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說:“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黃帝內經》認為經絡的本質是血管。《黃帝內經》還有“脈者,血之府也”。“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當數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也。”《黃帝內經》認為經絡是皮肉之間肉眼可見的管道,大的、數目少的叫經脈,小的、數目多得無法數的叫絡脈,用現代醫學術語來說,就是把大血管(動脈、靜脈)叫經脈,皮下小靜脈網絡叫絡脈。以上所述是《黃帝內經》從解剖學的角度研究經絡的本質,最早創立了經絡的本質是血管的假說。
來源:對經絡本質的假說最早起於《黃帝內經》
作者:(張柳青[網名張東炎])
單位:(廣東省、興寧市、張柳青診所514500)
《黃帝內經》認為經絡的本質是血管
所有跟帖:
•
隻能說,本文作者至今對內經的“脈”字尚未完全理解。
-大江川-
♂
(0 bytes)
()
11/24/2014 postreply
12:20:19
•
脈,經,絡,皮絡,孫絡。。。現代解剖對應於對照。現代觀察工具所見,是古代肉眼所見的延伸,1體化觀察。
-大江川-
♂
(0 bytes)
()
11/24/2014 postreply
12:24:55
•
脈與經絡的表意區別。不同的文字,是不同的符號,所表達是不同物,不同質,或區別同物的不同質。
-大江川-
♂
(69 bytes)
()
11/24/2014 postreply
12:28:45
•
看看,我說神馬來著?
-TBz-
♂
(0 bytes)
()
11/24/2014 postreply
12: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