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根據穴位的電阻下降的現象,設計了很多類型的電針儀。這是穴位存在的功能性證據。但是形態學證據,一直無人能證實。朝鮮科學家金鳳漢於六十年發現穴位的微觀解刨,被命名為鳳漢小體,但是後來被證實是是弄虛作假。
穴位的電阻確實小於非穴位地域的電阻,這也是當年針麻尋找穴位的方法之一
所有跟帖:
•
這個方法和確定“阿是穴”的方法同出一轍
-TBz-
♂
(70 bytes)
()
09/27/2013 postreply
09:26:49
•
這幫子"科學家"硬把中醫單詞擠進現代科學詞匯來顯示中醫的特殊
-滿地找牙-
♂
(123 bytes)
()
09/27/2013 postreply
11: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