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枚:談中藥的毒性--說的很清楚

來源: 龜苓膏 2014-04-18 09:30:2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811 bytes)
1
談 中 藥 的 毒 性
熟話説“是藥三分毒”,中藥屬於中醫師用來治病的藥,所有的中藥如若使用
不當,都會給人體造成傷害,因此可以說,所有的中藥對於人體來説均有毒性。
中藥中毒這個話題源遠流長,傳説中“神農嚐百草,一日遇七十毒”,晉代名
醫葛洪所著《肘後方》中也有過服杏仁中毒致死的記載。而今,由於人們濫用中藥,
中藥中毒的事故更爲多見。前者有比利時某西醫師長期大量使用中藥木通給患者減
肥,造成一人死亡、多人腎衰竭的嚴重醫療事故,後來又有中國大陸多人擅自長期
服用龍膽瀉肝丸而導致腎衰竭,近期又見臺灣有人因中藥中毒導致換肝的報道。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藥屬於自然生成之品,尤其是那些屬於培補類的中藥,常
給人們一種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的錯覺。同時,由於中藥管理上的問題,市場上能
夠隨意買到中藥(包括那些含有毒性的中藥)。因此,導致由於濫用中藥而致中藥中
毒事故的現象時有發生。輕者,身體會出現上火、脹氣、畏寒等各種不適;重者則
會導致肝腎損傷,甚至死亡。
就毒性觀念而言,中西醫是不同的。西醫的毒性觀念是指某藥含有某種特定的
毒性成份,會傷害到某個臟腑的組織器官及其功能,這是絕對的。中藥的毒性觀念
比較複雜,既有絕對的毒性概念,諸如毒麻劇類有毒中藥;也有相對的毒性概念,
即無毒的中藥(包括人參、燕窩)如若使用不當,同樣會傷害到人體。
用食品管理的觀點來看,中藥中分爲有毒和無毒兩種,不少中藥中含有對人體
有害的成分。譬如,木通中含有馬兜鈴酸,大量使用會對腎臟造成傷害;麻黃中所
含的麻黃鹼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大量使用可致失眠、不安和
震顫;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甙所分解出的氫氰酸有劇毒,過量會導致窒息而死亡等
等。此外還有依照“毒、麻、劇”類管理的中藥,諸如馬錢子、祖師麻、曼陀羅、
烏頭之類,其毒性遠遠大過上述中藥。有毒中藥的臨床使用和西藥一樣,都有著嚴
格的量的限製和使用禁忌,不得隨意亂用。中藥的這種毒性稱作絕對毒性,由於這
類中藥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特定毒性成份,因此,這類中藥的使用必須進行嚴格的管
製。古代文獻中常將“毒藥”作爲藥物的總稱。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嶽曾說,“藥以
治病,因毒為能,所謂毒藥,是以氣味之有偏也。……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稱爲
毒藥,故曰毒藥攻邪也”。上述論述是指中藥的絕對毒性概念,他認為毒性作爲藥
物的一種偏性,運用藥物的這種偏性,以毒攻毒,以偏糾偏乃是中藥治病的基本原
理。事實也的確如此,隻要辨證準確,藥證相符,即使是含有絕對毒性的中藥,也
會對人體有益。臨床上很多有毒的中藥,都是治病的要品,譬如,全蠍、蜈蚣雖然
有毒,但均為熄風止痙之要藥;烏頭、附子都有大毒,卻為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
效藥;還有人以蛇毒治中風,用蜂毒祛風濕;而能夠抗癌治癌的中藥大多數都含有
毒性。
許多中藥並不含有對於人體有害的物質,但在臨床應用中,常常也會出現中藥
2
中毒的現象,這就是中藥的相對毒性所導致的對人體的傷害。相對毒性概念出自於
中醫獨特的臨床思維—辨證論治,為中醫所特有。根據“八綱辨證”理論,中醫將
臨床證型分爲表裏、寒熱、虛實等陰陽概念,臨床治療必須針對這些不同的病態證
型予以糾正。即表證表治,裏證裏治;寒證熱治,熱證寒治;虛證當補,實證當瀉
等等。金元時代的名醫張子和曾說,“凡藥皆有毒,非止大毒、小毒謂之毒”。這
句話將中藥的相對毒性觀念講得非常透徹,如若辨證不精,藥證相反,即使不含毒
性的中藥,也會導致中藥中毒症狀的出現。譬如,有人吃四物湯補血反而會拉肚子,
有人用白木耳養顏卻導致麵部浮腫,還有人亂服人參而出現上火、腹脹、甚至染上
紅斑狼瘡症。凡此種種,均為藥證相反所至,使得上述毫無毒性的中藥給人體造成
傷害。筆者曾診治一例冬蟲夏草中毒醫案,患者方老太,身體羸弱,病前曾作過甲
狀腺手術。其女孝順,買冬蟲夏草為其培補身體。是日晚,其抓一把蟲草煲雞取汁,
進食一小碗;次日即感全身發冷,呼吸困難,自覺有乾網罩著咽喉,苦悶異常,數
度求醫無效,西醫也不明其病。初診時,患者極度虛弱;根據其既往病史、臨床症
狀、以及舌脈提示,患者原患甲亢,屬陰虛體質(熱性、流鼻血、乾瘦),而冬蟲夏
草雖能補益肺腎而平喘,但由於其藥性溫熱,患者大量服食後,尤如火上加油,更
傷陰液,故其謂之乾網罩喉;肺為嬌臓,肺臓失卻陰液滋養則會導致肺葉不張,故
見呼吸困難;陰液不足則血脈不充,陽氣難以敷布全身,故而出現全身發冷。筆者
處以大量養陰降火之品,經月餘而愈。此案例中,西醫因檢查不出任何問題,胸部
和咽喉部X 光檢查也見不到所謂的“乾網”,因此無法治療。而某些中醫師亦因為
多種原因,未能找出其既往陰虛體質而機體陰液又進一步受損的“證”,故治療無
效。上述案例清楚表明,那些不含對人體有害物質的無毒中藥,如若使用不當,藥
證相反,同樣會造成較大的人體傷害。
許多健康食品在打廣告時,常常說“本品由天然中藥組成,絕無毒性”,有的
甚至說“本品由名貴中藥材組成”等等,藉以招攬顧客。其實,不管那些產品由什
麽東西組成,這樣的廣告肯定會誤導消費者。我們知道,中藥治病所依據的原理就
是“辨證論治”,由於人體陰陽之間的不平衡狀態是經常變化的,如果我們把中藥
作爲食物食用,當一段時間後機體的證型出現了變化、而方藥卻未能變化時,就會
出現藥不對證的問題;輕者會毫無療效,重者可能會出現中毒問題。所以說,中藥
不屬於食品,同一方藥不能當作食物長期使用。許多人盲目地吃了那些所謂的“健
康食品”後所出現的不舒服狀態,就是因爲藥不對證,中了中藥的相對毒性的毒。
而所謂名貴藥材主要是指那些產量小、藥效強的一類中藥,這類中藥對於人體的作
用比較強,如果使用不當,所出現的毒副作用祗會更大。以人參為例,若氣鬱患者
不恰當地服食人參時,名貴野山參所導致的胸悶腹脹會遠遠甚於普通園參(高麗參、
吉林參等)。所以我們必須懂得,使用藥效較強的中藥治病時,如若藥證相符,其臨
床療效較爲顯著;如若藥證相反,其對人體的傷害則會更大。我們知道,中醫治病
是通過調節人體的內環境而起作用,對於機體的寒、熱、虛、實等狀況特別重視,
3
所有中藥的使用都必須依據患者的這些狀況而決定。中醫在臨床上特別講究辨證論
治,即“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中醫的“治”就是糾偏,即糾正人體
的陰陽偏盛或偏衰的狀態,因而絕對不能治反,否則不但達不到“平”的療效,還
有中藥中毒之虞。無數的臨床實例可以證實,中藥中毒的概念決不止於含有絕對毒
性的那一類藥物。
中藥雖然有毒,但如果嚴格按照中醫的規範來使用中藥的話,中藥的臨床使用
是完全無害的。即使那些含有絕對毒性的中藥,祗要藥證相符,使用得當,根本不
可能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臨床上使用中藥治病相當講究,每味中藥都有著專門
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項,其中某些具有毒副作用的藥物,必須經過專門炮製,以
除掉其毒性,譬如半夏、天南星、烏頭、附子、馬錢子之類。事實上,通過炮製後
的中藥,對於需要調治的患者,可以説是無毒的。此外,在中藥的臨床使用中,還
有[相畏]和[相殺]的概念,其意為可以使用某種藥物來製約另一種藥物的毒性或副
作用。在炮製過程中,人們常常用生薑來抑製半夏的毒性,用綠豆來消除巴豆的毒
性,如此等等。中醫處方用藥講究“君臣佐使”,其中佐藥是用來幫助君藥和臣藥
起治療作用的。譬如在人們所說的“虛不受補”現象中,許多人明明[氣虛],其身
體就是不能接受人參、黃┲類的補氣藥,否則不是腹脹,就是上火。臨床上筆者
在給他們以參┭a氣的同時,又常常配以行氣或降火之類的佐藥,藉以消除參┧
帶來的毒副作用,似此,患者服藥後毫無不適的感覺。我們知道,中藥的臨床運用,
已經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幾千年來,每味中藥在臨床上都經過千百萬次的反復運用,
其直接的人體使用提供出可靠而安全的運用準則,每味中藥的藥性、藥味、功效、
毒性都被詳細地記載於各類藥典之中。這種中藥的臨床使用試驗,是人體的直接試
驗;這種觀察,是幾千年的直接觀察;因此,關於中藥特性的記載,是從相當多的
臨床實際應用中總結、歸納出來的,有著難以數計的實際臨床病例作為依據,因此
可以說相當詳盡而保險。如果要說某種中藥存在著對於人體的遠期傷害,在幾千年
來的中藥臨床實際運用中早已被發現而被記載下來,故隻要嚴格遵循中藥的使用規
律,就沒有必要擔心服食中藥會對自己產生危害。說句笑話,筆者間斷性的服用龍
膽瀉肝丸已經二、三十餘年,至今仍在服用,可從來沒有因此而擔心會患上什麽腎
衰竭之類的疾病。所以說,中藥的使用必須嚴格地遵循中醫的規律,沒有中醫專業
知識的人不要隨意使用,以免造成人體傷害。
相對中藥來説,西藥產生的時間非常短暫,一般來説,西藥從合成到臨床使用
僅僅祗需要幾年,至多也祗有十幾年的時間;而且,西藥大多數屬於人工合成製品,
其對於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傷害。西藥產生的過程迭經實驗室研究、培養皿試驗、
動物試驗、人體試驗等階段,如若在臨床試用中證實其在短期內確實對人體沒有大
的傷害(當然,允許使用的藥品中,對人體有傷害作用的仍然不少)後,才被允許
投放市場。表麵看來,西藥的產生比較科學,其臨床應用比較有規範,但筆者以爲,
採用這種方法,根本無法監測到合成西藥對人體的遠程傷害。由於西醫偏重於實驗
4
室研究,每種藥物的毒副作用在短期內難以為人們所完全了解,因此,這種短暫的
實驗方式有其不確定之處。事實也確實如此,許多西藥對人類的傷害,是在使用幾
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被發現的。近期某抗風濕藥被發現對人體有著較大的危害而停
止使用就能證實這點。此外,很多人工合成類激素藥物的短期應用,對於改善某些
臨床症狀,有著較爲明顯的療效,因此常被人奉為“聖藥”而遭到濫用。但是,長
期使用這類藥物會給人體造成許多意想不到的傷害。譬如已烯雌酚,在二十世紀三
十年代被發明後,曾廣泛地用於預防流產、改善孕期不適、控製產後奶量、緩和更
年期障礙、治療痤瘡和前列腺癌、事後避孕等等。直到三十年後人們才慢慢發現,
做母親的使用這種藥物後,其子女無不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諸如各種生殖
係統癌症、終生不育、或者先天性畸形等等。五十年代美國研製的“反應停”(學
名叫胺呱啶酮),對於治療早孕反應可謂藥到病除,因此許多孕婦競相服用;然而可
悲的是,這些婦女後來多生下貌似海豹、四肢短小的“海豹嬰兒”。前不久美國[國
家衛生研究院]宣佈停止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有關試驗亦屬此例,雖然其所使用的共軛
型馬尿激素和黃體素對於女性更年期症狀和骨質流失症有一定的作用,但由此而較
高地增大了心臟病、中風、乳癌等疾病罹患機率的結果是難以接受的。據統計數據
表明,長期服用上述藥品,會使健康婦女罹患中風的機率增加41%,罹患心臟病的機
率增加29%,罹患乳癌的機率則增加24%。為了克服更年期症狀,付出如此大的代價
實在是得不償失。我們還知道,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學藥品對於人體均有明顯的毒副
作用,即使目前最爲流行的維他命和阿斯匹林亦然。近來人們發現,長期服用阿斯
匹林者的血小板計數僅為正常人的1/3。所以說,相對西藥來説,中藥對於人體的
遠程傷害要小得多。
事實上,不論是中藥、還是食物,當身體需要時,即使是毒藥,也可適當使用;
當身體不需要,或者身體難以接受時,即使是毫無毒性或極富營養者,也會因為不
恰當的使用而導致中毒。因此,服用中藥須得有針對性,切忌亂補。使用中藥保健
養生也是這樣,中藥的作用隻能使人延年益壽,並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使用中藥保
健也必須進行辨證論治,中藥保健的意義也完全在於糾正患者輕度的陰陽不平衡而
已。近期有報道,說臺灣某老者因身體畏寒而吃羊肉培補,自我感覺不錯後,即叫
全家老少都來吃羊肉。誰知兒孫輩吃過幾次後,即感到上火,出現頭痛、煩躁等症。
這種情況就屬於辨證有誤,老者屬於寒性體質,食羊肉可以培補陽氣,這叫作“寒
者熱之”,屬於證治相符,故感覺很好;兒孫們體質並不虛寒,過食羊肉,就會“惹
火上身”,故而會感覺不適。這個例子説明食補、藥補都得對證,否則就會給身體
造成一定的傷害。此外,中藥能否長期服用必須要看兩個方麵:其一、你的身體是
否有不適的狀況需要進行調節。其二、你所使用的中藥方劑是否對證,是否是根據
你的身體狀況的變化而變化。否則,不能長期服用中藥。許多人有口苦、口渴喜冷
飲、尿黃、煩躁易怒、顳側頭痛、舌紅苔黃厚等症狀,此乃肝膽濕熱所致,服用龍
膽瀉肝丸非常見效。因此有些人長期服用,殊不知龍膽瀉肝丸屬於苦寒之品,久服
5
必傷陽氣,必然導致腎衰竭。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在於使用者祗知道清瀉肝膽濕
熱,以期消除上述症狀;他們不懂得肝膽濕熱之起因,以爲一味地攻伐可以告愈。
如若懂得進而培補中氣,化濕和中,增強胃腸功能,促使運化功能趨於正常,因而
濕邪則難以留存,似此何來濕熱為患?所以說,中藥處方,必須隨著機體狀況的變
化而變化。中藥的運用,幾千年前是這樣,幾千年後仍會這樣,因爲這是中醫臨床
治病的傳統模式所決定的。這種以調節人體內環境爲主的治療方法無疑地是目前最
先進的臨床思維模式。
客觀來説,西藥對於人體的傷害更爲直接,筆者有位腎衰竭的黃姓患者,就是
由於醫生給予服用大劑量的麥迪黴素造成的;還有位姚姓風濕病患者,由於服用抗
風濕藥而罹患淋巴癌。然而,由於西藥的管理較爲規範化,很多對人體傷害較大的
藥物都有著嚴格的處方管理製度,必須憑醫生的處方才能買到,因而能夠控製住由
於亂服西藥所導致的臨床醫療事故的發生。如果中藥的管理能夠參照西藥模式,對
於那些含有絕對毒性的中藥施行中醫師處方管理製度,那麽,中藥中毒的臨床醫療
事故也將會得到較大的改善。回顧每次馬兜鈴酸中毒的醫療事故,我們不難發現,
導致事故的根本原因都是那些非中醫業者所爲,他們由於對中醫知識的無知才會違
反中藥的使用規律,以致事故的發生。我們說,中藥顯著的臨床療效是客觀事實,
中藥內治是很受民衆歡迎的臨床療法,因此,採用簡單的禁用方式的作法祗會傷害
民衆的權利。對中藥實施嚴格的處方管理製度是刻不容緩的,祗有這樣,才能抑製
由於濫用中藥而導致的中藥中毒事故,同時又不至於剝奪民衆使用中藥的權利,使
得中藥能夠更好地為民衆的健康服務。
目前,在美國刮起逐漸淘汰中藥的一股歪風,他們藉口部分中藥中含有某些有
毒成分而禁止使用。先前,部分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遭禁,最近,麻黃、半夏又被
列入禁用的名單,許多公司倉庫中存放著大量的被FDA 封存的中藥。中醫師所能使
用的中藥,正在一天天地逐漸減少,誰也不知道日後還有多少中藥會被禁用;如果
任其發展下去,中醫師將會無藥可用。究其原因,還是在中藥的管理方式中所出現
的問題,由於中藥屬於食品類管理,作爲食品,當然不允許含有毒性,所以,FDA
從食品管理市場剔除有毒中藥理所當然。不然,將會有更多的人由於不懂得中藥的
禁忌,隨意亂用中藥而中毒。但是,應該讓管理部門認識到中藥的特殊性,認識到
中藥之所以會中毒的中醫理論,從而將有毒中藥從食品管理中劃分出來,成爲中醫
師臨床治病的專門處方用藥,建立起獨特的中醫藥管理製度,以便使中醫藥的管理
規範化。也就是說,凡是具有毒性的中藥隻能由具備中醫知識的合法中醫師處方專
用,他人不得隨意擅用;也隻有這樣,才有可能杜絕中藥中毒的醫療事故時常發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