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病原實驗時,有一項重要的指標叫生物安全實驗室等級(Biosafety level),共分四級。數越大越危險,防護也越嚴格。比如HIV為2級,結核菌和SARS為3級,而Ebola病毒則是最高級---4級。Ebola可音譯為: 伊博拉,但本文沿用世衛組織的中文譯名埃博拉。
目前認為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它先傳播給其它野生動物,而人又從某一被感染的野生動物那裏傳染上了,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大傳播。埃博拉病毒長這個樣子(如圖): 寬約80納米、長度為974---1,086納米不等。屬於絲狀病毒科。該科目前有三個屬。大部分是生物安全4級。
目前埃博拉有五種: 紮伊爾埃博拉病毒(Ebola-Zaire virus)、蘇丹埃博拉病毒(Ebola-Sudan virus)、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Ebola-Ivory Coast virus)、布迪布焦埃博拉病毒(Ebola-Bundibugyo)和雷斯頓塔埃博拉病毒(Ebola-Reston virus,它不傳播給人)。最厲害的是紮伊爾埃博拉病毒。無藥可治,致死率高達90%。一般感染數日後出現發燒症狀,兩周左右死亡。
當病毒進入人體內,攻擊著內皮細胞(endothelial cells)、單核吞噬細胞(mononuclear phagocytes)和肝細胞(hepatocytes),而後大量利用這些細胞生成兩種埃博拉糖蛋白GP和sGP。這些糖蛋白多到可使單核/巨噬細胞和肝細胞喪失功能。GP能形成三聚體,粘在血管內表麵上; sGP形成二聚體,幹擾嗜中性粒細胞的信號,並通過抑製嗜中性粒細胞活化的早期步驟而躲過免疫係統的攻擊。而那些被幹擾和抑製的嗜中性粒細胞(白細胞中的一種,是抗感染的主要免疫細胞)也可作為載體幫助輸送病毒到全身各處如淋巴結、肝、肺、脾等處。被感染的內皮細胞逐漸病理性脫落,血管破裂,造成內出血和更嚴重的器官衰竭。
症狀是: 首先發燒,頭痛、腹痛、肌肉或關節疼痛、皮下紅斑、內外出血、嘔吐(帶血)、腹泄(便血)或尿血等。
潛伏期為: 2--21天。
傳播方式是: 可以血液傳播,也能通過直接接觸傳播(與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它體液直接接觸) 。
治療: 目前無對抗該病毒的藥物。隻能重點放在維持體液、電解質和血壓的穩定及治療並發的感染等。
這張圖是曆年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數(紅色)和患病後存活人數(藍色),埃博拉病毒雖然凶猛,但擴散相對較慢,隻有直接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才會被感染。
好消息是: NIH將於9月開始做Ebola疫苗的臨床試驗。如果成功, 會在2015年用於非洲疫情國家。
Tracking Ebola patient's journey to the U.S.
參考資料(包括圖片):
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14/07/31/ebola-vaccine-trial/13404609/
Ebola virus disease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http://dynamicafrica.tumblr.com/post/82100295120/what-you-need-to-know-about-the-ebola-outbreak-in
http://www.cdc.gov/vhf/ebola/outbreaks/guinea/print-resources-posters.html
CDC LC Quick Learn: Recognize the four Biosafety Lev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