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白藥含劇毒成份烏頭堿,慎勿口服。

[轉帖]方舟子:雲南白藥咋變毒藥
1321 次點擊
6 個回複
東門吹牛 於 2014/4/13 15:43:04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在2013年,香港衛生署查出雲南白藥含有劇毒成分烏頭堿,將其下架。國人才首次知道,被列為“國家保密配方”的雲南白藥原來含有劇毒成分。近日雲南白藥根據國家藥監局《關於修訂含毒性中藥飲片中成藥品種說明書的通知》的要求修改說明書,修改後的新版說明書上標注為:“本品含草烏(製),其餘成分略。”也即正式承認了雲南白藥中的確含有毒性中藥成分,而其他的成分則仍然“保密”。

草烏是毛茛科植物北烏頭的幹燥塊根,類似的還有川烏,是另一種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幹燥塊根,其子根則稱為附子。草烏、川烏和附子都是很常見的中藥,都含有烏頭堿等劇毒成分。烏頭堿毒性大到什麽程度呢?物質的毒性大小毒理學上常用半致死量表示,也就是讓一半的實驗動物死亡的量,量越大則毒性越低。如果用小鼠做實驗,口服烏頭堿的半致死量是1毫克/千克體重,食鹽是4000毫克/千克體重,可以說烏頭堿的毒性是食鹽的4000倍。對人而言,烏頭堿的最低致死量是0.028毫克/千克體重,對一個體重60千克的人來說,口服1.6毫克烏頭堿即可致死,而氰化鉀的致死劑量是50~200毫克,所以烏頭堿比氰化鉀毒性大得多。

號稱治療跌打損傷的中藥幾乎都會用到草烏、川烏或附子,這是因為烏頭堿具有鎮痛、麻醉作用。烏頭堿能鎮痛,是因為它能阻隔神經衝動的傳導。神經衝動的傳導與神經細胞膜的電位變化有關。在靜止電位時,細胞膜外的鈉離子濃度比膜內的高。當細胞受到刺激產生興奮時,膜上的鈉離子通道打開,鈉離子從膜外大量地流入膜內,導致膜內正電荷迅速增加,電位急劇上升,這叫做“去極化”。然後鈉離子通道關閉,阻止鈉離子進入膜內,而鉀離子通道打開,讓膜內的鉀離子流出到膜外,導致膜內電位急劇下降,這叫“複極化”。這個過程沿著膜傳導,就產生了神經衝動。而烏頭堿可與鈉離子通道結合,讓鈉離子通道一直開著,一直處於“去極化”的興奮狀態,沒法“複極化”,神經衝動就沒法傳導。在劑量很小時,隻是局部的神經末端受影響,能緩解疼痛,進而出現麻痹、癱瘓。心髒的心電傳導也會受到影響,出現傳導阻滯、心律不齊。所以劑量到一定程度,中毒者將因為呼吸麻痹、心搏驟停而死亡。

雲南白藥集團表示,“雲南白藥藥品配方中所含草烏(製)通過獨特的炮製、生產工藝,在加工過程中已使烏頭堿類物質的毒性得以消解或減弱,產品安全有效。”烏頭堿水解後,其毒性的確會降低,有研究稱能降低上百倍。但是烏頭堿毒性本來就極強,即使其水解產物的毒性降低上百倍,毒性仍然不容小覷。草烏的藥性依賴於烏頭堿類物質的毒性,如果像雲南白藥集團聲稱的其毒性已消解,那麽其藥性也隨之消解,又何必使用草烏呢?

雲南白藥集團聲稱雲南白藥“安全有效”,“未監測到嚴重不良反應”。實際上,因使用雲南白藥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臨床報道並不少見,有的就與烏頭堿中毒有關。例如,2003年,廣州暨南大學華僑醫院發生一起與雲南白藥中毒有關的搶救無效死亡的案子。廣東省醫學會在給法院的回函中,明確指出患者出現的是烏頭堿中毒症狀。2006年出版的《中藥毒性手冊》就有雲南白藥可引起竇性心動過緩、I度房室傳導阻滯的記載,依據的是1979年的報道。當時雲南白藥含川烏一事還未曝光,未說明這是烏頭堿中毒引起。

雖然雲南白藥的說明書說“刀槍跌打諸傷無論輕重出血者用溫開水送服”,不過通常雲南白藥隻是外用,口服的不多。與口服相比,外用當然風險降低了,但是烏頭堿仍然能通過傷口進入體內,引起中毒。對烏頭堿中毒並沒有解藥,隻是根據症狀進行支持性治療。民間傳說用甘草、綠豆湯能解烏頭中毒,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烏頭堿的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的界限模糊,而且草烏、川烏、附子中烏頭堿的含量變化很大,炮製效果難以確定,這些都使得草烏、川烏、附子的使用充滿了風險。據香港衛生署報道,香港每年都有十幾、二十例烏頭堿中毒案例,都是因為服用中藥引起。如上所述,這些中藥乃是通過暫時阻隔神經衝動傳導來起到鎮痛、麻醉作用的,屬於治標不治本,並不能真正治療疾病。古人在沒有更好的藥物可用時,為了緩解疼痛的折磨,明知烏頭、附子有毒也不得不使用。我們現在有了更好、更安全的鎮痛藥,又何必冒死用烏頭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