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的血紅蛋白究竟真實情況是什麽,有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幹擾。這才需要動態重複觀察。

來源: 尼羅河 2015-05-01 13:05: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402 bytes)
病人消化道出血問題似乎是一個新的變化。如果持續存在表明胃腸道的感染還在繼續發展。

臨床思維要求盡量用必然的,整體的,一元化的理論來解釋病人臨床表現。因為這種思維正確的機會是最大的。很多時候要想在前麵。病情千變萬化,現在沒有發生,不等於它就不會發生。DIC比較容易想到。TTP相對要少見很多。一切觀察和思維目標都要以病人的真實表現為轉移。醫生最忌思維的隨意性。找一個似是而非的理由誤導自己。而放棄查找客觀證據。

腎科醫生不輸血沒有錯。但是給白蛋白提升膠體滲透壓絕對是純利無害的。減輕組織間質水腫,改善循環血流。幫助腎髒功能恢複。堅持不給就沒有道理了。他們想到做食道鏡就表明還打算尋找黴菌感染證據。實際上在沒有得到證據之前就可以經驗性治療。口服抗黴菌吸收量很小,基本沒有全身的不良作用。

總之病人的情況是一個嚴重胃腸道感染誘發的多種病理過程。並不是惡性腫瘤本身的發展已經無力回天。如果醫生們能夠作出恰當的處理,這一關應該可以有驚無險。最重要的是積極針對原發感染采取相關檢查和治療,而且要及時發現解決並發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