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的一個吻,差點出人命!

來源: SCAPE 2015-02-05 21:02:1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62 bytes)
作者:王大夫 兒科醫生 係SCAPE 美國華人執業醫生協會資深會員

又高又帥的Mike,二十好幾了,挑來挑去,終於找到了一個可心可意的女朋友,他的女朋友Lucy雖出身單親家庭,從小跟著媽媽長大,但姥姥家是一名門望族,甲富一方,所以Lucy 從小到大,不但吃好的,穿亮的,富生富養,而且文化,禮節上麵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竇寇年華的 Lucy 出落的貌美身倩,氣質高雅,人見人愛。

那天Mike非常開心,因為第一次正式受邀到Lucy家做客。Lucy和媽媽在家熱情款待了Mike,席間大家談笑風生,交杯換盞,幸福得不亦樂乎。

晚餐以後,Lucy 媽媽善解人意地讓Lucy 帶 Mike 上樓參觀。一進 Lucy 的房間,心情激動,興奮不已的一對年輕人情不自禁地抱在了一起,忘情地嘴對著嘴深吻了起來。

正當 Mike 濃情翻滾,急不可待的時候,忽然覺得身下的 Lucy 有點不對勁,忙起身一看,驚得魂飛膽散,隻見 Lucy 呼吸急促,雙唇水腫,麵色潮紅,臉上,脖子起了一片片的風團疹,嚇得Mike 喊著 Lucy 的名字大叫起來。

聞聲趕來的 Lucy 媽媽,見狀大驚失色,一邊讓 Mike 打 911,一邊給Lucy 打了一針Epipen。

盡管用了腎上腺素,當的救護車趕到的時候,Lucy 已經人事不醒,進入了昏迷狀態,救護人員當場做了人工氣管插管以後,飛快地將 Lucy 拉倒醫院進行搶救。

由於症狀典型,急救措施迅速得當,誘因明確後,Lucy 在醫院治療了三天便痊愈出院。

原來 Lucy 從小就對花生嚴重過敏。而不知情的 Mike 那天上樓之前吃了一顆自己平常口袋裏麵揣的花生巧克力,當他和 Lucy 忘情接吻的時候,殘留在他唇邊,舌尖上的花生,引發了Lucy 的過敏反應。

花生過敏屬於一種常見,頑固,嚴重的食物過敏,在美國大約2% 的人深受其害,最容易引起食物過敏性休克,是食物過敏引起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在美國,估計每年有一百多人死於花生過敏。

花生過敏是因為患者體內的免疫係統誤認花生有害,而對它產生過激反應,導致體內大量的化學物質釋放,引起血管擴張,呼吸道痙攣。花生過敏反應很快,病人即是接觸很少量的花生,往往幾分鍾之內就會發病。輕者,皮膚紅腫,起風團疹,嘴木咽癢,可伴有惡心嘔吐,肚疼腹瀉,甚至喉頭發緊,呼吸困難,哮喘流涕;重者,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血壓大幅度降低,心率增快,頭暈神怵,意識消失,甚至死亡。

通過詢問病史,檢查症狀,一般不難對花生過敏作出診斷,如果有疑問,通過皮膚試驗,或者血清檢查可以確診。

花生過敏沒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隻能對症處理,最重要的是避免接觸,預防為主。

吃東西前首先要問清楚,看明白是不是含有花生製品,拿不準的食品,再誘人,也不要吃。

如果你的小孩花生過敏,要通知幼兒園阿姨,學校的同學老師,家中的保姆親戚朋友,告訴他們怎麽樣辨識你孩子的過敏症狀,並對他們強調過敏反應的嚴重性,致命性,最好將發生過敏反應以後的應對措施,給大家寫下來。告誡你的小孩不要分享別人的食物。最好給孩子戴上警示性手鐲和項鏈,讓人知道你孩子花生過敏。

不論是大人或孩子,花生過敏者一定要隨時備有觸手可及的Epipen,即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一旦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立即使用Epipen,並呼叫911。

現在已經開始用脫敏的方法治療花生過敏,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一種安全有效,簡單易行的脫敏方法應需而生,讓Lucy 和所有的花生過敏患者生活中不再有對花生食物的恐懼和發病過程中的痛苦,讓人人都過上一種無憂無慮,幸福美滿的新生活。


本文故事從生活中虛構而成,請勿對號入座,謝謝了啊!

所有跟帖: 

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案例,我記得就是前兩年,一個小帥哥把女朋友給親死了,也是高中生,還是在學校裏麵 -ephd- 給 ephd 發送悄悄話 ephd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6/2015 postreply 06:30:40

咱倆說不定看了同一個報道!謝謝來訪,並祝周末愉快。 -SCAPE- 給 SCAPE 發送悄悄話 SCAP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06/2015 postreply 12:56: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