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對了,您“吃”對了嗎?

來源: 淡黃柳 2015-01-02 10:15: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546 bytes)

對於很多求醫者來說,找到高明的大夫,開出合理的藥方,就隻等著看效果了。

可您知道嗎?在開藥之後,還有兩個特別重要的環節——“如何煎煮”和“如何吃藥”。

如果這兩個環節處理不當,藥效不僅會大打折扣,有時甚至會對身體造成負麵影響。

今天,就為您送上咱正安中醫的李林大夫講座的精彩內容,跟您嘮嘮中藥的“如何煎”與“如何吃”。


               文字整理:王中華  編輯整理:烏梅


一、煎藥首選砂煲,不可用鐵鍋或鋁鍋

 

李林大夫認為,對於中藥煎煮來說,最好的器皿首選砂煲。

市場賣的普通陶質砂煲就能滿足需求,近年流行的電熱煎藥煲也可以,大多用陶質,隻是加熱方式不同。不鏽鋼鍋可以用,目前國內所有的醫院或醫館都用不鏽鋼鍋煎藥。

煎藥不可用鐵鍋或鋁鍋。因為這類金屬鍋容易與礦物藥材發生反應。另外,鍋的大小也要加以選擇,建議買容量大一點的鍋,有時草藥類用得多,小鍋裝不下。


二、不同藥材有不同煎法


【煎藥的一般步驟】

 

1 煎煮中藥前,泡藥要加冷水,不要加太熱的水。把藥倒入鍋裏,用手摁壓藥麵(以防浮起看不清加水量),加水以齊平手背為度,浸泡半小時。


2 煎藥一般要連續煎兩次。大火燒開,再調小火煎半小時。第一次煎好後將藥液倒出,再加涼水煎第二次,此時藥已煎透,故不用再浸泡,加水量齊平藥麵即可。

3 第二次水開後煎15分鍾左右。兩次藥煎好後,兌在一起,攪勻分成早晚兩次(或遵醫囑)服用。

4 中藥煎好後,最好放冰箱冷藏,一般半個月內質量穩定。


【不同藥材的煎煮方式及術語】

 

李林大夫分類講解了各種藥材的煎煮方法和醫囑裏的一些專用詞語。


先煎

有些質地堅硬的礦物或貝類藥材需要單獨先煎半小時,如龜板、磁石、珍珠母等。有毒藥材要先煎一小時以上,如烏頭類的附子、川烏、草烏等,長時間煎煮可以分解毒素。

“先煎”藥煎好後(可以不用晾涼),將其它浸泡的藥混合同煎。有“先煎”藥時要注意總加水量,加水量太多藥液出來就會太多。

“先煎”藥大多吸水少,但附子的吸水量大,要留心觀察,防止幹燒。總之,要遵醫囑。


後下

有些藥材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時容易揮散或破壞,如薄荷、砂仁、紫蘇葉等,應當後下,出鍋前5-10分鍾放進去同煎即可。


包煎


包煎就是用紗布包好同煎。有些花粉類藥物或藥物細粉如蒲黃、青黛,或者有些藥材絨毛多,容易刺激咽喉,如辛夷花、旋覆花等。

另外,車前子含粘液質太多,煎藥時容易糊鍋,也要包煎。


另煎

一些貴重的藥材,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要單獨另煎,防止損耗,煎好兌到湯藥裏。


“衝服”

三七粉、紫河車粉、穿山甲粉等貴重藥打的藥粉,不用煎煮,兌到湯藥“衝服”即可。


膠類藥

阿膠,鹿角膠,飴糖等一般不煎煮,容易糊鍋,都是用烊化的方法,就是拿開水黃酒把它兌了,或加熱把它化了。月經期不要吃阿膠,它有一定止血的作用。


另外,治感冒的解表藥、清熱藥、芳香類藥物,多具辛散之性,故不宜久煎,以免藥性耗散、功效減低,水開後煎15分鍾左右就行了。滋補類的藥可適當久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