。

  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院士將凱美納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藥學和醫學界院士專家們評價凱美納比同類進口藥“藥效和安全性更好,價格更低”;而對於肺癌晚期病人來說,不僅意味著可以告別傳統的治療方式——“化療”,改用凱美納等這樣的“分子靶向藥物”,還可以將化療後5年存活期從6%~10%提高到20%以上。

  凱美納的成功,在國際上也引起震動。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全文刊登了凱美納的三期臨床研究成果,稱其為“中國本土首個原創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腫瘤藥物”,“開啟了中國抗腫瘤藥物研發的新紀元,是個非常成功和完美的創新案例”,“國際臨床腫瘤治療的一個裏程碑”。

  凱美納的意義和價值,遠不止於醫學研究領域。

  中國已是癌症大國,其中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占第一。根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最新發布的數據,中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高達60萬,相當於幾乎平均每分鍾就有1人被診斷為肺癌。近年來,嚴重的霧霾更加劇了中國人罹患肺癌的危險,為此有專家預測,如果空氣汙染狀況依然持續,再過20年左右的時間,中國將迎來肺癌井噴式爆發。

  對於凱美納研發團隊領軍人丁列明來說,雖然凱美納已經上市三年,被全國各大醫院高度認可,並被浙江省列入醫保目錄推廣應用,其銷售額和納稅額也以年均超過50%的速度增長,但商業上的成功絕非終極目標。丁列明與同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的五位創業夥伴的最大願望是,通過凱美納的研發機製、臨床試驗、上市應用,以及稅收和醫保的政策扶持等實踐曆程,為中國的新藥研發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路徑,改變中國“仿製藥大國”的落後形象;同時,中國應該依靠自主研發新藥來打破外國藥的價格壟斷,從源頭上解決“看病貴”這一社會難題。

  11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知識產權是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要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催生更加蓬勃的創新、創造、創業熱潮,用智慧升級“中國製造”。

  20多天前,作為中國企業家代表,剛剛隨同李克強總理出訪歐洲的貝達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看到這條新聞,備感振奮。

  作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丁列明2002年放棄在美國的生活工作歸國創業,十餘年間都在做著同一件事:研製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肺癌藥。2011年,貝達藥業成功開發出中國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藥凱美納(學名:鹽酸埃克替尼),打破了該領域外資藥一統天下的局麵,被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譽為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

  十年磨一藥:國產藥從仿製到創新的曆史性轉折;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

  10月16日晚,貝達藥業董事長丁列明從意大利返回北京,一下飛機就坐進了《中國經濟周刊》的采訪間。

  經曆了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丁列明臉上毫無倦容。這是一次特殊的旅行——作為企業家代表,丁列明隨同李克強總理出訪歐洲並參加了中歐論壇漢堡峰會第六屆會議。

  丁列明在漢堡峰會上分享了一個觀點:在醫藥領域,特別是創新藥領域,中國與世界的差距非常大,但如果你看到了中國的需求,就會明白,這當中蘊含著巨大的機會。

  凱美納的成功為丁列明的這番話添加了漂亮的注釋。丁列明漢堡之行,一方麵是為凱美納開拓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希望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人才,加速中國創新藥的發展進程。

  中國為什麽需要自己的創新藥?看看這幾個數據:目前國內醫藥市場上60%的產品由外資企業提供;在丁列明專注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領域,凱美納上市前,這個市場被兩大外資巨頭及其藥品所壟斷——阿斯利康的易瑞沙和羅氏製藥的特羅凱,國內肺癌病人如用此藥,每月費用分別是人民幣16500元和19800元。

  中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高達60萬,死亡30多萬人,其中很大部分病人適用小分子靶向抗癌藥,但真正在用這些藥的不過3萬多人,因為“用不起”。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今年5月在上海考察一家醫療設備公司時所說,現在一些高端醫療設備老百姓用不起,要加快國產化進程,降低成本。中國創新藥領域也是一樣,必須要培育自己的產業、自己的品牌,這涉及到經濟安全、民生安全。”丁列明說。

  據介紹,凱美納上市後,每月用藥費用降到了11800元。這不僅降低了病人的藥費負擔,也打破了外資藥的高價壟斷,迫使其價格下降。

  十年磨一藥。2011年8月12日,在人民大會堂凱美納的上市發布會上,時任衛生部部長的陳竺稱凱美納的成功堪比民生領域的“兩彈一星”。而國家“十一五”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桑國衛院士則稱,凱美納的研製成功標誌著中國從仿製到創新的曆史性轉折。

  丁列明說:“我是這麽理解陳竺部長提‘兩彈一星’的含義的,首先,中國在創新藥上與國際差距巨大,新藥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難度大、風險高,國內藥企都畏難而退;第二,其科技和臨床價值。所謂靶向藥,就是醫藥領域的‘精確製導導彈’,隻作用到腫瘤細胞,對人體副作用非常小,是革命性的創新藥,對民生非常重要。”

  2012年8月,國際權威的醫藥臨床試驗數據提供商 Citeline發布的全球2011年度上市的33個創新藥名單,首次把來自中國的新藥凱美納列入其中,是零的突破。談及成功秘訣,丁列明說:“最核心的就是自主創新。”

  貝達藥業自主創新的成績令世界側目。凱美納三期臨床試驗的領導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院士回憶:“2012年,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的國際肺癌大會上報告凱美納的研究成果,可謂盛況空前。1000多人的大報告廳,早早的人都坐滿了,就想看看中國人要耍點什麽新內容。”

  “凱美納很快得到專家和病人的認可。”孫燕院士說,“凱美納不但有效,而且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讓病人能夠活得更久。這是讓我們特別高興的事。”

國際水平學術大會:凱美納讓世界知道中國也能做國際頂級藥品

  2014年10月25日,凱美納上市三周年學術峰會在杭州舉行。這次峰會不僅吸引了國內600多位來自一線的醫院院長和醫生,還匯聚了孫燕院士、於金明院士、管忠震教授等國內腫瘤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

  全英文PPT的精彩演講、國際前沿的技術與數據發布、癌症診斷與治療的國際最新研究趨勢,腫瘤內科分會場與胸外分會場的專業化設置,“這絕對是一場國際水平的醫學學術大會。”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中國臨床腫瘤協會主任委員吳一龍教授對記者說。

  會議上發布的信息顯示,過去10年,肺癌治療進入“基因組年代”,尋找並針對變異基因來治療肺癌,即“分子靶向治療”,成為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基於此原理的分子靶向藥在國外發展非常蓬勃。而凱美納是唯一躋身該領域的中國新藥。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教授管忠震是中國腫瘤臨床化療學科帶頭人,他在會上表示,對於肺癌,化療並不一定是最優治療方案。“早年,全世界對肺癌4期病人(癌細胞有廣泛轉移的晚期病人)都是用化學藥物治療。美國有統計,國際上常用的4種不同化療方案,治療效果都差不多,效果非常有限。病人5年存活率隻有6%~10%,而且伴隨嚴重的不良反應。”管忠震表示,分子靶向治療出現在約10年前,對於晚期肺癌的療效比過去有明顯提高。“美國最新數據顯示,肺癌4期病人5年存活率已經達到20%以上。這是綜合治療的結果,分子靶向治療在其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管忠震表示,凱美納是中國人在這個領域的一個巨大成就。

  “我們最早接觸到的分子靶向藥物就是易瑞沙、特羅凱,當時,我們特別希望中國也能夠有自主產權的同類藥物。”孫燕院士回憶說,當貝達藥業首席科學家王印祥博士找到他,希望由他來領導凱美納三期臨床試驗,他欣然接受,就是源自對中國自主研發藥物的特別關注和支持。

  當然,並不是有了一種藥,就能完全解決肺癌治療問題,接下來要做的是進一步研究,開發更多更好的藥物和治療手段。上海胸科醫院肺部腫瘤臨床醫學中心的陸舜教授就指出,隨著對肺癌基因研究的深入,未知基因會越來越少,治療機製會越來越明確。“特異性的免疫治療與驅動基因的靶向治療相結合,可能是下一階段實現肺癌持久緩解、追求10年生存期的突破口。一個癌症,特別是致命的肺癌,如果能活過10年,基本上可以認為這個病是可治的,可治愈的。”陸舜教授稱。

  麵對專家們在貝達藥業“學術大會”上的探討和交流,丁列明感慨頗多。兩年前,他曾去拜訪一位國內頂尖的醫院院長。“我一進門,他第一句話就說,‘我從來不跟國產藥打交道’。見麵很不愉快,沒說幾句話就把我攆出來了。”

  丁列明說,他不怪這位院長,很多專家都是一聽國產藥就搖頭,因為長期以來,他們能夠用的“武器”大多是進口藥,“國產藥讓他們沒有信心”。但現在情況開始明顯改變,“那位院長後來了解到,國產藥也可以做到國際水平,現在他非常支持我們了。”丁列明說。

  自主創新的底氣與膽量:“雙盲試驗”挑戰國際巨頭

  2002年的丁列明,在美國已經是執業醫師,有很好的生活和社會地位。“很多朋友都自然會聊到,我為什麽要放棄在美國的一切,承擔這麽大風險回國創業?答案是:除了內心創業的衝動、報國的想法,現實是我們在中國做了一件在美國做不到的事。”丁列明對記者說,“在美國,我們充其量做其中某一段的研發,絕不可能靠我們幾個留學生的力量,完成這樣一個新藥所有的研究,更不要說產業化、走向市場。這體現了中國的機會。”

  研製新藥在全球來說都是一件難事。國際醫藥界有個通行的說法:研製一款新藥要經曆“雙十”:耗時10年時間,投入10億美金。而“風險”是丁列明在訪談中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從技術、資金,到審批、臨床試驗,再到上市銷售,任何一個關鍵節點上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功虧一簣。

  “從技術上,首先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化合物。要做成一個藥,需要上萬份化合物作為起步,成功率也就萬分之幾。即便篩選出來上了臨床試驗,成功率也就百分之十幾。”丁列明說。

  申請臨床試驗批文,在國外需要一個月時間,而在中國需要一年到一年半時間。這讓丁列明非常糾結,作為一家新創辦的公司,根本耗不起時間。

  “當時在惆悵糾結了多個夜晚後,我鼓起勇氣給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寫了一份報告。習近平很快作了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幫助協調。上報7個月後,凱美納於2006年6月獲得了臨床試驗的批文。”丁列明回憶說,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一直伴隨凱美納走向成功。

  接下來的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每一次都像一場大考,而且,資金投入非常大。“2008年,Ⅲ期臨床試驗即將開始,我們滿世界去找錢也沒找到。走投無路下,隻有求助公司所在的杭州市餘杭區政府。政府又雪中送炭,借給我們1500萬元,買來對照的進口藥,啟動Ⅲ期臨床研究。之後我們又獲得了國家、省裏重大專項的支持,金融機構和銀行的支持也跟上了。”丁列明至今談及仍難掩感激之情。

  由於Ⅰ期、Ⅱ期結果良好,Ⅲ期試驗貝達藥業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選擇當時市場上最好的抗肺癌藥易瑞沙做“陽性對照雙盲試驗”,即一半病人服用凱美納,另一半病人服用易瑞沙;所謂雙盲,就是病人、醫生和貝達藥業都不知道病人服的是凱美納還是對照藥。

  在此之前,國內新藥研發都選擇與安慰劑(澱粉做的空藥片)做對照,隻要新藥效果稍好一些,就能凸顯治療效果。選擇跟最強的對手打擂台,丁列明走的是一步險棋。但不如此,則無法證明自己,難以得到業界的認可。

  孫燕院士仍清楚地記得當時的一個小插曲。“雙盲試驗中,發現了一個嚴重不良反應病例。我們都很擔心。隻有那一次,我要求第三方公司隻對我一個人打開盲底,發現這個病人是易瑞沙組的,我心裏頭暗自高興。”

  一直守在揭盲現場的貝達藥業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譚芬來回憶說,2010年6月15日,Ⅲ期臨床試驗揭盲結果剛一出來,他立刻打電話給在杭州辦公室焦急等待結果的丁列明,“可以開香檳慶賀了”。

抵擋外資誘惑:跨國藥企出2.5億美元高價收購

  2011年,凱美納剛剛上市之初,貝達藥業資金仍十分緊張。這時,美國一跨國藥企找到丁列明,願意出2.5億美元甚至更高價收購凱美納。

  “當時我們欠銀行1.5億元,非常缺錢。但我們絕不願意拿凱美納去換資金。”丁列明說,當時他們核心團隊幾乎沒有遲疑就拒絕了跨國藥企的要約。他們從未將凱美納看作一個普通的產品。小分子抗癌藥一直是外資的天下,而他們一直想做中國人自己的抗癌藥,讓更多的中國患者用得起。“研發過程中,那麽多領導和專家都幫助我們。他們支持我們的目的,絕不僅僅是讓我們成為富翁,而是為了這個產業,為了使民生受益。”

  丁列明的堅持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他打動了跨國企業負責凱美納收購項目總監朱淩宇,朱轉身加盟貝達藥業,現任貝達藥業戰略合作副總裁,負責貝達藥業對外的戰略合作。朱淩宇後來告訴丁列明:當時,他們非常意外,根本沒想到貝達藥業這樣一家很小的、負債累累的企業,會拒絕這種很多人求之不得的機會。

  “當時,他們覺得我們不可理喻,等著看我們的笑話,因為我們對市場和銷售毫無經驗,覺得我們太書呆子了。但不管怎樣,我們堅持下來了。”丁列明說。

  2014年10月13日,第十屆“環球中國商務會議”在意大利舉行,丁列明被授予“年度中國商業領袖”獎。評委會給他的評價是:“具有深遠的戰略眼光、破釜沉舟的創業勇氣。”

  目前,兩個凱美納一線治療肺癌的臨床試驗分別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和廣東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吳一龍教授牽頭展開,這對凱美納未來產品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義——凱美納是作為非小細胞肺癌的二線用藥被批準上市的,即在化療或其他治療失敗後再選用。等一線用藥的臨床試驗驗證後,有望使凱美納成為首選用藥。

  醫藥領域的風險投資

  目前,凱美納是貝達藥業的拳頭產品,也是營收的主要來源。但丁列明正在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培育更多的支點。

  據介紹,貝達藥業目前的在研新藥項目包括6個國家1類新藥、10餘個國家3類新藥等,治療領域主要涉及抗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等嚴重影響人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除了自主研發,貝達藥業啟動了一駕馬車——戰略合作。負責人就是來自跨國藥企的朱淩宇博士。2013年9月,貝達藥業與美國安進公司建立了合資企業,把對方在美國已上市的一款靶向抗癌藥引入中國,在中國完成審批,進入市場。

  今年10月25日,貝達藥業宣布,對美國Xcovery公司進行2000萬美元的股權投資。後者是一家專注於開發新一代抗腫瘤靶向藥物的研發企業,其首選項目——X-396是針對肺癌的新一代ALK抑製劑,目前正在美國進行臨床1/2期研究。 貝達藥業將獲得X-396項目在中國市場的所有權益。

  “相比其他ALK抑製劑,Xcovery開發出的X-396很有可能在抗腫瘤的藥效和安全性方麵具有顯著優勢。”貝達藥業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譚芬來博士談道,“我們非常期待跟Xcovery的合作,我們將共同推動X-396進入下一階段的研發,盡早讓其惠及美國、中國以及全世界的患者。”

  丁列明說,他的目標是做“總部在中國的跨國製藥公司”。據其透露,今年10月參加漢堡峰會期間,和歐洲好幾家醫藥公司的戰略合作,進入了談判階段。

  貝達藥業的表現頗受市場青睞。目前,貝達藥業已由中金公司保薦申報在創業板上市。根據中國證監會6月27日公布的貝達藥業IPO說明書申報稿中披露,凱美納2012 年銷售額達到 3.6 億元,2013 年銷售額達到4.75 億元,刷新了中國創新藥物銷售紀錄。

所有跟帖: 

央視視頻有關國產凱美鈉靶向治療肺癌藥物 -禦用文人- 給 禦用文人 發送悄悄話 (33 bytes) () 06/23/2015 postreply 13:24:01

what is the Eglish name for 凱美納? Are the trials FDA trials? -kelingdun- 給 kelingdun 發送悄悄話 (335 bytes) () 06/23/2015 postreply 15:56:05

國內的知識產權。與美國FDA毫無關係。參考“柳葉刀”雜誌。如果仍然不信,您還可以持保留意見和觀望。 -禦用文人- 給 禦用文人 發送悄悄話 (275 bytes) () 06/23/2015 postreply 16:42:19

Thanks. the English name is Icotinib. -kelingdun- 給 kelingdun 發送悄悄話 (732 bytes) () 06/23/2015 postreply 17:21:10

Icotinib 是化學名稱,鹽酸愛克提尼片。。。 -禦用文人- 給 禦用文人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23/2015 postreply 17:25:35

渾水摸魚? -kflin888- 給 kflin888 發送悄悄話 (73 bytes) () 06/23/2015 postreply 22:08:25

如果凱美鈉靠的是偷竊美國的科研機密,他們又發表在“柳葉刀”上,應該引起美方的抗議的。。。 -禦用文人- 給 禦用文人 發送悄悄話 (36 bytes) () 06/23/2015 postreply 23:41:2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