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複:ZT: 求醫在美國:用盡畢生解數 遠離這幫溫柔的禽獸(圖)

來源: Maude 2014-06-17 22:40:3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428 bytes)
前言:此前,識局君曾轉發了一篇19樓論壇的文章《一個杭州腫瘤患者的美國就醫經曆》後,有讀者直接在後台向識局君推薦了豆瓣上另一篇關於美國就醫的自述文章,觀點經曆和19樓文章基本相反。作者這樣總結道:“求醫在美國,醫生水平把人往死裏坑,醫院賬單再把死人嚇活,還有一記重磅必殺技藏在最後出手驅散魂魄,向上可激活三代祖宗,向下可掃蕩子孫數千,這就是醫療保險。”欲知詳情,請看正文。

出生三個半月沒有生病就已經花去上萬美元醫療費的女兒同誌你好,今天想給你講一講我和你媽來美國以後在這邊求醫的故事。求醫問藥是人人必做之事,但人人必做不代表人人會做,比如你媽在和我談戀愛以前,就從來沒有自己去醫院看過病,她甚至不知道看病要掛號,也不知道怎麽去劃價取藥。你爸因為從小天天生病,所以經驗豐富,當年我動不動高燒暈倒,你奶奶蹬著三輪帶我到醫院排急診讓我很早就明白求醫這件事的不易。

來美國前,我對美國的醫療隻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先進,一個是貴。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在這裏經常可以聽到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一種是身患奇病被治好,另一種是看病看到家潦倒。我和你媽來美國時是學生身份,學校一般都會要求學生購買醫療保險,但我們那一年學校疏忽,沒有要求。於是我們就選擇了無保險裸奔。這種裸奔既要求一副強健的身體,又要求具備避免意外受傷的絕佳運氣。有一個老留學生聽說我們沒買醫療保險以後,苦口婆心地給我們講沒有保險會有多慘,舉例說她一個朋友車禍重傷,幸虧有保險,要不然十幾萬美元就出去了。小心翼翼地,我們挺過了第一年。中間我發過一次燒,喝了一噸熱水後病愈。一個同行的朋友,也是發燒,去醫院要求打點滴,大夫說你才燒39度不需要打點滴回去喝一噸熱水吧,她回來又燒了三天,一個月後收到一張賬單,350美元,據我分析那個大夫是按看病時說話的字數計費的。

第二年,人人必須買保險。研究生醫療保險,一年1000美元,保2000美元門診,如有更多花費,需要交100美元免賠款,然後保險可以保到兩萬美元。

直到我在美國工作之後,才知道這個保險計劃在美國簡直和白送一樣。但當時,1000美元加上可能的100塊免賠款,對我來說是一筆巨款。當時我和你媽已經結婚了,也動了製造你的念頭,所以無論如何得給你媽把這個保險買上。而我自己偷偷地買了本科生的保險,隻要400美元。我把保險號報給學校,學校隻看我買還是沒買,不會查我買的是什麽。省下600美元,我心甘情願繼續裸奔一年。

很快你媽就病了,因為著涼導致腿部一種舊疾複發。

我送她去了校醫院,校醫就成為我們在美國接觸到的第一位醫生,她年近中年,穿著極其優雅,職業套裝加黑絲襪,渾身上下都透露著貴婦的氣質。她溫文爾雅地進門,用一種慈祥的語調詢問病情。這種語調在我後來的多次求醫經曆中反複出現,我才知道這是美國醫生的職業語調,但第一次聽到時還是不免虎軀一酥。在聽到校醫說話前,我從不知道原來英語也可以如此柔情萬種。每一個單詞都被她說的那麽清晰、輕柔、親切,雖然很多詞我跟本聽不懂,但還是強烈地感受到一種魔幻的愛。

校醫讓你媽躺在床上,開始檢查腿部,我舉著電子詞典站在旁邊。除了沒錢,沒有醫學詞匯量是另外一個影響我們在美國看病的原因。經過一番檢查,校醫說,我不知道這是什麽病,你們知道嗎?我打開詞典,指給她那個我早已經儲存好的單詞,跟她說可能是這個病,症狀很像但我們並不確定。校醫看到這個詞仿佛恍然大悟,告訴我們請稍等一下,然後就離開了。她回來時帶著一個年輕的助手,還扛來了一本超大的硬皮書,興奮地跟我說,不好意思久等了,我們剛剛在這本書上查到了這個病,你說的是對的!她打開書,翻到那頁給我看,說了一段讓我無法回應的話:“我從來沒有遇見過這種病,謝謝你們讓我們見到了這種新病。書上說這個就是著涼了免疫力下降導致的,可能休息一下就好了,我也不知道怎麽治,你們先回家觀察一下吧。”

回家的路上我十分憤慨,美國不是醫學先進嗎?這校醫的學曆和資格證都掛在牆上,我還專門看了,她是正規醫院的醫生被聘過來當醫學院教授兼職校醫的,怎麽就這水平?奇怪的是你媽全程 都沒怎麽說話,我問她怎麽看這個問題,她說:“你不知道,剛才她涼涼的手摸著我的腿,我躺在病床上隻能看到她的黑絲,她那麽溫柔,那一刻我終於理解那些喜歡製服誘惑的男人們了。你不喜歡嗎?”

在美國求醫,醫生的態度遠比醫術高明。這個校醫隻是溫柔的序章,我後來遇到的溫柔續篇遠比序章纏綿。我腳崴傷去看骨科,男大夫,熱情問好,家長裏短開聊,然後瘋狂地鼓勵我說這種崴傷根本不會影響到你,你會因這個傷病變得更強,不過看到你的患處,我真的感覺太難受了,我能理解到你正在承受的每一絲痛苦……我特別想跟他說大哥你別背台詞了能趕緊給我拍個片兒嗎?

有你以後,我帶你去看過幾次兒科的例行檢查,每次大夫都不一樣,男女老少都有,但他們說的話一字不差的。他們都會抱著你說:哦親愛的小寶貝,你真可愛,我真喜歡你,你就是我的寶 貝。他們拿聽診器放在你身上時,你會痛哭,他們就說:哦我知道,我知道你很涼,哦太對不起了哦我知道,親愛的小寶貝!哦你看你多漂亮,哦我知道……每次帶你去兒科,我和你媽都覺得人家大夫才是你的親生父母。更不要說你媽打了一年交道的婦產科,從給你媽做第一次孕檢到最後親手接生你的Dr.Toft,她要不當大夫,也是可以演話劇的。麵部表情極為誇張,台詞充滿愛與張力,時而良師時而病友,當然還有你媽分娩時她飾演的那個經典的啦啦隊隊長角色。

美國醫生的這種態度的確提高了患者在求醫時的用戶體驗, 但久而久之我發現,這種溫柔不光是一種職業修養,還是一個計策。

像校醫那樣看了半輩子病還得翻醫學辭典的美國醫生一抓一大把。雖然活到老學到老沒有錯,但戰士都上戰場了,給他一把槍,他說沒練過需要查一下使用說明書,這個戰士隻有兩個下場:被擊斃或者被槍斃。美國醫生也要保自己的周全,因為美國講究的是醫患一家親,病可以慢慢治,哪句話沒說對讓病人不高興了或者誤解了可是大事。美國社會動不動就搬起法律武器,恨不得是個人都有“我的律師”,看似美麗動人的醫患關係背後,患者對醫生的意見和醫生對患者的戒備無處不在。每個醫生都要自己購買或者由單位為其購買昂貴的醫療事故責任險,在有的州,一個大夫一年的保險費就要十幾萬美元。美國醫生為了避免責任,討病人歡心,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能不能治好病是後話,先得用甜言蜜語把你伺候暈,讓你後麵有氣也沒處撒。

接著說我腳傷的遭遇,崴傷時候是周末,隻能去看急診,坐著輪椅等了三個小時不說,拍完片子告訴我沒有骨折僅僅是崴傷,一個月就好。一個半月以後,我還拄著拐,就聯係了前麵說過的那個骨科大夫。他給我拍完片子以後說我踝骨裏有一個小碎片,所以遲遲不能消腫。我當時就怒了,我說我傷完就來你們這兒急診拍了片子,急診醫生告訴我沒事兒,現在很明顯你們這是誤診 啊。我話音一落,那個男大夫瞬間變得比我媽還親切,雙手捧起我的腳,撲閃著眼睛衝著我說:我真的不敢相信你的腳裏居然有一個小碎片,這太讓我悲傷了,不過你相信我,你會沒事的!你一定會沒事的!像你這種情況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不過也是正常的,可能當時這個碎片還沒有產生,後來出現了。你相信我,這個碎片不用做特殊處理,因為它非常非常小,再過三周你就可以回到籃球場了!我當時就覺得我和你媽沒有辜負祖國的培養,我們得的病受的傷都是美國大夫第一次見到的傷病,我們是專門用苦肉計來羞辱他們的……雖然我很不爽,但是他那麽一個大男人把自己搞得如此溫柔也讓我實在生不起來氣,明明白白地中了計!

女兒你要記住,千萬別相信溫柔指數爆表的大夫,這樣的人說的話全是經過排練的,沒一句可心!

半年後的現在,我的腳還是腫的,運動完還會疼,而且腳踝一個地方還有一個明顯的可以摸到的骨質硬突。我想了想還是選擇再去找那個大夫,因為畢竟之前找過他,他了解我的病曆,再一個是因為我中計太深,沒忘記他的溫柔。

再相逢,格外情濃,他像一把熱情的火,把自己燒了進來,問:是什麽讓你今天再來找我?我把我的傷情描述完,他蹲到了地上,又開始撫摸我的腳,然後說了一段話,我聽完特別想跳起來暴抽他:你的腳為什麽還是腫的呢?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還有什麽地方沒有好呢?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韌帶還沒有完全恢複力量呢?這個小小的硬突我不知道是什麽原因,我在想這是不是一種正常的變化呢?你現在這種情況,我在想是不是應該送你去做理療呢?

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大夫全程用虛擬語氣加問句給病人看病的!我被他的溫柔欺騙,傷了心傷了腳,現在我隻想體麵的離開,帶著痛帶著笑。

我去了一家理療中心,又是一個特溫柔的男大夫,他問我什麽時候崴的腳,我說八個月前,他說你為什麽那個時候不進行理療,我說當時大夫還在想這是不是有必要。

你可能會懷疑我是不是碰到庸醫了?我專門上網扒出了那廝的簡曆,醫學博士,從醫十八年,運動醫學專家……現在正在做的理療也好不到哪去,每次半小時,手法比說話還溫柔,中國任何一家盲人按摩都可以完爆這裏。

美國醫生的無能我還在別人身上見識過許多,我有一個學生腿傷六個月不但未愈反而步步加重,她跟我說醫生不知道怎麽治,我剛換了個醫生,又告訴我要做手術。

坦白講,這要怪就得怪美國人太少。我和你媽到美國落腳的第一站,是愛達荷州的楠帕市,作為該州第二大城市,楠帕市人口極多,達到了八萬人。是的你沒看錯,八萬人,咱中國上海有一個八萬人體育場,剛好頂他們一個城市。這個城市這麽點兒人口,大醫院配了三個,小診所無數,病床夠了,病人短缺。中國隨便一個大夫一天的看診量可能要比楠帕市一所大醫院一天接收的所有病人還要多。你媽還去補過一次牙,說是終生頂用的那種,結果一年多的時間,補過的地方就掉了一半。在中國看病,不管是藥品還是醫用材料,外國進口的就是高檔貨,醫保都不報的。在美國看病,用的全是高檔貨,但大夫不靠譜。

你爸在美國當老師,需要永遠都用好聽的話伺候著學生和家長,學生考試不及格得誇他是上升潛力巨大,紀律混亂四處搗蛋得誇他是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醫生用的一定也是這套,職業化的溫暖如春其實是一個迷惑病人的上好計策,是一種職業技巧。這是我對美國醫生的一個大膽判斷,沒有人可以證明這個判斷是否正確,但我堅信這非常接近真相。

求醫在美國,心情往往會發生一個曲折的變化。你需要看病,打電話預約,發現最早也要兩周以後才能見到醫生,瞬間氣爆。經常你發燒了,人家請你一周後再去,三天後燒退了,你都想不通這裏醫生存在的意義是什麽。你也可以去急診,不過別忘了,那裏的醫生拍片子都看不到碎骨頭,而且你覺得這個病是急病,但你的保險公司可能不這麽以為,可能會拒付你的急診賬單。你終於見到了醫生,風度誘人的他們刺給你溫柔一刀,你感覺心情好極了,病都好了一半。一個月後,郵箱裏收到一張賬單,上麵的數字讓你又瞬間氣爆了……

這個國家有全世界最奇葩的醫療收費體係。你不會在診所或醫院看到,也無法從任何地方問到你所接受的醫療服務的價格,你有可能獲得一個估價,但會被提醒在看病過程中這個數字會隨時產生變化。比如我帶你去做檢查,你突然拉屎了,我又忘帶尿不濕了,大夫給我一片價值20美分的尿不濕,一個月後我可能要為這片尿不濕付10美元。剛說過的那個骨科“庸醫”,兩次看病我和他一共見了大概10分鍾,我要為這十分鍾掏700美元。你媽生完你快三個月時,下體還有點出血,去檢查,大夫說拍個B超吧,可能是子宮沒有排幹淨。拍完B超,在屋子裏坐了快一個小時,大夫走進來 說一切沒有問題,可能就是正常流血,再觀察觀察,拜拜。一句話,2分鍾,我今天剛收到賬單,400美元。還有你的新生兒疫苗,4針,900美元。

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兩年前用那個1000美元的學校醫療保險給你媽去一個婦科診所做了一個婦檢,特別常規的看一看然後做個切片,在中國一般收費一二百人民幣,美國這個給我們寄來一張600美元的賬單。我很好奇這600美元是怎麽組成的,能不能給個明細?這個在美國也是沒地方說理的,人家隻會告訴你某一項服務多少錢,至於這項服務的錢聽上去很不合理,或者隔壁醫院的收費隻有一半,也沒辦法,自主定價權在醫院那裏,你可以選擇不來,來了就要淡定挨宰。這件事還沒有完,很快我的保險公司寄來通知,說這項婦檢我們不能報銷,因為你這是最便宜的學生保險,學生保險隻能看病不能體檢。當時我們還沒有從學校畢業,600美元這個數字讓我們倆吃不香睡不著。我電話打到診所,投訴他們在給我們看病前不檢查我們的保險,跟他們哭窮。耗時四個月,打了幾十通電話,診所把這張賬單免掉了。最後我跟他們說,我們馬上就離開美國了,你就給我們免了吧,你不免你也找不到我們了。

我能耍賴成功的唯一原因是診所沒有我們的社會安全號,如果我們填寫了這個號碼,他們可以通過這個號碼查到我們的一切信息包括銀行賬戶裏還有多少餘額,如果我們不交錢,他們有一千種方法等著我們。不過診所和醫院也並不是沒有人情,如果你真的交不起錢,他們會幫助你申請政府的醫療保障,前提是你是美國人;如果你財政有困難,他們可以設置靈活的分期付款,我就聽說過有個中國人沒保險生孩子,三萬多美元醫療費被設置了一個30年的還款計劃;如果你打電話給他們說我可以一筆付現,能不能給打個折,多磨磨,十有七八他們會給你隨便便宜兩三成,跟買菜差不多,可想而知這收費有多大水分了。

求醫在美國,醫生水平把人往死裏坑,醫院賬單再把死人嚇活,還有一記重磅必殺技藏在最後出手驅散魂魄,向上可激活三代祖宗,向下可掃蕩子孫數千,這就是醫療保險。

讀到這裏,你可以查一下資料,好好研究一下奧巴馬醫改法案是怎麽回事。我寫這篇文章時的時任美國鬼子隊長奧巴馬是一位內心充滿社會主義精神的資本主義走狗,他提出了一係列措施對美國的醫療進行改革,因為他希望每一個美國人都可以擁有醫療保險,不必擔心因看病而破產。他的措施在美國引起強烈爭議,最後在國會涉險過關,但實施效果還無法預測。你爸剛好在美國目擊了這件事情的全程。

美國有數千萬人沒有醫療保險,他們大多是收入較低但又沒有低到政府醫保收入標準的人。這種人是最悲慘的,一天到晚幹活,掙得又少,但什麽政府福利都享受不著,還不如少賺點錢直接吃政府的。如果他們買了醫療保險,那幾乎就等於白幹了。

美國的醫療保險全部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連政府的醫保也是政府出錢為窮人從商業公司購買保險計劃。美國的保險公司就相當於一塊衛生巾,為你解決一些麻煩的同時,不知道吸了你多少血。可衛生巾解決的僅僅是最表麵的麻煩,你如果痛經了長痘了脾氣暴躁了,衛生巾是無能為力的。保險公司同樣,那幫猴精猴精的保險設計師弄出來的保險都是讓你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計劃。一份醫療保險,動輒就是數百美元一個月,還一堆條條款款,這病不管那病不包,經常還有幾千美元的免賠額。這意思就是說,如果你每個月掏500美元買了一份保險,12月就是6000美元,然後你用這份保險看病花的前3000美元還要自己掏,3000美元之外的保險再給你管,這裏外裏9000美元就出去了。而且幾乎所有醫療保險都寫明了,在這份保險生效之前,任何已經存在的疾病我們是不管的。這是一條流氓條款。比如你買保險時沒有發現自己懷孕,然後買了保險一個月後發現自己懷孕了,保險公司是不管的,而且不會給你更新新的計劃,因為懷孕分娩的費用遠超過你的保險費,他們賺不到錢。再比如你買保險以後發現得癌症了,結果醫生診斷出來說你這個癌症去年就有了,保險公司可能立刻跳出來說你這個是已經存在的疾病,我們不管。當你挺著肚子,帶著腫瘤再去找新的保險計劃時,保險公司開出的價格一定比病魔凶狠。

當然,如果你有一份全職的工作,那麽雇主是必須向你提供醫療保險的,你就不用擔心上麵說的事情了。但每個雇主可以自由選擇保險公司,那些無良雇主可能會給員工提供保費較低、免賠額較高的保險計劃,你無話可說。好一點的雇主通常會給員工提供比較優良的保險計劃,可以讓員工個人的醫療負擔變得很輕。這些保險都是可以保夫妻兩人加所有孩子的,但如果你要把你的 配偶和孩子加進來,保險費會相應變貴,雇主隻會承擔你的那一部分,你還要為他們掏剩下的。

說到這裏,兩行清淚從我的左右心房劃過。

我的雇主,每個月花640美元給我購買了一份醫療保險,一年12個月就是7680美元。我一年內看病的前2500美元,都得我自己掏,2500美元以上的保險才給我報。我去年腳傷花了700多美元,全是自己掏腰包,說起來是有保險,但小病小災的根本沒人管。因為我工作的第一年你媽沒有工作,又懷了你,我就需要把她加到我的保險計劃裏。這個公司是這麽規定的,不管你是加一個老婆,還是加一個老婆一個孩子,或者是加一個老婆十個孩子,錢都是一樣的,你需要掏1286美元一個月。除去學區給我掏的640美元,我還需要每個月再補646美元。

女兒啊,當我知道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對在美國工作的意義都迷茫了。不是說工作了單位就管保險嗎?我認識朋友在大公司,他一個月多掏十幾美元就可以把全家四口都保上。為什麽我有工作和沒工作差不多,一個月646美元,再加2500免賠額,我工資就不剩幾塊錢了。

為了這件事情,我詳細地研究了美國的醫療保險體係,發現整個體係是一個典型的黑社會體係,蠻不講理,胡作非為,故作優雅。醫生最低年薪都是20萬美元,動不動40萬、50萬美元的滿街亂跑,保險公司和醫院一起賺得盆滿缽滿。沒有雇主提供保險的老百姓,不自己去買吧擔心出意外破產,比如回家頭撞門框上暈過去了住院十天沒有保險,這基本意味著你破產了,因為在美國住一天院能買一輛車;自己買了吧又沒什麽用,昂貴的收費和免賠額,弄得你不罹患一場大病都對不起被坑走的保險費。我就有一個朋友,他的孩子出生半年左右就不幸因病去世,但去世前他給他孩子看病,花掉了200萬美元,他交了2000的免賠額,剩下的保險公司全付了。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故事,孩子不幸離開了,醫院賺得樂開懷了,保險公司第二年給他們公司提供的保險計劃全部漲價了。

奧巴馬規定,從今以後人人必須買保險,保險公司必須降低收費,必須對已經患有的疾病做出保障且不能另加收費,醫療體係中要設立起社區診所,由收費較低的低端醫生提供針對日常疾病的基礎服務以降低醫療費用。

這哥們想法挺好,但保險公司是個複雜的動物,嘴上一句帶過心裏鬼主意很多。最後怎麽發展還不好說。

我對美國的意見不是太多,但醫療這件事讓我忍無可忍。求醫的經曆讓我對這個社會有了不少了解,英語也進步了許多,在你媽分娩的時候,我請了翻譯,卻發現那個翻譯還不如我。我有一個朋友,英語極差,屬於how are you都聽不太懂的那種人。他混到美國以後,有半年時間老是生病,各種各樣的病,最後心理還弄得有點抑鬱,他天天往各種大夫那裏跑,還定期和心理谘詢大夫見麵聊天,病還沒治好呢,英語就過關了。

老說美國醫療先進,遠的不說,就說咱們現在所在的明州。明州有一個Mayo診所,被稱為醫療界的麥加,就是說全世界甭管是醫生還是病人都得每天朝著Mayo診所的方向拜三拜。說什麽阿拉伯酋長,非洲王子歐洲後,還有達賴喇嘛,那都是定期要來這個診所看病的。明大醫學院也是全美前列,幾個月前還通過全身換血治愈了一個男童的艾滋病,是全球迄今為止第二例。

但是,這麽高端的事情普通人是趕不上的。普通人可以接觸到的醫療保險,是不可能保Mayo診所的,如果你擅自去Mayo診所看病,你可能需要聯係一下明大醫學院,問一下如果你把全身的血都換給他們下一個艾滋病病人,他們可不可以幫你把Mayo的賬單付掉。

好消息也是有的,你媽今年找到了工作,和我在一個單位,所以學區會給我們倆各掏640美元,我隻需要每個月再多掏6美元,就可以把咱們三口都放進保險了。你問世以來,雖然沒有生過病,但是定期的例行檢查還有疫苗,很快就會把免賠額花完,我的計劃是今年有點不舒服就去醫院看,一定要讓保險公司多多掏錢。我這種心態非常的不健康,屬於沒病找病自投羅網,但我的內心是單純的,我隻是想多去練習練習英語,感受感受溫柔。

也有要感謝美國醫療的地方,首先就是你媽媽平安地生下了健康的你,而且享受到的醫療環境和技術,在中國隻有特權人士才能享受到。當然,咱們仨在醫院待了五天,那個賬單是不忍直視的。其次,你媽懷你期間,因為我沒有足夠的假期,所有孕期例行檢查我隻在B超看男女的那一次陪她去了,其他的都是她自己搞定,這讓她迅速成長為一名求醫小能手,不再因為不會掛號而被我恥笑。預產期過了五天的時候,她還一個人開車去超市買菜,類似這樣的女漢子技能,也要拜美國求醫的經曆所賜。

很多在美國的中國父母,都可以培養孩子去醫學院讀書然後當醫生賺大錢。我不會這麽對你,當個醫生也挺不容易的,學得苦交錢多,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都會挨人民罵。我給你講求醫的故事,目的隻有一個,就是要你知道,如果你不小心和這幫人發生了聯係,結局不是你的身心受傷就是你的錢包陣亡。你要鍛煉身體,樂樂嗬嗬,用盡畢生解數,遠離這幫溫柔的禽獸。

所有跟帖: 

貼上麵了。 -Maude- 給 Maude 發送悄悄話 Maude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7/2014 postreply 22:42: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