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這篇文章的作者和原始出處,有興趣者請看--

來源: TBz 2013-07-09 21:58:4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114 bytes)
回答: 美國總統遇刺與醫學進步(ZT)TBz2013-07-09 13:02:54

 

由於醫學的進步,包括抗生素和生物製品的廣泛應用,當代的任何一個普通人與100年前的美國總統相比,其生命也更有保障。世界著名科普雜誌《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中文版《環球科學》2010年第9期發表了本所嚴家新研究員的這篇文章,對相關史實進行介紹,其中提到美國前總統裏根遇刺後,挽救其生命的關鍵性搶救藥品就包括破傷風類毒素。現將此文全文轉載如下(轉載此文的雜誌還有《讀者》2011年第1期、《發現》2011年第1期、《青年文摘(彩版)》2010年第20期等)。 

 

在美國200多年的曆史中,先後有5位總統遇刺,因此身亡的總統有4位:林肯、加菲爾德、麥金利和肯尼迪,隻有裏根一人幸免於難(另有幾起未傷及總統的“未遂”事件)。曆史學家們從醫學的角度比較分析了這5位總統遇刺的情況,結論是不斷進步的醫學挽救了裏根總統的生命。

5起總統遇刺事件中,林肯被子彈擊中頭部,於次日死亡。肯尼迪總統也被擊中頭部,當場死亡。這兩起事件都涉及頭部重傷,即使是當代醫學技術也回天乏力。然而加菲爾德和麥金利的傷情與裏根的傷情相似甚至更輕,如果暗殺事件發生在今天,他們應該都沒有生命危險。對後麵3起遇刺事件進行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過去100年中醫學所取得的長足進步。

1881年,加菲爾德總統遇刺身亡。他身中兩彈,一彈擦傷手臂,一彈從背部右方射入;第2顆子彈穿透了第一腰椎骨,但未傷及脊髓,也沒有擊中其他任何重要器官、動脈或靜脈。這隻是一個非致命傷,現在住院兩三天就可能解決問題,當年卻在折騰79天後,以加菲爾德死於敗血症而告終。

很多醫學史專家認為,加菲爾德很可能不是死於暗殺本身,而是死於當時醫生所犯的錯誤。

首先是誤用儀器,未能找到子彈。X射線是1895年才首次被發現, 20世 紀初才應用於醫學實踐,因此當時的醫生自然沒法用這種技術探明子彈的位置。但在當時,美國也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電話發明人貝爾立刻設計了一種利用電磁場探 測金屬的電子儀器。使用該儀器時,周圍不得有任何其它金屬存在。但加菲爾德當時躺在有金屬框架和彈簧的床上,醫生忽略了這一點,導致探查失敗。事實上,這 種儀器後來沿用多年,效果一直很好,直至被X光機取代。

其 次,醫生沒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導致傷口感染。為了探明子彈位置,至少有十幾位最權威的醫學專家先後探測了加菲爾德的傷口,往往是徒手或用未經消毒的金屬 器具,這是當時普遍采用的方法。更可笑的是,加菲爾德的肝髒還在檢查時被捅破,提高了感染的可能性。無菌技術是由英國外科醫生李斯特在19世紀6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很快在歐洲各國得到推廣,但在美國,這種技術直到19世紀90年代初才被接受。大規模感染可能是導致加菲爾德死亡的主要原因。

饑餓也是加菲爾德的死因之一。醫生錯誤地判斷子彈可能已穿透這位總統的腸道,嚴格限製攝入固體食物,隻經由直腸灌輸營養液和藥品。加菲爾德本來體重超過90千克,去世時體重竟隻有原來的一半。有人評論說:“總統基本上是被這些醫生餓死的”。而且,當時美國醫學正處於轉型期,醫療實踐沒有標準化、規範化,存在諸多學術派別,加菲爾德也成為各種似是而非的療法的試驗品和犧牲品。

加菲爾德去世20年後,麥金利總統在出席泛美博覽會時遭遇槍擊,身中兩彈,1彈從肩部進入胸部,後被取出。第2彈穿過胃、胰和腎,停留在腹腔後部肌肉中,一直未找到。8天後,因傷口嚴重感染而死亡。 

槍擊事件發生後,麥金利立即被送到距離博覽會最近的急救室搶救,但這間急救室條件十分簡陋,連電燈都沒有----盡管博覽會上有大量電燈在展示。毫無準備的醫生們不得不臨時找些反光的器皿反射太陽光到手術台作為照明光源。子彈定位的問題仍然沒能解決。X射線儀正在博覽會上參展,但醫生擔心該儀器可能有副作用,拒絕使用。

感染也是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第二顆子彈在體內引起潰爛,拖延8天後,傷口周圍已經腐敗,產生壞疽。如果能用上抗生素,麥金利總統基本上不會有生命之虞。隻是要等到40年後,抗生素才開始廣泛使用。

1981年,裏根總統在華盛頓的希爾頓酒店演講完畢,準備坐車離開時遭到槍擊,凶手射擊了數槍,一顆子彈從打開的車門反彈入車內,從裏根的左腋下進入,擦過肋骨,穿透肺部,停留在距離心髒隻有1英寸的地方。

中槍後,裏根失血量超過全身總血量的50%, 並發呼吸困難,血壓降至零,瀕於死亡。他被迅速送至附近設施完備的華盛頓大學醫院急診室,醫生立即進行靜脈補液、供氧、接種破傷風類毒素、插胸管等(均按 嚴格的無菌操作),很快就使血壓基本恢複正常,隨後進入準備充分的手術室,由胸外科專家進行緊急手術,止血並取出子彈。

雖然手術後有發燒的症狀,但醫生用了多種抗生素來控製感染,再加上護理設施完備,裏根在入院後第13天即出院,大約半年後基本康複。

以上3個案例的時間跨度剛好是100年整。這3位總統的傷情應該說沒有本質的區別,但因時代不同,醫學發展的水平不同,最終結果卻有天壤之別。現代醫學仍在不斷發展,仍麵臨很多難題。但過去的100多年裏,醫學的飛速進步卻令人感到欣慰。

 

    (嚴家新研究員供稿)


嚴家新

 
2012-04-13 09:11:47 來源:光明網衛生頻道   查看評論

嚴家新

1945年出生,國藥中生集團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審評專家,《中國生物製品學雜誌》編委。

畢業於北京大學(本科)和武漢大學(碩士)。曾在美國堪薩斯大學和紐約西奈山(Mt.Sinai)醫學院作博士後。

主要研究方向: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檢測 和診斷技術、新型疫苗開發。主持完成科技部中法合作課題《中國及亞洲地區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863課題:《狂犬病毒的分子流行病 學及新型診斷試劑研究》。也曾研究過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並對人類分子遺傳學和社會生物學有濃厚興趣。


 

所有跟帖: 

果然作者沒有外科經曆,憑想象過分誇大了機器的作用。 -薛成- 給 薛成 發送悄悄話 薛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13 postreply 04:37:20

可以借助吸鐵石(磁鐵) to get the needle or other iron 碎片嗎? -SAR- 給 SAR 發送悄悄話 SAR 的博客首頁 (259 bytes) () 07/10/2013 postreply 04:51:26

臨床上不易操作,因為阻擋了手術野。 -薛成- 給 薛成 發送悄悄話 薛成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13 postreply 05:15:46

我說了的,已經探查了,但找不到彈頭,如果有X光機的幫助,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0/2013 postreply 09:12:24

X光特定的臨床學意義: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809 bytes) () 07/10/2013 postreply 12:32:1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