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壓力大,每年有超過60萬人過勞死。(網絡圖片)

 

中國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每年超60萬人過勞死,以80後為主力。「年輕時拿命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命」就像一個魔咒,籠罩在職場人士的頭頂。 

 

25歲的華為員工加班過度猝死、25歲的派出所所長25天工作沒回家,心髒病突發猝死、37歲的清華大學講師倒在講台前、網絡小說《武步天下》作者十年雪落猝死,兩天後才被人發現,引起網絡熱議,網友紛紛悼念,有網友忍不住驚呼:「命真的抵出去了,但是錢還沒來得及花!」「網絡文學病了,過勞死就在你我身邊!」 

 

2012年有調查結果指出,內地上班族過去1年內所承受的壓力,位列全球第1。英國醫學雜誌的調查指,目前每10名中國人中,就有1人患精神障礙疾病;其中,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的憂鬱症和焦慮症人數急劇上升。 在調查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的1.6萬名職場工作者中,認為壓力高於去年者,中國大陸高達75%、香港55%,分列為第1和第4,這兩地都大大超出全球上班族壓力感的平均值48%。其中一線城市的壓力感排在前列,像上海、北京分別是80%、67%。 

 

而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過勞死第一大國,每年超過60萬人因為過勞而死,其中以80後為主力。智聯招聘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聯合發佈的《職場人心理健康報告》調查發現,在中國所有年齡層的上班族中,26~35歲的身體狀況最差、26~30歲的上班族心理狀況最糟糕。 

 

「年輕時拿命換錢,年老時拿錢換命」就像一個魔咒,籠罩在職場人士的頭頂。中國人為何尤其「壓力山大」? 

 

現如今,80後成為中國社會新生代主力軍,也成為了70、90的夾心軍,古人說「三十而立」,在今天的中國,這句話差不多等於「三十而富」,大家都期盼30歲前有百萬存款、有房、有車、娶妻生子,甚至流行一句話:「30歲前不成功,終生無望」。 

 

當代中國年輕人「萬事趁早」的浮躁心理成為了催命符,根源何處? 

 

現在的社會體製,隻獎賞一些短期行為。浙江大學教授穀迎春指出,萬事趁早的心態是由於「社會轉型期,全民大浮躁」所導致的。在媒體塑造下,似乎一個人沒有巨額存款、豪宅、名車及顯赫地位,就算是失敗者。這必然會使青年心態浮躁。「所謂的拚爹現象、造假行為、厚黑學等,都是這種心理的產物。」沒房沒車沒經驗沒背景,不得不累、追逐死亡成為生存的唯一選擇,是誰讓年輕人從一開始就哄搶結束? 

 

除了媒體報導的影響之外,在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下,年輕人背負全家人的期望和壓力長大,這也助長了年輕人急於成功的心理。「快」成了社會唯一著力點,年輕人成為了社會發展的廢棄原料。 

 

「過勞」已經成為我國白領的工作常態,而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並無「過勞死」這一概念,既不算工傷,又不算職業病。不斷有業界人士提議,應將「過勞死」作為「視同工傷」的一種情況,納入勞動保障範疇。 以史為鑒,「過勞死」源自日本,因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淘汰所產生的壓力,導致人們身心極度疲勞,直至死亡的現象時有發生。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經濟迅速發展的日本,過度疲勞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為此,日本引入「勞災」認定,在事後予以補償,中國是否可以借鑒?我們應如何愛護「過勞」高危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