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第二天是從之前的夜晚就開始的。擁有良好的睡眠是多麽重要啊,睡得越沉,我們就越感到煥然一新。有時我們會一大早醒來就感到格外愉快,顯然,這說明我們的睡眠是安詳平靜的。那麽,如何為睡眠做準備呢?
臨睡前通過安頓身體、撫平思緒、平靜心靈,放下了所有的激動、痛苦和焦慮。
最佳的練習是至少在臨睡前半小時停止一切活動。
首先,讓我們把白天發生的一切安頓下來。靜靜地坐著,允許白天發生的事情在腦中上演。最好按照從早到晚的順序理清。有些事並不讓我們感覺那麽好,那就放進心裏。為傷害別人而在心中道歉,為自己所受的傷害而給予原諒。當令我們開心的事情湧起,感到自己全然地在行動,我們可以沉浸在這份喜悅中,並決心培養出更多潛在的品質。對他人的慷慨心存感激。
每回顧完一件事,就把它放下。讓這些文件歸檔,直到你想要在其基礎上展開行動,如向某人道歉或致謝。如果是這樣,可以做些筆記。
接下來可以在腦中大致安排次日的活動。不必太詳細,簡單地考慮你將有怎樣的態度和行動,比如以何種態度和方式去開展工作。然後把這些擱置到明天。
你甚至可能想過要把計劃寫在日記本裏,就算你不去讀自己曾寫下什麽,這樣做依然是有效果的。以這種方式結束一天,能為我們的心靈帶來平靜,使智慧更加成熟。
一旦清理了白天發生的事情,並使自己能輕鬆地應對明天,我們便可以稍稍靜坐。不過在晚上靜坐極有可能會打瞌睡,傍晚靜坐的最佳時間是在晚餐前。如果你真的願意靜坐,那麽時間不要太久,以防睡意出現。練習慈悲觀是更為積極主動的方式,因此也容易讓人保持清醒。也可以聆聽一些音樂,清聲詠唱也好,因為它們誕生於寂靜,而非由“情緒”引導。任何能讓內心平和的音樂都會有幫助。
通過安頓身體、撫平思緒、平靜心靈,我們便放下了所有的激動、痛苦和焦慮。
當一天結束時:
將覺知帶入對洗漱、更衣之中,正念、正誌和正業立即就會出現
靈性的修習之所以需要我們意識到每時每刻的絕對重要性,不僅僅是因為過去和未來都不存在,我們事實上唯一擁有的就是當下,更是因為我們隻能在當下這一刻做出改變。
既然我們時常不假思索地重複著“當下”的重要性,怎樣才能把它帶入日常生活中呢?睡前的準備工作是最好的例子。通常我們會利索地洗漱、更衣,然後鑽進被窩(仿佛這是妨礙睡覺的最後一道程序),或者因為想要遺忘而簡化這些過程,甚至在一種半清醒的狀態下,由於白天的疲憊不堪而睡眼朦朧地直接走向被窩。
不過,有種方法能把我們的例行公事轉化成靈性的修習,就是讓例行公事也變得有意義。我的意思是,讓靈性的目標滲透於日常的行動中。
這樣,正念、正誌和正業立即就會出現。
是時候關注我們的身體了,提醒自己身體的珍貴。這裏麵居住著將要覺醒的存在,我們正是通過這個肉身證得開悟。所以讓我們關心身體吧。讓我們把它當做最珍貴的載體來感激。讓我們帶著尊敬去對待身體,就像對待我們的車,手機,iPods和珠寶一樣。
對於我們有意去忽視的行為,應給予同樣的關注。拉丁文中的詞匯“方便”和“解手”掩飾了人們的厭惡之情,而古老美好的盎格魯-薩克遜語言將其表達為“尿尿”和“拉屎”——通常這才揭示了我們真正的關係。這種對身體的自然生理行為的否定,除非我們願意注意,否則如何才能克服呢?當我們懷著“正誌”注意這些行為,關愛身體,便會看到何謂“貪愛”:我們被事物的好惡所迷惑,沉迷於快樂之中,而對令人不快的事物避而遠之。但是有一種方法能夠讓我們超越對事情的好惡,即在開放的接納中收獲平靜——事情本來就是如此。你會欣喜地發現,快樂的和不快的事情仍然都存在,卻不會影響你。
將我們的覺知帶入對事物的體會之中。去感覺流經指尖和麵頰的溫水,去品嚐牙膏的味道,去感覺棉被的柔軟。
所以,洗臉時帶著嗬護,就像一個母親在為她的寶貝沐浴;刷牙時仿佛我們真的很愛惜牙齒,多麽不情願戴上假牙!更衣的時候,把手裏的衣服當做我們唯一擁有的衣服來對待;躺在軟綿綿的被子上時,某一瞬間你會想到,能生活在如此奢侈之中是多麽幸運。
在這樣的夜晚有多少男女老少,沒有香皂沒有枕頭,衣衫襤褸地睡在人行道上?讓我們為他們送出慈悲吧!
當一天結束時:
在舒緩的一呼一吸中感到寧靜,與身體內的寧靜建立聯係
最後我們終於躺在床上,準備好好睡一覺。通過傍晚時分的靜坐,慈悲觀想的練習和一天的回顧,但願我們已經清理了一天的碎片,並且用一種正念和平靜的方式準備入睡。
好了,現在我們準備“消失”吧。但即使此刻我們仍然被記憶、形象、思維所打擾,其中有些是消極的,如悲傷、憤怒、焦慮等,有些是積極的,如思考著計劃、成就、愛情等。我們必須努力保持專注,同時也要放鬆。有時人們會用“專心”一詞,但我認為這個詞帶來了一些壓力,使人聯想到學校或工作。“專注”指的是一心一意,不停思索的大腦穩定地安住在一個事物上,最明顯的就是呼吸。
呼吸可能又會讓人聯想到冥想中的努力修習,但是在培養睡眠的平靜時,我們需要去體察呼吸僅僅是為了聯係身體的平穩感覺。我們需要培養出對平穩、乏味的感知,並逐漸認識到這就是我們的默認模式。一旦開始培養這種模式,我們就可以輕鬆地在全天與之建立聯係。
為了幫助自己體察呼吸,可以回想某個令我們感到內心平靜的時間或地點,比如沙灘、公園、花園等。然後在舒緩的一呼一吸中感到寧靜,與身體內的寧靜建立聯係。這是一種修習禪定與平靜的方式。
另一種方法是練習慈悲觀,最好選擇一個令你十分感激而毫無厭惡的人。如果認為這樣比較輕鬆,我們也可以直接對自己進行慈悲觀的練習,在自他之中轉換。觀想的語言盡量簡潔,如“願你平安、健康、快樂”。這樣我們就能夠發展出一種滲透著慈愛的精神狀態。佛陀曾指出,練習慈悲觀的益處之一就是收獲良好、安心的睡眠。
還有一種方式是對身體發出慈悲觀,從頭到腳,祝福身體的每個部位。當你練習到腳趾之後,從頭頂重新開始。回歸身體會增強能量。祝福語依然保持簡潔:“願你健康、強壯”。也許你會發現,這樣會產生精微而溫和的感覺。細胞的確享受著慈悲的滋養。如果你非常緊張,這種感覺會十分強烈,那麽試著讓自己的動作處於舒服的狀態,不要動來動去,用慈悲的觀想掃描全身。
我們的睡眠以一又四分之三小時(即105分鍾)為波動周期,共有四個階段。前麵的三個半小時最為關鍵,因為我們的深度睡眠隻發生在這期間。我讀過的大部分文章都認為七至八個小時的睡眠足矣。如果生活處於冥想狀態,七八個小時確實綽綽有餘,可能有時你會在五到六小時後就醒來,精神煥發。
最後,要下定決心在七至八個小時之後醒來。你也許會驚訝自己能準時醒來。
關於起床:
集中精神讓身體接收立即起床的信號,尤其要專注在兩胸之間識別情感的區域
鬧鍾沒有什麽不好,但卻通常是粗魯的叫醒方式。想想你在度假的時候是如何醒來的,你不會設定鬧鍾。人們醒來時的情緒是被設定的。然而鬧鍾的吵鬧和搖晃會讓心靈和大腦受驚,所以我們醒來時就帶著對這種驚嚇的反應。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的開始。你可以稍微覆蓋住鬧鍾,讓鬧鈴的音量降低一些,或者去買一個鬧鈴聲音漸強的鬧鍾,以更好的方式喚醒自己。如果起床不那麽容易,你總是可以擺上第二個鬧鍾,保證自己能離開被窩。
所以,我們起床時是帶著某種特定情緒的,也許很愉快,也許不愉快,或者介於兩者之間。中性的情緒是新的一天平和的開始。如果很愉快,情緒就會從大腦的圖書館裏抓住這個念頭,讓你沉浸在白日夢裏,這樣無異於不愉快產生的效果。開啟一天的多種可能性立刻就給了我們練習的機會。
要讓一天有一個良好的開始,就需要對起床這件事保持絕對的清醒。隻有毅然地下定決心要在鬧鈴響時起床,我們才能做到。這也許需要一些練習,但是並沒有那麽困難。我們要集中精神讓身體接收立即起床的信號,尤其要專注在兩胸之間的區域,因為那兒負責識別情感。一旦我們識出了這個情緒,我們就可以接受它並修習內觀。在坐禪中,我們同樣會覺知到自己的反應。
如果在平靜的狀態中醒來,便安住其中,識別平和的情緒,對這份禮物心懷感激。仔細品嚐這種滋味。把這種狀態當做默認設置,然後決心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都要盡量回歸到這種平靜之中。
如果在愉快的情緒中醒來,無論是為這一天將要發生的事情而激動不已,或是進展中的浪漫關係,美好的回憶等等讓你開心的緣由,都要保持足夠的清醒而不要被卷入幻想的世界。但是,依然要承認這種狀態。我們看得見虛幻世界的危險之處,如果可以的話,等待這種情緒安靜下來,最好能將它轉化為內在的喜悅。這是在去除對喜悅的執著,然後下決心保有這份安靜的喜悅。
如果在不愉快的情緒中醒來,無論緣由是沮喪、焦慮還是憤怒,我們拒絕被它卷入精神的巨大漩渦。再次地,我們要承認這種狀態。去看見這種危害,情緒如何利用大腦並使之陷入混亂。把注意力隨著這份情緒埋葬下去,靜靜等待直到它們沉澱。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擺脫了不快情緒的刺痛,並下決心不被消極的力量支配。
現在到了小睡按鈕發揮功效的時候。這並不僅僅是為了提醒我們時間在流逝,也不是為了平息一個人要告別懶惰的根本欲望,恰恰相反,是為了讓我們不沉溺於這種種悲慘的後果之中!這才是小睡按鈕的光榮職責。
蘋果派注:總之,睡前和醒來15分鍾之內都是影響我們潛意識的重要時刻,確保我們這段時間是愉快的,如果有絲毫不愉快的念頭,你不妨強迫自己微笑,因為我們可以由“微笑”的行為而生出“愉快”的情緒來。做情緒的主人,不要做情緒的仆人。不能小看這睡前和醒來的片刻,人生很多重大選擇都來源於我們的潛意識,要想有一個快樂幸運的人生,你必須有意識培養一個樂觀的潛意識。
微笑吧!:)
蘋果派的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