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一般出院半年後可過性生活,適度的性生活有利於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預防複發。
腫瘤切除了,生命保住了,然而一個殘酷而現實的問題卻擺在了乳腺癌患者的麵前—性怎麽辦?八成患者暗自“關心”術後能不能恢複性生活,然而受到生理、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夫妻生活大打折扣,離婚者更是屢見不鮮。專家指出,正常、適度的性生活有利於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預防複發,乳房重建者性生活質量高過全切患者。
八成患者關心術後性問題
某調查表明:有77%的患者術後一年沒有性生活,超過70%的患者存在各種心理問題。“很多患者乳腺腫瘤切除了,但過一兩年卻離婚了。”專家說,盡管導致離婚的原因有很多,但性生活障礙很可能是最大一個原因。醫生觀察發現——約八成女性病人十分在乎術後能不能恢複夫妻生活。但事實非常殘酷——大多數患者術後的性生活質量不如術前。
“一些人怕複發而自覺中止了性生活,還有一些人因為心理因素產生了性生活障礙。”專家指出,乳腺癌女性術後性生活受到困擾主要來自三方麵原因:首先,作為腫瘤患者,不少人認為性生活會引起腫瘤惡化;其次,後續治療包括內分泌治療,可能抑製女性雌激素分泌,從而導致女方性欲下降;再者,男方因為性心理障礙而對女方“性趣”減淡,拒絕性生活。
農村、中老年女性更不在乎術後“性福”
專家通過對大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觀察發現,年輕、文化程度偏高、城市女性往往更注重疾病治療之外的自身相關利益,其中就包括術後性生活質量等內容,“但農村婦女、中老年女性、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更專注能治好病就行,對於‘性福’似乎不太關心,有的還要求醫生直接全切乳房,因為‘孩子也生了,全切了幹淨省事’。”專家表示。
據國內某“癌症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問卷”披露,在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年齡、職業、文化、經濟狀況、診斷分期)、疾病史、長期用藥情況、情緒、婚姻、性心理狀態的相關內容及患病前後性生活質量等問題的調查中,患者性生活質量和頻率在治療前後有顯著差異:治療後性生活停止者和不滿意者明顯增多;高年齡組性生活停止者明顯增多;全乳切除組的病人中,性生活完全停止的發生率較高,幾乎有1/3行全乳切除術的女性出現一些性方麵的問題,包括性欲及性快感降低。
“乳房作為女性的性敏感區,手術切除後人體該部位肯定敏感度下降,所以從生理而言,女性性欲可能下降也是客觀事實。”專家說。
體質較弱者應在出院半年後過性生活
“有不少患者詢問術後能不能過性生活,我認為,能不能過的唯一衡量標準就是身體覺不覺得累、負擔重不重。如果自己可以承受,那醫生不反對,而且從長遠來看,恢複性生活對患者無論是生活質量的提高還是預防複發都是有好處的。”專家說,所謂適度的性生活即指性行為過後,自身不感到疲倦,次日也不會出現頭昏腦漲、腰酸腿痛、精神不佳等征兆,病人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行把握。如果癌症治療結束、病情穩定、體力逐漸恢複、患者也適應了由疾病帶來的種種變化,便可以恢複正常的性生活。
專家表示,和諧正常的性生活可以穩固婚姻,還能增強肌體免疫功能,讓人樂觀開朗,有益身心健康。但性生活又是一把雙刃劍,在病體初愈,尚未恢複到正常水平,身感疲倦的情況下,頻繁的性生活對健康不利,還可能使舊病複發。
專家提醒,對於乳腺癌患者,曆經手術的創傷和化療的刺激,出院後半年內體質比較虛弱,處於身體的恢複期。這個時期,應相對禁止性生活。術後1~3年內,也應控製性生活次數。如果患者體質較好,病情相對穩定,可以有適度輕鬆的性生活,但要注意行房時,不要過於激動、劇烈,更不能多欲,特別要做好避孕,因為,妊娠對乳腺癌的複發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有腋窩淋巴結轉移的乳腺癌患者,妊娠可促進乳腺癌的複發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