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三七"(費菜)和"三七"(雲南白藥主要成分)植物形態,藥效完全不同

來源: 水大必觀 2014-08-28 18:43: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58 bytes)


www.baike.com/wiki/土三七
土三七[費菜] - 有毒性

“土三 七”別名“菊三七”,是菊科。雖然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含有毒性。目前(截止2013年)已經有確鑿的藥理學研究證明,裏麵含有一種名叫“吡咯烷”的 毒物,會導致肝窶和肝小靜脈的內皮細胞損傷和壞死,導致肝髒的血“隻進不出”,引起門靜脈壓力增加,形成腹水、黃疸等症狀。而且這種損害一經形成,常常無 法逆轉,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該研究成果2011年發表在國際著名肝病雜誌上。
土三七[費菜] - 相關事件

老百姓有泡藥酒習慣,不少人認為隻要有用,就往酒壇子裏投,結果長期飲用導致肝中毒。

專家強調:中藥的有效成分比較複雜,如生物堿、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必須經過煮、蒸、煎等炮製處理後才能服用。即便是正宗的三七,使用的劑量不同,功效完全相反。小劑量止血,大劑量活血,如果一古腦投進去泡酒,一旦超量,同樣很危險。

土三七[費菜] - 采收加工

=============================================================================

三七
 

三七 -- 雲南白藥的主要成分

詞條: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為傘形目五加科植物,主要分布於雲南、 廣西、江西、四川等地。同名中藥材三七是以植物三七的根部作為藥用部分,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之功效。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 腹刺痛,跌仆腫痛。自古以來就被公認為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具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因常在春冬兩季采挖,又分為“春七”和 “冬七”。由於三七同為人參屬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因此又被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清朝藥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 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揚名中外的中成藥“雲南白藥”和“片仔癀”,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 製成。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此外,在南方某些地區,三七也表示人死後的第二十一天。通常在三七那天,親人都會對死者進行拜祭,以示悼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