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還是晝伏夜出,早被基因注定

 

聞雞起舞還是晝伏夜出,早被基因注定

2013年11月28日

 

本文發表於2013年10月20日刊的《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上。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是個與生俱來的“早起的鳥兒”,或者認為自己是根深蒂固的夜貓子?這裏有一項新研究,它提供了一些科學支持,表明無論你願意早起還是熬夜都不無道理。慕尼黑大學(Ludwig Maximilian University)的時間生物學教授、國際知名睡眠專家蒂爾·倫內伯格(Till Roenneberg)介紹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型”(chronotype),即獨特的晝夜節律。籠統而言,通常可將時型分為早、中和晚三個類型,分別對應於自願早睡早起者、睡眠和起床時間適中的人以及像吸血鬼一般晝伏夜出的通宵黨。如果你被迫在自然醒之前起床,你的身體就會有種不適的感覺,倫內伯格稱之為“社會時差”。

    時型為早型的人可能覺得在工作日的早晨7點起床是小菜一碟,但對於其他人恐怕就並非如此了。如果你的睡眠時間無法與你天生固有的偏好同步,很可能會損害你的健康,對於那些時型為晚型的人來說尤其如此,因為他們的內在生物鍾與典型的工作作息時間表差異最大。今年3月,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發表了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進行的研究。該研究發現,與其他時型的肥胖者相比,時型為晚型的肥胖成年人往往食量較大,睡眠呼吸暫停發病率較高,應激激素水平較高,且高密度脂蛋白(HDL,即“好”膽固醇)水平較低。

    倫內伯格說,他們一開始的體重增加可能也與時型有關。研究表明,一小時的社會時差(即時型與作息時間表間的差距)就可將肥胖風險增加約33%。今年6月發表在《國際時間生物學》 (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上的一項研究發現,盡管大學已經算是最適合夜貓子生存的場所之一了,但時型為深夜型的新生在大一一年裏的體重增幅仍然大於其他新生。

    大腦也會受到影響。《國際時間生物學》上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與時型為早型的人相比,“偏愛在夜間從事日常活動的人更容易患抑鬱症”。在8月發表於《神經影像》 (NeuroImage)雜誌上的研究中,德國科學家掃描了年輕男性的大腦,並發現在時型為晚型的誌願者大腦的特定部位中,白質(負責傳送和放大神經元間的信號)的結合力低於其他誌願者。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德國於利希神經科學和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and Medicine)的研究員傑茜卡·羅森堡(Jessica Rosenberg)說,這可能造成時型為晚型的人大腦“效率略低”,但是她也指出,目前尚無法區分是缺乏睡眠導致了大腦的變化,還是反之。

    我們體內的幾乎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反映出我們的時型。 在《國際時間生物學》5月刊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使用問卷對誌願者們進行了分類,然後檢查了他們的口腔內壁細胞。他們發現,在時型為晚型的誌願者中,與晚睡有關的基因往往具有活性,從而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表明熬夜或早起的傾向並不是人們選擇的生活方式,它在我們的DNA中早已注定。

    可以根據自己的時型來安排生活是一種相當奢侈的權利,很少有人能享受到。倫內伯格說,如果你無法讓老板相信你的身體時鍾“醒得比較晚”,那麽,你可以考慮“多去戶外活動”。陽光的照耀可以將大多數時型向早睡型調整。而更直接的方法是,期待11月3日夏令時結束。夏令時通常會擾亂所有時型者的睡眠,他說。“當它結束後,每個人都睡得更好。”想知道你自己的時型麽?請完成由倫內伯格博士及他的同事設計的慕尼黑時型問卷調查 (https://www.bioinfo.mpg.de/mctq/core_work_life/core/introduction.jsp?language=eng) 。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10月17日。
翻譯:任扶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