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Ebola)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可導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熱,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它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器官衰竭。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體液傳染,如血液、汗、嘔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並無飛沫感染的證據。盡管世界衛生組織苦心研究,至今仍沒有辨認出任何有能力在爆發時存活的動物宿主,目前認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埃博拉被列為生物性危害第四級病毒.
症狀
症狀因人而異,會突然出現。最初的症狀包括:發高燒 (最少攝氏38.8度或華氏101度)、嚴重頭痛、肌肉、關節或腹部疼痛、嚴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嚨痛、作嘔和頭暈。懷疑疫症爆發前,早期症狀會被錯誤診斷為瘧疾、傷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細菌感染,這些病都較常見。
埃博拉病毒進而引致腹瀉、深色或帶血的糞便、咖啡樣吐血、因血管脹大而眼睛變紅、因皮下出血而皮膚出現紅斑、斑丘疹、紫斑和內出血。身體任何孔都會出血,包括鼻、口、肛門、生殖器官或針孔。
其他症狀包括低血壓 (低於90毫米汞柱)、低血容量、心悸、體內器官嚴重受損 (尤其是腎、脾和肝) 並引致彌散性全身壞死,及蛋白尿。由病發開始到死亡 (通常因為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或髒器衰竭) 通常為7至14日。染病後第二個星期,病人一是退燒,一是出現多個器官衰竭。
潛伏期
典型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潛伏期約2-21天。
易感物種
各種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普遍易感,經腸道、非胃腸道或鼻內途徑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後2~5天出現高熱,6~9天死亡。發病後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豚鼠、倉鼠、乳鼠較為敏感,腹腔、靜脈、皮內或鼻內途徑接種均可引起感染。成年小鼠和雞胚不敏感。
人群普遍易感,無論其年齡和性別。高危人群包括埃博拉出血熱病人、感染動物密切接觸的人員如醫務人員、檢驗人員、在埃博拉流行現場的工作人員等。
埃博拉病毒 - 病毒活性
研究顯示:埃博拉病毒具有較強抵抗力,在汙染的床單、衣服等幹燥環境下存活幾小時仍具有感染性,在液體或低溫情況下存活時間更長,比如,病毒在4攝氏度放置5天仍具感染性,在零下70攝氏度時可以長期保存。
在物理溫度增高到60攝氏度,滅活一個小時就不具備感染性;100攝氏度煮沸5分鍾就可以殺滅。這種病毒對常用的化學消毒劑,如含氯、含酒精、含酚等有機消毒劑都非常敏感,對紫外線和熱線也非常敏感。
對化學藥品敏感,乙醚、去氧膽酸鈉、β-丙內酯、福爾馬林、次氯酸鈉等消毒劑可以完全滅活病毒感染性;鈷60照射、γ射線也可使之滅活。
預防
1.在流行地區,避免接觸或食用果蝠、猿猴等野生動物。
2.避免直接接觸被感染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汙染的環境。病患禁止性行為,直到確定精液無病毒為止。
3.醫護人員需提高警覺並配戴防護配備,實施感染控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