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958年9月18日報道

來源: 26484915 2014-11-18 19:26:0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87 bytes)
廣西環江縣紅旗人民公社中稻畝產13萬斤

  《人民日報》1958年9月18日報道的最大一顆水稻“衛星”。報道說:

  廣西僮族自治區環江縣紅旗人民公社,成功地運用了高度並禾密植方法,獲得中稻平均畝產130434斤10兩4錢的高產新紀錄(當時1斤為16兩——引者)。這塊高產田麵積一畝零七厘五,黑壤土,二等田,共收幹穀140217斤4兩。

  這顆超級大“衛星”是這樣發射升空的:

  湖北麻城縣建國一社早稻每畝36956斤的“衛星”放出後,廣西環江縣委主要負責人決心放出一顆更大的“衛星”,並提出了“爭全區第一,全國第一,天下第一”的口號。環江的這一想法得到了柳州地委一些領導的支持。地委有一位領導還暗示說:“湖北畝產3萬斤的衛星是把多畝稻子移並到一塊地裏的。全國衛星一畝沒有10萬斤恐怕放不出去。”

  隨後,環江製定了放“衛星”的具體實施方案,並選擇城關農業社的一塊麵積為1.13畝的試驗田作為“衛星”田,讓社員先將田裏的禾苗全部拔出,再進行深耕並施放大量的各種肥料。接著,組織社員及縣直機關的幹部和正在縣城集中學習的中小學教師共計近千人,從城管和三樂兩個大隊100多畝中稻田中,選出長勢最好且已成熟的禾苗,連苗帶泥移並到試驗田裏。由於移並到一起的禾苗太多,為了使禾苗不致倒伏,就采取用木樁支撐後再用竹篾片攔腰的辦法,將田塊分割成五六尺見方的格子;四周也用木樁頂實,這樣禾苗便直立在一塊一塊的格子裏。移並到一起的禾苗太密,就將噴霧器改裝成小型的鼓風機,由十多個人日夜輪流鼓風。為了保證試驗成功,縣裏還在現場設立了指揮部,安裝了電話機,派幹部在田邊日夜守護。

  這年9月初,環江縣委向柳州地委和廣西僮族自治區黨委報喜說,將要發射一顆畝產超過10萬斤的中稻“衛星”。自治區和地區對此十分重視,特地向各新聞單位和有關電影製片廠發出邀請,請其進行現場采訪,還組織了一些部門的幹部以及廣西農學院、廣西大學等科研院所的有關教授、專家,組成了驗收團進行現場驗收。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