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醫的真實感悟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3-03-03 06:35:1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293 bytes)

 轉者注:中醫不僅是一門醫學,更重要的是它完整保存著中國哲學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上醫治國(政治方麵),用藥如用兵(軍事方麵)。 希望更多的中國人了解中醫理論,以解除近代百年被西化的哲學和西方思維方式,恢複中國人的哲學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希望中醫能夠大眾化、普及化,讓中國人遠離疾病。

  作者:王然

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工作人員組織同學們講一下這次課程的心得與體會。同學們都談了自己對中醫的認識,這也觸發我係統地思考中醫及其生存狀況。我主要有以下幾點認識:

  第一從務實的角度講,她有其獨到的實用性。呂嘉戈老師在《挽救中醫》中曾說,中醫是一門廉價而有效的醫療手段,這句話體現到中醫在具體實踐中兩大特性。就中國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貧富分化嚴重,普通群眾的生活還停留在維持生計的水平。很多人,尤其是農村裏的老人、婦女、城市的下崗職工和農村工,他們的基本醫療狀況是“小病挺、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雖然近年在加大醫保力度和範圍,但真正能解決的醫療問題還是杯水車薪。而中醫廉價的特性就正好滿足的這部分人弱勢群體的醫療需要。一個感冒要是去醫院的話,也要做各種檢查,全部花銷要幾百塊,而用中醫,可能放個血、拔個罐或喝點藥就可以治愈,做到治病花很少的錢或者幹脆不花錢。這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無疑不是福音。

  並且,中醫治療,並不因其廉價而降低其治療效果。以實際效果來看,她絕對優於西醫,西醫在對抗思路的主導下,所能根治的疾病越來越少,而導致的副作用卻越來越多。並且伴隨著醫療的產業化,在利益的誘惑下,醫生把患者當做生錢的工具,過度用藥,濫做手術,大多數情況是錢花完了、病還沒治好。而中醫,由於更能把握疾病的本質,往往西醫治不了的病,中醫師卻手到擒來。這樣的例子我親身就經曆了很多。

  第二從務虛的角度講,中醫理念本身是一門哲學。人們常說“中醫是中華文明的活化石。”通過這幾年對中醫的思考越來越加深了我對這一說法的認同。中醫決不僅是一個治病的工具,如果隻把她當成治病的工具,就太小看博大精深的中醫體係了。說她是哲學,因為中醫是辯證法與整體觀的活學活用,同時飽含著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醫治療最講究的就是辯證,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所以,可以將其看作是辯證法。就拿過敏性鼻炎為例,因為我本身是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所以對中西醫兩者的治療方法體悟要深一些。看西醫,他說這是鼻子的病,就給我開噴劑和抗過敏的藥,吃了將近一年,症狀沒有緩解,反而加重了些。這些藥本身有副作用,抗過敏的藥裏有激素,並且吃完會泛困,影響正常的學生和生活。

  後來讀了《人體使用手冊》,裏麵講鼻炎不是鼻子的錯,而是免疫係統脆弱,其病根在於風寒太重,鼻子排寒,所以才會一直流涕不止。要治鼻炎,首先要提高身體的整體免疫能力,並且吃利水排寒的食物或藥。就這樣,體育鍛煉加吃山藥等食物,現在鼻炎基本被控製了。

  其實這個例子裏,也體現了中醫的整體現與西醫的原子論之間的差異。去找中醫沒有人問你是看內科啊還是外科啊,因為他將人視為不可拆分的整體,相互之間的彼此緊密聯係的。而去醫院後,卻分出了多個科室,每個科室隻看自己範圍的疾病。像現在的牙科,非常這流行,牙科醫院也是遍地開花。人們牙一疼,就說是細菌感染,要拔牙。可牙疼本身多半都不是牙的問題。可能是上火引起的,隻要把火降了,牙也就沒問題了。但多少人的牙卻被當成替罪羊而拔掉了?中醫分病症、病狀,會用整體與聯係的觀點來看待疾病,而西醫哪管三七二十一,就像那顆牙,拔了算了,牙沒了還會牙疼嗎?這種思維方式,倒也簡單。

  不過這並不是一顆牙的小事,而體現了中西醫之間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中醫要做的是因勢利導,而西醫基本上是對抗性思維,膽囊、胰腺可以切除、心腎可以換,靜脈曲張可以截肢,手術的發達,使人體成了魚肉,可以切割。但中醫,對於身體每一部分都珍視無比,一旦出現問題,首先是想著如何激發她的活力,讓她重新健康起來,而不是想著把這部分器官幹掉。兩者的實踐完全出於不同的思考方式,是對抗還是挽救?

  第三是對現在生活方式及國人體質的擔憂。以我的生活圈子來看,現在的大學生都是晚睡晚睡的夜貓子,夜裏不到12點很少有人會睡,早上八九點鍾來懶懶得不想起床。起來後,早飯已經沒了,就隻等到近中午的時候吃早午餐,可這種吃法,對胃很不好。還有由於審美觀念的變化,大家都以瘦為美。有些小女孩成天想著減肥,大部分都不到一百斤,瘦瘦小小的。這樣的體型看起來確是嬌小可愛,可連做個家務怕是都吃不消啊。再加上,大家基本不進行體育活動,身體就更是孱弱。現在的學生除了能拿動筆,還能幹些什麽?

  百年前,我們被稱為“東亞病夫”,那時國人吸食鴉片、營養不良,而如今又如何再度向“東亞病夫”滑去?青年人本該是7、8點鍾的太陽,可現在的太陽,卻一個個弱不禁風,這樣的民族如何有希望?怎麽樣才能讓中醫理念在學生中流行,讓大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已經成了很迫切的問題。

  前麵說了中醫的諸多好處,但我在最後學是要表明一下自己的一個基本態度——不能迷信任何一門學問,中醫亦是如此。我們可以反問一下:中醫治病那麽有效,那麽博大精深,她為何會被西醫所淘汰?我也曾反複地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中醫是學問、是手段,但她自己本身的能效要受到整個社會製度的束縛。中醫如果附著在一個良好的社會製度上,那麽她就可以大放光彩。1949年建國以後,在毛主席的倡議下,有很多赤腳醫生輾轉於鄉土,他們深入基層,訪貧問苦,給貧下中農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醫療服務重心也向農村傾斜,打破城市的醫療壟斷。使得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在短短的十幾年間提高到67歲,並且消滅了長期困擾人們的血吸蟲病,創造了醫療衛生史上的奇跡。這樣短時間內的長足發展是另全世界、包括發達國家而驚歎不已的!而現在中醫式微,中醫從業人員數量不斷減少,其所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小,這不能不說與製度安排有莫大的關係。

  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希望中醫愛好者在關愛自己及家人的同時,也能關注自己同胞的健康,關心國家與民族的健康發展。像我剛才說的,如果製度出現問題,那麽再好的東西也不見得會發揮其功效,到時受影響的肯定是普通百姓。走出狹隘的個人主義,承擔起一份社會責任,也應該是中醫愛好者應該做的。

  我作為中醫文化的受益者,更覺得自己有一份責任將我所學到的與大家分享,將我知道的傳遞給他人。麵對社會的冷暖、不公、需要的不是麻木、不是熟視無睹,而是積極介入與主動承擔。仿效先賢,越來越深知為何要說“上醫醫國”了,因為隻有醫國才會造福更多的人。願以此情懷與諸君共勉。

所有跟帖: 

回複:對中醫的真實感悟 -- 有一種淘汰叫逆淘汰 -醫者意也- 給 醫者意也 發送悄悄話 醫者意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3/2013 postreply 18:01:05

"中西醫結合"拯救了中醫。也使中醫發揚光大。 -Xfollower- 給 Xfollower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2/2013 postreply 11:11:3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