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視世界的信心
NK/T細胞淋巴瘤治療之P-Gemox方案
Huanqiudoc
閃耀自美國血液病年會開始
2013年的12月9日下午,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內科黃慧強教授,代表他們的團隊,在美國血液年會(ASH)淋巴瘤會場做大會報告,報道了采用Peg-ASP-Gemox(P-Gemox )創新方案,無論治療初治還是複發難治的NK/T淋巴瘤,療效都突出,正如黃教授演講中總結,該方案“高效、安全和簡便”,克服了目前美國NCCN指南推薦方案存在毒性大、應用繁瑣、住院時間長的缺點,適合廣泛推廣應用。
那次黃教授的演講,體現了國外同行開始對我國淋巴瘤領域研究結果的認可。
P-Gemox?
P-Gemox( P培門冬酶,G吉西他濱Gemcitabine ,Ox 奧沙利鉑Oxliplatin )後給予新診斷病例(36例)3個療程後,給予局部根治性放療,晚期患者(25例),采用單純P-Gemox化療,緩解後年輕的患者建議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結果:中位隨訪29.5月,全組患者2年整體生存率(OS) 86.0%( 95%CI 35.875-47.354 ),
(藍線代表早期,綠線代表晚期/複發難治的患者)
圖1 早期和晚期複發難治患者P-Gemox的生存比較
對於早期IE/IIE患者 2年OS和疾病無進展生存(PFS)分別為100%和87.1%,盡管早期的遠期生存明顯比晚期和耐藥複發患者好,作為預後特別差的患者群體----複發難治NK/T淋巴瘤,應當肯定P-Gemox 的療效仍然相當讓人振奮。
另外,該方案與目前國外常用的方案SMILE 和 AspaMetDex 療效相當, 但不良反應 明顯減少。特別是骨髓移植和L-asp的過敏、肝功能異常,和胰腺不良反應。而且, 該方案應用相當簡便,多數患者在門診即可完成化療,無需大劑量甲氨蝶呤(MTX)臨床 應用需要複雜和繁瑣的血藥濃度測定和水化。
黃慧強教授還與中山大學腫瘤醫院內科曾經治療NK/T淋巴瘤常用的EPOCH方案進行了比較,結果無論近期和遠期療效均優於EPOCH,因此,P-Gemox是目前治療NK/T 淋巴瘤高效、安全和簡便的化療方案,非常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對改進NK/T的治療效果將有重要意義。
臨床遇到的問題和對策探索
“我選擇NK/T細胞淋巴瘤(NK/TCL)作為專攻方向是因為國外對這個領域的研究很少。因為沒有足夠的樣本量,國外專家並沒有將主要精力投入到 NK/TCL 的基礎研究中。麵對這麽多的NK/TCL患者 ,我想我們必須要自己為患者尋找出路。”
“在我的方案成功之前,日本 、法國的科學家曾製定了SMILE方案,這個方案較之最早的方案已是很大的進步,但依然存在毒性大,治療應用不方便的缺點,這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經濟實力都是負擔。記得最初引進SMILE療法時,我的印象就是副作用太大了。至今我仍然記得那時病房裏住滿了病人,都出不了院,病人需要各種藥物抵抗SMILE方案附加的不良反應才能扛過去,慘狀堪比治療白血病 。”
“麵對這樣的窘境 ,我曾在國內第一個發文,提醒國內醫生慎用SMILE方案。然而 NK/TCL 病人又不能不進行治療,在團隊的幫助下,我們找到了培門冬酶、奧沙利鉑和吉西他濱三樣藥物,有機組合成P-Gemox 方案。”
“與SMILE方案比較,P-Gemox方案最大的優點是不良反應低和應用的簡便,可以在門診給藥,而且治療成本降低,非常適合中國國情。我們曾統計,P-Gemox方案對90%的病人有效,60%~70%的病人可以長期生存。這無疑是振奮人心的。”
病人大梅的故事
“2011年,我接診了一位29歲的女患者 ,她來自貴州,叫陽大梅,是一位晚期淋巴瘤患者。安排大梅住院後 ,經過詳細檢查,我發現大梅患的是NK/TCL,很適合使用P-Gemox方案治療。我告訴大梅,雖然病情比較嚴重,但獲救的希望還是很大,千萬不要放棄。雖然,病人麵對經濟困難窘境,在各方的努力支持下,大梅完成了淋巴癌移植手術 。”
“我想蒼天也是垂簾大梅的,術後檢查顯示,大梅體內癌細胞奇跡般的消失了,這個年 輕的姑娘在經曆了人世間冷暖後,終於戰勝了癌症。看著大梅,我不禁想,新的方案在幫助病人重拾健康的同時,我也體驗了一次別樣的人間溫情,從醫濟世的豪情壯誌和滿足感又浮現胸懷。”
收獲不易: 十年之果
“2013 年年底,我去了淋巴瘤治療最高水平的國際會議之一—美國血液學年會。那次我投了5篇文章,都是關於NK/T淋巴瘤的治療,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幸運的是5篇文章全被大會收錄。想起前幾年往這個大會投文章,都“石沉大海”。現在五篇全中,還要求報告,這對我是個極大的鼓勵。”
“台上,我代表中國淋巴瘤聯盟重點介紹我們近10多年在T細胞淋巴瘤特別是NK/TCL的基礎與臨床的研究成果,特別介紹了國內外首次報道的 P-Gemox方案。由此,後來在舊金山召開的2014年國際T細胞淋巴瘤論壇邀請我也顯得水到渠成 。”
從發言到主持,又上一個新台階
從2103年的ASH第一次被邀請做口頭報告,到第一次被邀請參加2014年T細胞淋巴瘤國際論壇,再到2015年主持分會場,一步一個台階。黃慧強教授的成功不光是個人的業績,科室團隊或者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的成功,也給出了一個利用我國醫學優勢,重視臨床研究的成功之中國新模式。
十年磨劍,他和他的團隊探索P-Gemox方案治療NK/T細胞淋巴瘤成功的故事,不但將更好服務患者,也將開闊我們對國內/國外NK/T細胞淋巴瘤治療進展認識的視野。
潛心臨床,專注學問
筆者是在報道第七屆T細胞淋巴瘤國際論壇,舊金山和黃教授相識。
根據筆者參加美國醫學年會的經驗,看到中國醫生的身影並不奇怪,而且每年數量都在增加。2014年美國血液病年會更創出中國有近350名醫生參加的曆史記錄,總人數位列會議第二。國內醫學界了解和掌握國際最新進展的程度和速度,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然而國內同行目前能在美國醫學年會上做大會報告的數量還是較少,屬於突破性成績。能做到美國國際會議分會場主持就是另一個台階。這後麵的故事,能了解到是個高興的事情。黃慧強教授給我的印象是平淡本性,自信但又內斂,沒有偶爾會見到的國內成名專家的那種“驕橫之氣”。於是有了這篇覺得有必要關於P-Gemox寫點東西,放在“文學城”的博文裏,希望能對有些朋友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