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中國的大學生和醫學生。此舉後來帶動了其他幾個國家的效法。各國紛紛在中國建立醫院和醫學院,教會大學和教會醫院。隻有日本拿出來的庚子賠款最少,隻資助部分中國的留日學生。日本把得到的大部分庚子賠款用到了侵華戰爭的準備上。孫中山為了取得日本對他推翻滿清政府的財務支持,與伊藤博文秘密協定出讓部分東北權益,即使如此,日本並未真正支持孫中山的革命。孫中山轉而求助列寧,最後導致在蘇聯的支持下,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和贈送中山艦,以及第一次國共合作。
庚子賠款被各國轉為培養中國留學生和中國國內的教育資金,部分被各國在中國的教會使用,部分被蔡元培(教育部長)用來栽培中國的大學生。所以在中國有許多教會大學和教會大學培養的中國大學生。第一次大戰爆發後的1917年,由於中國參加了協約國,拒絕了繼續向德國賠償後續的庚子賠款。對於其他協約國,庚子賠款繼續到1938年。實際培款達到了白銀六億五千二百三十七萬餘兩。清朝的這筆高達全國人民每人一兩白銀的賠款共計四億五千萬兩,部分轉化為中國的新一代大學生和西醫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