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培訓製度的優點和不足(老文新用)

來源: tianyazi 2013-05-16 16:14:5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724 bytes)

混亂的中國醫生培訓練製度

中國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醫生,有正規大學畢業的,大專畢業的, 中專畢業的,祖傳的,和自學成材的醫師。 有西醫和中醫之分。西醫是當今中國的主流醫學。

中國的醫學院學製有5年製,7年製 8年製三種。 5年製得醫學學士, 7年製得醫學碩士,而 8年製得醫學博士學位。

目前隻有協和醫學院招收8年製醫學生,畢業時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前2.5年在清華大學生物係學習基礎課程,後5.5年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醫學課程。但學生人數有限。這是中國想學美國醫學教學,但沒學會的一個半途而廢的典型例子。前半截學會了,後半截住院醫師(Residency)和專科(Fellowship)培訓練製度沒跟上。事實上,中國沒必要學美國的前半截,學後半截就可以超越美國。

其他醫學院有5年製和7年製二種,大多為5年製。如果5年製畢業的醫學學士想要一個碩士學位, 他得讀三年研究生。如果一個碩士學位獲得者,想要一個博士學位,他得再讀三年研究生。有的大學提供四到六年的碩博連讀。所以中國的醫學博士學位還是很難拿的。基礎醫學(病理學,生理學,藥理學,和 微生物學等)也招收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他們畢業後不當臨床醫生。中國的病理學科醫師不被認為是臨床醫生,真是中國特色。盡管50%以上的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畢業後不當醫生,有趣的是,非醫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是不允許報考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研究生的。事實上,從事醫學研究的研究人員不必一定要有醫學背景,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也是可以讀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的。隻是需要把醫學改變成科學就行。

博士後學位是中國特色。正副教授才能帶研究生,也是中國特色。美國助教授就可以帶博士研究生。不知道是否美國助教授的水平,已經達到了中國教授的水平,還是中國的要求高。

中國有一個玩笑說:鄧小平曾經詢問楊政寧:是博士地位高,還是教授地位高?很多年前,當我考上博士時, 我的鄰居問我:你能坐小汽車了吧?!可以想象,國民對碩士和博士的欽佩和羨慕以及無知程度。

 那麽在中國,怎麽樣的人能成為醫生哪?答案是:阿貓阿狗都可以。不信的話,上馬路看看。到處可見,老軍醫專治:梅毒,淋病和膿瘡。

當今中國醫生培訓練製度的不足

現在我要談的是正規大學畢業的中國醫生培訓練製度。以5年製為例,其他年製也是相類似的。
前二年基礎醫學知識,後二年臨床醫學知識加見習,第五年是作實習醫生。五年後,他們畢業了,成為正式醫生。
7
年製的醫學生, 在畢業前, 可能要 完成一個小的研究項目,多學一些專科知識。至於8年製畢業的醫學生,
他們擁有醫學博士學位,
其臨床醫學水平與5年製和7年製相比,不會好多少。因為他們的臨床實習時間同為一年左右。
畢業了,成為正式醫生了。但是,畢業後一 年左右,他們必須需要通過醫生執照考試。

如果分在大醫院工作, 他們是住院醫師,要在大內科或者大外科輪轉二年,然後回到專科。
在專科工作三年後,他們有資格升遷為主治醫師。如果是個內科醫師,大
學畢業後有二年大內科,
加上三年的專科臨床培訓,應該是個很好的主治醫師了。
但是作為一個外科醫師,二年大外科,
加上三年的專科臨床培訓,可能欠缺一些。
一年大外科,加上四年的專科臨床培訓, 可能比較適當。

如果分在小醫院工作, 他們也是住院醫師,但是當主治醫師用。五年後,他們有資格升遷為主治醫師。
自然這樣的醫師水平會比較差,
需要更多的時間磨煉才能成為一個好醫師。

在中國醫療體係裏,特別是大醫院裏,有3級查房製度來培養臨床醫生。住院醫師天天查看病人,
主治醫師天天查看或者聽住院醫師匯報病人,主任醫師帶著醫學生,
住院醫,和主治醫,每周查看病人一次。
這對培養臨床醫生的臨床思維和技能是很
有用的,但有很多地方不到位。

現在讓我們看看有醫學博士學位的醫生, 是否真是高水平的好醫生?

5年製的醫學生大學畢業了,得了個醫學學士。李醫生他很勤奮,很有事業心,大學一畢業就考上了碩士學位研究生。
一年讀必修科,二年作研究課題。三年期間沒看
過一個病人。花了三年時間得了個醫學碩士學位。在讀研究生期間,
老婆生了個兒
子, 需要錢。碩士畢業後在一個市立醫院找到了一份工作。二年後,他升遷為主治醫師,因為他有文章和學曆。
但是每次手術前,他都很緊張,
要把手術圖解看了一遍又一遍。 心裏頭虛呀!

張醫生是李醫生的大學同班同學,他想留在大學醫院工作。大學一畢業就考上了碩士學位研究生,
碩士畢業後立即上了博士學位研究生。同樣地,第一年讀必修科,
後二年作研究課題。三年期間沒看過一個病人。
在六年研究生期間沒看過一個病人。博士畢業後留在大學醫院工作,立即升遷為主治醫師。二年後,
他升遷為副主任醫
師和副教授,成為學科帶頭人,開專家門診。同樣地,像李醫生一樣,每次手術前,他很緊張,
要把手術圖解看了一遍又一遍。心想,以前手術做的太少了,以後一定
要多做,不能出錯啊!

中國的住院醫師製度,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體係。醫師水平參差不齊。年資和文章是唯一的考核標準。
很多消化腸胃病學科的主治醫師不會結腸鏡和胃鏡,心髒病學
科的主治醫師不會看超聲波心動描圖,
不會做心導管
和電生理操作,腎髒科的主治醫師不懂血液透析,急診室的主治醫師不懂氣胸刺穿。
神經科主治醫生不懂腦電圖
和肌電圖。很多醫院沒有重症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
病危特別護理
(Critical  Care)醫師和護士。很多外科主治醫師,不能獨當一麵地手術。

美國的住院醫師製度強調:1改善人際交流和溝通技巧,2。增強醫學知識,3。以證據為重的臨床醫學(循證醫學)4實踐出真知,實踐中成長,5。病人是上帝,以病人為中心 6。臨床醫學是門綜合科學, 綜合考慮最為重要。 中國在很多方麵有不足之處。

中國醫學本科教學是很好的,而且時間比較短。但是畢業後的臨床 培訓製度不足。

事實上,5年製的醫學教學很好了,如果加上一套完整住院醫師(內科3 年,外科5-6) 和專科(再加2-3)製度,中國人就有福了。7年製 8年製醫學本科教學是浪費資源和青春。

如果你是個病人,想請哪個醫師看病?本科生,碩士生, 還是博士生?

對中國醫生培訓練製度的一點建議:

1 廢除目前的醫學專業的“醫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製度”,

2 引進美國的住院醫師(Residency)和專科醫學(Fellowship)培訓製度,

3 完成三年以上住院醫師培訓的得醫學博士學位,再完成二年以上專科培訓的得專科執照,

4 專科培訓(Fellowship)期間,可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5 可以保留非醫學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製度,以前的“醫學碩士”和“醫學博士”學位改成“科學碩士”和“科學博士”,

6 醫學博士學位隻授予給完成住院醫師培訓的醫學畢業生,

7 提高醫生執照考試難度,全國範圍內競爭上崗,

8。提高醫生工資和待遇,鼓勵完成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培訓的醫師,去基層和邊緣地區工作,

9。禁止藥物和醫療器具的回扣;收受病人紅包。

所有跟帖: 

好文!說的很實在 -Bluebell- 給 Bluebell 發送悄悄話 Bluebel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5/16/2013 postreply 18:27: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