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鹹,華人在美國開診所

來源: SCAPE 2015-04-22 08:04: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48 bytes)
我在美國開私人診所

導讀:在美國康州,有家私人診所,老板是一位中國女人——她經營這家診所,已經15年了。

作者:鄭華菊

故事主人公:孫佩芳醫生 美國華人執業醫生協會(SCAPE)資深會員

這是美國康州一家私人診所,候診室裏坐了五六位患者,有的在小聲聊天,有的低頭翻閱報架上的讀物;護士窗口有人在付錢;檢查室裏醫生正在為患者做檢查……

與美國千千萬萬個私人診所一樣,這裏的醫療秩序有序而融洽,稍有不同的是,這家診所的老板是一位中國女人,54歲的孫佩芳,她經營這家診所已經15年了。

“2000年診所剛開張時,每天隻有一兩個病人,現在每天有近35位患者。”孫佩芳說,還分享了一個好消息:附近一位家庭醫生即將退休,他將手上500名患者免費推薦給了孫,“他覺得中國醫生比較認真勤奮。”孫佩芳很開心,她告訴記者覺得生活和工作很有勁。

美國開診所要“四步走”

25年前,孫佩芳還是上海中山醫院的主治醫生,因為受到那個年代出國熱的影響,舉家奔赴美國。但與很多赴美醫生到美讀博不同,熱愛臨床的孫佩芳選擇考醫生,並在1996年考取美國內科住院醫生,99年完成內科醫生訓練、通過所有執照考試和美國內科醫生通考,正式成為一名美國內科醫生。

“完成住院醫生培訓以後,我曾在一家診所工作了半年,然後決定自己開一家診所,不難。”孫佩芳說。她說幹就幹,很快辭職籌辦自己的診所。

在美國開診所不像國內這般艱難,不需要太多資質和審批,孫佩芳將其總結為“四步走”:

第一步:想好在哪裏開診所後,在當地找一家地區性醫院,準備好個人住院醫生畢業文憑、醫生資格考試文憑、美國內科統考文憑,帶去醫院辦公室,向醫院領導介紹自己和診所計劃。“一般來說都能通過,絕對不需托人情送禮品,隻看是否符合標準。”孫佩芳說。

第二步:為私人診所選一家(或兩家)要掛靠的綜合性醫院,請兩位醫生為自己寫推薦信,與醫院建立起附屬性關係。

孫佩芳介紹,美國所有私人診所必須掛靠一家或兩家綜合性醫院,當患者需要手術或者發生其他家庭醫生處理不了的疾病時,家庭醫生會迅速將患者轉診到掛靠醫院,這也是美國廣受褒獎的轉診製度的基礎。另外,關於多少人口須要多少家庭醫生服務,美國各市各城鎮都有周密計劃。所以在這些綜合因素下,醫院非常支持麾下的私人診所。“我當年開診所時,掛靠的醫院連續兩年、每年資助我10萬美元。”孫佩芳說。

第三步:去律師那裏成立一個公司,並證明自己沒有犯罪記錄,然後向州裏交200美元管理費(現在每年要交250美元),至此,一家診所就開始了。

第四步:整修一個整潔有條理的診所,要有幾個能幹負責的人員,然後建立一個有效的病例係統。

“這些手續都很簡單,差不多一個星期就搞定了。”孫佩芳介紹,所有美國家庭醫生(或者私人診所老板)真正操心的是如何吸引病人,怎麽傳播你對病人如何好。

吸引病人是難點

美國醫學教育製度與中國不同,必須大學畢業後才能報考醫學院,醫學生在經過4年醫學院學習後,進入醫院當3年住院醫,層層把關和曆練使得“出爐”的美國醫生水平非常整齊。

“美國拿到執照的醫生,技術都非常過硬,區別很小,所以對我們這些私人診所醫生來說,最具競爭力的不是技術,而是醫生的個性,你是否熱情負責,是否足夠細心,等等,這些是每個人不同的。”孫佩芳說。

2000年,孫佩芳個人診所正式開張,雖然也在當地報紙上打了廣告,但初期每天也隻有一兩個病人,得益於有掛靠醫院20萬美元的資金支持,熬過了最初的困難時期。

在此後的15年裏,憑借負責人的態度、可靠的醫術,孫佩芳收獲了越來越多病人的肯定,“不算那位退休家庭醫生推薦的500位患者,我自己的病人已有3000位左右了”,孫佩芳介紹,這些病人已經讓診所很忙了。

孫佩芳不認為自己有什麽吸引病人的秘訣,“我隻是站在病人的shoe裏思考問題,盡力去幫助病人。”她給記者舉了自己的兩個例子。

一個病人,乳房檢查有可疑點,“我迅速安排病人去做活檢,結果是癌症。我給病人打電話說,‘我今天需要你make a pointment。’”孫佩芳說,並強調不能在電話裏直接告訴病情,因為要考慮病人心理承受力。而在病人到診所前,孫佩芳需要想好以何種方式和措辭告訴病情,以及思考下一步的安排,包括去找哪一個腫瘤醫生,找哪一個外科醫生等等。“通常病人一聽到自己得癌症,腦子就嗡了,不知道下一步怎麽辦,我們家庭醫生這時候就要協助他們做出正確判斷。”孫佩芳說。

而另一些時候,孫佩芳為患者提供的隻是安慰。“除了給病人用藥,我們家庭醫生腦子裏想的就是‘我怎樣幫助這個病人’。”孫佩芳說,有一個女病人和丈夫離婚後,來到診所哭訴,在她哭完後,“我給了她一個hug,安慰她,鼓勵她繼續活下去。再用自然的語氣引導她去看心理醫生。”孫佩芳說。

在美國享受融洽醫患關係的同時,孫佩芳很納悶為何國內常常爆出患者打罵醫生事件,“怪醫生嗎?我認識的中國醫生都很優秀,工作很累,收入還少;怪患者嗎,我現在病人裏也有5%是中國人,他們的就醫素質都很好啊。感覺還是醫療體製的問題。”

年入20萬美元以上

患者在逐漸增多,到2014年時,孫佩芳每天要看到23位患者,這讓她有些力不從心,“雖然看病人數無法與國內比,但因為平均花在每個病人身上的時間有20多分鍾,一天下來工作時間也不少於8小時。”孫佩芳說。

她決定在三位醫療助手(medical assistant)之外,再招一位醫生助理(PA)。“每天可以接診更多病人,醫療質量也不會受影響。”孫佩芳說。2014年年底,醫生助理到崗後,診所接診病人容量開始增加,目前每天接診約35位病人,“我與醫生助理各看一半,當然,未來比較理想的狀態是我們各看25個病人。”孫佩芳說。

收入這塊,孫佩芳介紹美國家庭醫生平均工資在22萬到23萬左右,“上下一點全取決於管理能力和工作時日長短,今年醫生助理加入後,年收入肯定會增加。”並告訴記者,美國門診費用與國內不同,按照問診時間長短分為5個收費標準:

(以下是美國medicare老人保險付費標準。其他商業保險以此為準對照。一般來說比medicare再高出10—20%。)

Level 5:門診時間40分鍾,門診費153美元;

Level 4:門診時間25分鍾,門診費用約114美元;

Level 3:門診時間15分鍾,門診費用約78美元;

Level 2:門診時間10分鍾,門診費用約47美元;

Level 1:門診時間5分鍾,門診費22美元。

在以上5個level中,除level1是護士做,其他必須醫生問診。另外如果是新病人,可在每個相應level上再加20—30美元。

“我們很少標Level 1、level 2,通常都是Level 3、level 4”。這裏介紹下,美國醫生助理的門診費用是正式醫生的80%,“如果我看一個level3的病人,收費80美元,醫生助理就收64美元。”孫佩芳說。

她進一步介紹,對level3的患者來說,80美元裏的20%相當於掛號費,需要自己付,另外80%由保險公司付。每周診所的做賬員會把從電子設備上送到病人的醫療保險公司。

“美國政府對65歲以上患者或殘障患者,都有相應的保險;其他有工作的年輕患者多買商業保險,當然,奧巴馬保險覆蓋了那些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孫佩芳說,所有這些保險公司,通常在收到賬單後2周內付賬給診所,“如果保險公司覺得不合理,他們有權來診所查看。”

“在美國做醫生這麽多年,感覺很好,受尊重,收入也好。”孫佩芳說,但她透露一個未成形的想法——想回國開診所。“我們在美國當醫生的這些中國人,都很關注國內醫療,現在政府鼓勵社資辦醫,要求強基層,感覺國內市場挺有勁的,想帶著在美國開診所的這些經驗回去試試。”不過孫佩芳坦承自己很猶豫,“畢竟現有的一切已經很好了。”

(本文為“醫學界雜誌”微信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並標明出處。)

所有跟帖: 

make a pointment? 這醫生當的. -花椒- 給 花椒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15 postreply 08:36:15

Hahaha -惡俗老狼- 給 惡俗老狼 發送悄悄話 惡俗老狼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5 postreply 09:05:20

應該是作者的錯誤,不大可能是孫醫生的錯誤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5 postreply 09:22:51

好眼力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5 postreply 09:50:29

1)專業訓練密集,超乎赤腳醫師。2)知識結構,與赤腳醫師比,各有千秋。3)行醫理念,大致等同赤腳醫師。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5 postreply 10:59:41

看那題目寫的,像是個crying baby -無煩無惱- 給 無煩無惱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2/2015 postreply 18:59:13

金剛鑽、瓷器活,阿阿……。 -崔澍泉- 給 崔澍泉 發送悄悄話 崔澍泉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22/2015 postreply 19:25:38

紐約華醫最忙 -fonsony- 給 fonso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3/2015 postreply 05:15:33

紐約一位跌打醫生的生意好到不可思義.老外都來照顧。 -fonsony- 給 fonso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3/2015 postreply 05:18:00

我的家庭醫生不用PA, 限定一天的病人數,不接受新病人。網上一片5星。現在的醫 生一天看那麽多病人,跟本沒精力時間傾聽病史。隨便 -artlover1- 給 artlover1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23/2015 postreply 06:16:5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