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類B致癌食品(ZT)

來源: 唵啊吽 2015-03-17 11:08:0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276 bytes)

從蕨菜致癌說起,談一談媒體和專家製造的“恐嚇式科普”

2015年3月18日 00:59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三十年多前,大多數人追求的還是能吃飽飯。二十年前,開始追求口味,要吃得好。十年前,大家不但要味道好,還追求有營養。而最近,人們不但追求能吃飽,吃好,有營養,更追求的是吃得健康,追求綠色,有機,無公害,純天然。總之,做為大吃貨國的子民,吃永遠是最大的話題。

 

隨著環境汙染,市場放開,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人們對吃也越來越小心翼翼,每天關注微信微博上的食品安全動態幾乎成了每個網民的必修課。有人感慨,早晨一起床,看一眼微信朋友圈,嚇得這一天什麽胃口都沒有了。標題還特別驚悚,什麽“×××絕對不要吃”,“×××吃了等於吃砒霜”,“這幾類東西,吃了百分之百致癌”。

 

而一些媒體和專家,也加入了這種“恐嚇式科普”的行列。利用人們對一些疾病,特別是癌症的恐懼心理,製造了一場全社會的恐癌症。

 

癌症這種疾病,比起其他一些疾病,雖然不是世界上發病和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但因為其無法徹底治療,高複發,高死亡,生存期短,痛苦程度高,大多數人談癌色變。由於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人們隻能從預防角度考慮,希望能避免患病。

 

所以,關於癌症預防的話題總是能得到較高的關注度。而一些專家和媒體看似專業的科普,卻是在誤導公眾。

 

專家的一些所謂的科普,到底對還是不對?對,非常正確,專家有專家的科學素養,他說的話,非常有依據,往往搬出一大堆參考文獻做為支持,讓你不得不相信。

 

但我為什麽要說專家在誤導公眾呢?因為,專家生活在象牙塔裏,完全不懂生活。要知道,生活遠遠比任何實驗室營造的東西,要複雜萬倍。

 

前段時間,一則蕨菜致癌的新聞被廣泛傳播。最近幾天,又有一些網絡大V專家,又開始炒這個東西。

 

蕨菜中含有一種叫原蕨苷的物質,在動物實驗中證實會導致實驗動物的食道癌,胃癌等一些癌症。原蕨苷已經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定為IIB類致癌物質。

 

看到這裏,是不是有些人開始後心發涼,更有一些喜愛吃蕨菜的網友是不是想扣嗓子眼,恨不得把前麵幾年吃的蕨菜都吐出來。嗬嗬,繼續往下看你會發現,完全不用這麽緊張。

 

說到致癌物質,不得不說說被媒體和專家掛在口中的什麽一類致癌物,二類致癌物的概念。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致癌物分為4類:

 

一類: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

 

二類A: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充分的致癌性證據。

 

二類B: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低的物質或混合物,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性證據尚不充分,對人體的致癌性的證據有限。

 

三類:對人體致癌性尚未歸類的物質或混合物,對人體致癌性的證據不充分,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或有限。

 

四類:對人體可能沒有致癌性的物質,缺乏充足證據支持其具有致癌性的物質。

 

原蕨苷屬於二類B致癌物,也就是說這種物質在動物實驗中隻有有限的證據,而對人的致癌可能性較低或者沒有流行病學數據支持原蕨苷對人體有確切的致癌性。

 

就是這樣一種物質,使人們色變,而媒體也大張旗鼓得宣傳,甚至有微信說“蕨菜百分之百致癌,千萬不要吃”。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把一些我們日常中可能接觸到的各類物質以上述標準做了分類。有資料報告的物質一共有878種,結果是:僅僅隻有一種物質對人類可能不致癌,剩下的877種統統是致癌物。也就是說,致癌物無處不在,我們根本無法避免,哪怕你躲進原始森林,也擺脫不了致癌物。

 

就拿一類致癌物這個對人體有明確致癌作用的範圍來說,除了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些致癌物質,比如:苯並芘,甲醛,石棉,煙草,亞硝胺等,我們會發現,陽光照射居然也是一類致癌物。還有,含酒精的飲料。我們能避免不曬到太陽?朋友聚會能不喝點小酒?(有資料證實,既使少量飲酒,都是致癌的,不要再說少量飲酒有利健康這種話了)。更不要說無處不在的黃曲黴毒素,各類化妝品,家用洗滌劑,農藥,廚房油煙中,霧霾,甚至自來水中,都含有一類致癌物。我們不擔心曬太陽致癌,不擔心喝點小酒致癌,不擔心開車致癌,抽煙(二手煙)致癌,反倒是被蕨菜這種致癌可能比較低的食物,嚇得膽戰心驚。

 

我的研究生腫瘤學專業課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癌症不是一種病,他是人類普遍的一種生理現象。人體每時每刻都不斷的產生癌細胞,但每時每刻都被自身的免疫係統所發現並吞噬。而大多數物質都多多少少具有致癌的潛在因素。人患癌症的原因,一是免疫係統出現問題,使一些癌細胞逃避免疫監視(不良生活習慣是主因);二是遺傳因素,一些人的基因缺陷使得人體的某些抑癌基因表達缺失,容易患某些癌症(比如美國影星安吉利娜朱莉,有乳腺癌基因缺陷,做了乳腺切除手術);第三是致癌物質的誘發作用。在這三個因素裏,第三點遠遠沒有前兩點重要。

 

所以,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不熬夜,多參加互外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態。盡量避免一些不良嗜好,比如,抽煙,喝酒。對於食物的要求,做到適量即可,完全不必去恐慌,而這不吃那不吃。在生活中我們根本無法避免致癌物,而絕大多數致癌物隻要不達到一定含量水平,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有句話說得好,拋開劑量談毒性,那就是在耍流氓。任何一種致癌物,都有一個安全劑量限值。所以,恐癌現象,完全沒有必要。

 

最後,說一下媒體的無知。一類致癌物和一級致癌物,完全是兩個概念。可是我們一些媒體,完全搞不清楚,把這兩者混為一談。一級致癌物是指具有強烈致癌性的一類物質,隻有五種:黃曲黴毒素,亞硝胺,二惡英,尼古丁,苯並芘。而一類致癌物完全不是這個概念,並非一類致癌物就是強致癌物質,僅僅表明該物質確定有致癌效果,並不反映其致癌能力的強弱。不僅僅是媒體,很多專家的文章也是一類致癌物和一級致癌物不分。在這場“恐嚇式科普”中,確實唬了不少人。

 

很多媒體和專家,都在對公眾進行一場“恐嚇式科普”。而蕨菜致癌的大範圍傳播,就是“恐嚇式科普”的典型範例。柴靜的《穹頂之下》,對一類致癌物的誇大,同樣也是“恐嚇式科普的典型範例”。

所有跟帖: 

好文章,實名點讚 -dudaan- 給 dudaan 發送悄悄話 duda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7/2015 postreply 14:16: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