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派論氣,日派針細,韓派看臉,美派逐利——針灸西遊,陷落門派江湖 ZT

來源: xuxinxuexi888 2015-02-26 10:22: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049 bytes)

 

中派論氣,日派針細,韓派看臉,美派逐利——針灸西遊,陷落門派江湖

來源:南方周末/袁端端 2015-02-15 11:01

1971年7月26日《紐約時報》發表賴斯頓的“開刀記”掀起了美國針灸熱潮。 (李永明供圖/圖)

全美近4萬名持照針灸師,華人隻有幾千人,反而成了“少數派”。在針灸日益被美國主流社會認可的同時,道統的失落成了華人針灸師的隱憂。

來自紅色中國的禮物

中藥和針灸在美國境遇不盡相同。

目前還沒有一款中藥在美國通過三期臨床試驗,大多隻能作為膳食補充劑在市場上銷售。但對於針灸,美國人已經用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予以接納。

截至2007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針灸研究上已經花費了超過900萬美元,主要用於適應症的探討。

如今,針灸已在全美44個州合法化,成為美國整合醫學和醫療保健的一部分。

針灸剛被引進西方時,一度被奉為神話。1972年8月出版的美國新聞周刊封麵是一個滿臉紮滿銀針的女郎,內文是一組關於針灸的文章,題目為《神話還是神奇?》。這種熱潮一直持續多年。

引發熱潮的是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1971年7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詹姆斯·賴斯頓在訪華時,患了急性闌尾炎,在北京協和醫院做手術。術後第二 天,賴斯頓腹部脹痛難忍,中國醫生為他做了針灸治療,效果顯著。隨後,賴斯頓在《紐約時報》頭版發表了親身經曆針灸的文章,成為了針灸傳入美國的曆史性標 誌。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其隨從和代表團醫生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觀摩了針灸麻醉手術。

“在1971年之前,美國的針灸師幾乎是零。當時,中國封閉了二十餘年,任何來自紅色中國的消息都十分搶手。”中西醫師、美國中醫針灸學會前會長李永明為考證這段曆史做了大量調研。

據他回憶,當時媒體上關於針灸神奇療效的文章鋪天蓋地,每天都有大巴將患者從其它城市接到紐約找針灸醫生看病。許多針灸師生意紅火,應接不暇,甚至連取針的時間都沒有,隻好雇助手幫忙拔針。

1972年全美第一家針灸中心在紐約成立,兩周內接待病人達八千多。

這像是一切美好事業的起點,轟動全球的新聞事件,應接不暇的需求,一個帶著東方傳奇色彩的古老療法,在被傳播之後,有一群願意嚐試和接納的追隨者。當然,質疑者也不會少。

這期間,針灸從邊緣的補充替代療法逐漸成為了整合醫學的一部分。1982年,第一個全美針灸資格考試由“全國針灸資格考試委員會”(NAAC)舉 辦。1994年,美國通過美國國家針灸法。1999年3月,FDA正式將針灸用針納入第二類醫療器械管理範圍。商業保險公司也將針灸納入可選擇的支付範 圍。

真正的傳統技法在美國幸存?

四十多年後,當初的熱情逐漸歸於平靜。

“現在是針灸發展最健康的時候。”鄭靈是美國四萬個執業針灸師中的一員。21年前,他選擇把診所開在紐約曼哈頓的中心時,曾被人稱做“瘋子”。

和很多來美國的針灸師一樣,鄭靈早就放下了當初的醫學夢想。他說自己選擇了“一條比較容易生存的路”,因為相比考取住院醫師的難度,他隻學習了幾周便輕鬆通過了針灸考試。

現在,針灸診所遍地都是。很難再有被病人破門而入、穿過大半個美國來找他的經曆。

和國內中西醫結合的方式不同,在美國,擁有執照的針灸師,不能做任何西醫檢查,不能診斷,不能開西藥,所有的技法和醫術都隻在小小的銀針之下。所以也有人認為,真正的傳統中醫在美國得以更大限度保存下來。

鄭靈的診所每天從早上11點開到晚上6點,一天陸陸續續能看15個病人。病人大多都是30歲到60歲之間的上班族,白人和日本人為主,主要是痛症, 包括背痛、腰痛、坐骨神經痛、失眠症等。因為針灸的價格在100美元左右一次,且沒有納入聯邦保險,所以前來治療的都是受過良好教育和收入中上的群體。

除卻私人診所,美國的針灸師還為各大醫院的疼痛管理科工作。著名的哈佛醫學院、得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都有專門為癌症病人減輕疼痛的針灸室。

“以前會有人懷疑針灸究竟是不是安慰劑,現在很少有人會問針灸有沒有效果,隻會問針灸對我這個病有沒有效果。”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鄭靈正在給一位日本人紮針。

和鄭靈不同,美國人米蓋奧·馬雅在學習針灸之前對中醫一無所知。在執業8年之後,他堅信自己找到了一條正途,“中醫和西醫的搭配就像手和手套一樣合適”。

他近乎瘋狂地勸說南方周末記者去體驗他的手法,“你難道不覺得,一個美國人給一個沒有體驗過針灸的中國人紮針很神奇嗎?”

像這樣的信奉者不在少數。世界針聯主席、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劉保延在一次瑞士舉行的世界針灸大會上,看到一位以色列的專家居然用《黃帝內經》裏的“神魂魄意誌”理論侃侃而談。

針灸門派與江湖

針灸在美國似乎實現了真正的國際化。

在全美近4萬名執照針灸師中,華人隻有幾千人,主要集中在加州、紐約和佛羅裏達。將針灸帶進美國的華人針灸師反而成為了針灸界的“少數民族”。

中國針灸、日本針灸、韓國針灸、歐洲針灸……如今他們各成一派,有自己的團體、組織、協會,方法也五花八門,和傳統的中醫針灸相差甚遠。日本針灸的 針極細,不注重摸脈和得氣。韓國針灸則更注重觀看病人的整體麵相、體態。在其他東亞國家眼裏,針灸應該用“東方醫學”而不是“中醫針灸”來命名。

針灸師,其實做的是一項“關於療效的生意”,各個派別都在劃定自己的生意範圍。

也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哈佛教授認為,對針灸的批評主要針對的是針灸背後中國傳統中醫藥的哲學體係,而不僅僅是針灸療法。

這在華人中醫師看來,是一種危險的信號。他們眼看一些新派針灸已經完全脫離了中醫理論的指導,甚至發展出自己的理論,作為臨床基礎。中醫師、紐約中醫學院院長陳業孟就曾被一幫聲稱自己堅持傳統和經典中醫的美國針灸師稱作“不正宗”,而哭笑不得。

這些不同門派的理論日積月累,產生了不可小覷的影響力。

“以後可能會有美國針灸這個詞出現。”陳業孟擔心傳統中醫針灸的地位不保。

針灸師的水平也相差甚遠。在美國,醫學背景不是必要條件,陳業孟的學校裏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學生,他們學習3~4年的針灸課程,便可以考取執照。

但如果擁有西醫執照,這一時間可以迅速縮減至300小時。而在中國,中醫針灸師大多從專業的中醫院校畢業,有係統的醫學訓練,執業需要醫師資格和長期的臨床實踐。

針灸師張煒曾經是波士頓中醫學院的老師,她教過的學生無數,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白人男學生,他上課時漫不經心,臨床實踐時隻願意接受運動損傷的病人, 對其他病症一概不理。考試時大部分問題一無所知。張煒提醒他可能無法畢業,他卻用近乎荒唐的理由搪塞,“我有學習障礙,就是記不住。”

後來,她得知男學生是健身館老板,才恍然大悟:他想在健身館開展副業,所以希望通過上課,獲取證書。至於看病診療,自然不在興趣範圍之內。

“雖然用的理論教材完全一樣,但中國的針灸師得到的臨床訓練更多,尤其是對病種的訓練,非常係統。”鄭靈說,美國的中醫學院都普遍較小,在自己的門診部裏接待的病人,來什麽病人就看什麽病人,沒辦法特別係統地教學生。

“我們絕不能接受,不經過中醫理論指導的針灸。”北京中醫藥大學海外校友會主席田海河強調。

2014年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一名運動員就因為讓物理治療師做了“幹針療法”,最後造成氣胸。但公眾卻會將所有的問題歸結到“針灸”上。

契合身心學說的針灸

如果說針灸在美國風行還有什麽助推力,或許是因為順應了美國身心療愈的新潮流。

現在社會的急速發展越來越容易讓人們產生精神問題,他們開始選擇關照心靈,利用正念療法來平複繁雜的情緒,對抗焦慮和抑鬱。

這幾年,包括矽穀企業家、世界500強的富商巨賈、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都開始通過心靈課程以及打坐等方式重塑內心。這和傳統中醫中的很多理念不謀而合。

“我們講七情致病。”陳業孟解釋。因此,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諸葛亮氣死周瑜,《儒林外史》中有盡人皆知的範進中舉。

中醫認為生命的能量是“氣”,氣在十二經絡中流動,疾病是由於氣流不通暢所致。而針灸可以恢複“氣”的平衡。於是,很多西方人更傾向於使用針灸,而非藥物。

張煒還有一個頸椎病的美國女患者,每次來治療時都非常緊張。盡管無數西醫的檢查都顯示並無大礙,但她堅信自己的病症在一天天加重。這是典型的精神緊張引起的身心疾病。

“在治療時,我感覺她的情緒是一種內在對抗,使針灸的效果無法發揮。”張煒告訴她,如果你的精神緊張不緩解,我沒法治好你的病。之後,患者放鬆下來,疼痛得以釋緩。

但心靈學本身在中國內地並不流行,不認同中醫理論的人越來越多。

不過,美國針灸師正在朝一項特定的職業轉變。

美國針灸與東方醫學委員會(NCCAOM)副主任米娜·拉爾森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NCCAOM正在努力讓美國勞工部在2018年將要發布的《標 準職業分類》中給針灸師這個職業一個獨立的標碼。一旦針灸師擁有自己的職業標碼,這就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將針灸師認證為特定的職業,將擁有更大的空間和可 能性。

(呂佳溪對本文亦有貢獻)

針灸傳入美國時間表 (李伯根/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