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養生主篇各章大意-順自然之理

莊子哲學中,他建議要以逍遙遊為人生宗旨,而必要條件就是齊一萬物。除齊一萬物以外,如果要有安逸的生活,有健康的身心就是第一條件,所以第三篇就是養生主篇(在此,主的意思就是心靈與精神)。在此篇中,莊子以巧妙有趣的文筆與寓言故事論述他的特殊工夫:緣督以為經。也就是順著自然之理,去維護肉身和培養心性,以下就是依照各章的順序一一討論:



(一)第一章是養生主篇的主旨,總結的一句話就是“緣督以為經”。不追求無謂的欲望與心思〖原文: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不為人定的善惡價值而喜怒〖原文: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一切隨自然之道而行事〖原文:緣督認為經〗,是最好的養身心與生命方法〖原文: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二)第二章是以庖丁解牛為例,大意是:庖丁在屠殺全牛時,操刀的切割聲與骨肉分開時發出的聲音,其節奏有如古時聖樂一般和諧〖原文:合於桑竹之舞、乃中經首之會〗。他順著牛骨間的空隙輕鬆地將整隻牛分解,他的一把刀用了十九年都不更換。故文恵君說:“看到你的解牛方法,我可以悟出養生之道了”。此章可以說是“為惡無近刑”之例,雖然庖丁的殺牛聀業骯髒,而且為人不恥,而庖丁並沒有如佛教所教誨的放下屠刀的罪惡感,卻進一步使切割聲有節奏,增加生活的藝術性。並且在十九年內,他的屠刀仍如新刀,也顯出他的聀業技術的高超。莊子教我們雖聀業是卑下血腥,但庖丁將此工作節奏化,亦可以有藝術人生。

(三)在第三章中,莊子以一位獨腳之人為例,雖僅有一隻腳,卻能安然生活。可見善養生者與善處世者,不怨天尤人,一切順自然之道則可,僅求內心平靜。雖受刑而獨腳,但不責他人,隻認為這是天的行為〖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如此勇敢地活下去,全靠內心有強大的精神力量。

(四)在第四章中,一隻野雞自由自在地在草澤中尋食,但是不幸被捕而餵養於籠中。雖然吃喝不愁,但是精神不爽〖神雖旺、不善也〗。養生之道也是如此,順自然則其心靈可以欣然自得。莊子推崇不受人界欲望與心思的約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雖然每日勤勞,但心性愉快。

(五)在第五章中,莊子以老聃之死為虛構之故事,秦失告訴他的弟子,老聃的對生與死都採取順應自然的態度〖原文: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如此則悲哀或快樂都不能擾亂我們的心靈〖安時而處順〗,假如我們不愁生死,則我們的心身自然健康〖哀樂不能入也〗,心中不懸掛著生死之謎,就自然解決我們心中的大疑問了〖古時謂之帝之懸解〗。

(六)在第六章中,莊子以“脂盡火傳”說明我們的生命都有窮盡的時候,養生之道在順自然而不為活多久去煩惱。在此章中,莊子隻用“火傳也,不知其盡也。”告訴我們人生都如燒燭脂一樣,都有燒完的時候,而燭脂並不知道自己快燒完了,隻是他人將火種留下再接著燃燒而且。莊子就是告訴我們:善於養生的人、不注重形體,而寶貴精神。我們應該像燭脂一樣,即使將要燒完,自己也不知、也不憂愁。要我們忘卻死亡,心情健康度此一生。





〖結論〗

總之,莊子建議我們要一切順其自然,就是修養我們身心的最好方法。在第一章中就希望大家可以緣督以為經,則可以養生、可以全性。再以庖丁解牛為例,庖丁在割開整隻牛時,刀順著牛骨間的空隙就很快他剖開牛了,此例就是告訴我們順著自然的話,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下章以獨腳者不怨天尤人旳心情,一切順天命、順自然的道理就可以安逸了。再以一隻野雞在田澤中覓食,則可以優哉遊哉地生活。再以老聃的人生觀告訴我們:順天而來,順時而去則可解脫了人生的大疑問。最後以燭盡火傳為例,勸大家以“不知其盡也”的心情度此人生便可。

由此養生主篇,我們可以看見各章都有此共同特點,就是莊子建議我們要順自然之道而修養心性、並借此心性或精神而立足於此紛亂的世界中,自己的肉身則以“不知其盡也”來處理。不過,筆者認為在此煩忙的廿一世紀中,一切幾乎自動化的社會中,自己鍛煉肉身仍是必要的。

所有跟帖: 

信而好古 -享樂.太極- 給 享樂.太極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3/2015 postreply 15:33: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