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和中藥有多大的關係? (ZT)

來源: TBz 2013-01-04 12:48:5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2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TBz ] 在 2013-01-04 13:20:0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青蒿素和中藥有多大的關係?

 

近日,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得2011年度拉斯克臨床醫學獎,理由是“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由於拉斯克獎被許多人認為是生物醫學領域僅次於諾貝爾獎的大獎,屠呦呦的獲獎在國內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國內有的媒體在報道這一事件時把青蒿素稱為中藥,並說它讓人們重新燃起中藥創新的希望。其實青蒿素不是中藥,而是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單一、結構明確的化學藥。有很多化學藥最初都是以植物為原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達菲,我們不能因此就說它們是中藥。

 

所謂中藥,應該是指中醫傳統上使用的、用來治療相同疾病的藥物。中藥雖然傳統上也用青蒿治瘧疾,但是中醫所用的那種青蒿(又名香蒿)並不含青蒿素,已被證明對治療瘧疾無效。青蒿素是從與青蒿同屬的黃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中醫幾乎不用黃花蒿入藥,用的話也隻是用來“治小兒風寒驚熱”,從不用它治瘧疾。青蒿素一開始也稱為黃花素或黃花蒿素,後來為了表明其與中藥的關係,才統一叫做青蒿素,再後來幹脆在藥典裏把黃花蒿改叫青蒿,定為青蒿的正品,誤導人以為青蒿素真的是從青蒿提取的。

 

中醫由於沒有植物形態學和分類學知識,不同種、不同屬甚至不同科的植物在某方麵長得相似,就常常被當作同一種藥物使用。也許黃花蒿有時也被用來代替青蒿使用,即便如此,裏麵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為中醫是把藥物煎成湯藥來治瘧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葉、鱉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鱉甲湯),而一旦加熱到60攝氏度,青蒿素的結構就被破壞,失去了活性,殺不死瘧原蟲了。

 

青蒿素的發現是許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競爭的結果,究竟誰的功勞大,至今爭論不休。不過,大家都公認屠呦呦起到的關鍵作用就是發現青蒿素受熱就失去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稱,她是在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一書中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說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熱青蒿。由於這個故事,人們會說青蒿素的發現至少受到了中醫的啟發,葛洪也因此成了“東晉名醫”。其實葛洪是個煉丹的術士,《肘後備急方》則是收集民間的偏方,並沒有用到陰陽五行、辨證配伍,與中醫中藥沒有關係。

 

事實上,葛洪記載的這個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瘧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幾乎不溶於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兩杯水(東晉的“升”很小,當時一升大約相當於現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黃花蒿,也不太可能泡出能達到藥理濃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隻記載了青蒿能治瘧疾,我們也許能認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書中搜集了43個治療瘧疾的偏方,其中有草藥,也有巫術。青蒿一條是其中很不起眼的,隻出現了一次(而草藥“常山”出現了13次),也沒有說其療效有多靈。反而是那些荒誕不經的巫術,葛洪盛讚其“立愈”、“無不瘥”。例如:“禳一切瘧。是日抱雄雞,一時令作大聲,無不瘥。”“破一大豆(去皮),書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日’,右手持‘月’,吞之立愈。向日服之,勿令人知也。”

 

即使葛洪記載的青蒿偏方真的對治療瘧疾有效,它並沒有被葛洪特別關照,在隨後的一千多年間,也差不多被淹沒了。雖然在某些中醫典籍中也會抄錄它,但是並不看重它,隻是作為文獻備考。中醫和民間仍然不停地在尋找治療瘧疾的方法,屠呦呦課題組搜集了808個可能抗瘧的中藥,而同時的雲南小組搜集的中草藥單方、驗方竟多達4300餘個。這麽多的偏方正說明沒有哪個有突出的效果,否則就都用它了。而當時的實驗也證明它們無一有效。

 

的確,雖然偏方如此之多,在曆史上中國古人從來就沒能抗擊瘧疾,每次瘧疾流行都死人無數。直到1950年,全中國還有瘧疾病人3000萬,每年病死數十萬人。馬未都以青蒿素的發現來說明“西醫西藥沒進入中國時,中國人也活得好好的”,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事實是,沒有一種中藥能夠有效地治療瘧疾,這個史實很能證明這一點:1693年,康熙皇帝患瘧疾,所有宮廷禦醫和民間中醫都束手無策,最後是靠吃法國傳教士提供的金雞納樹皮粉末治好的。從金雞納提取的西藥奎寧進入中國後,成了最受熱捧的、最著名的藥物之一。在京劇《沙家浜》裏,新四軍賴以治療瘧疾的藥物是奎寧,而不是青蒿或別的中草藥。

 

青蒿素是文革期間集中全國力量用人海戰術研發出來的。動用了數十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用5年的時間篩選了4萬多種化合物和草藥,最後才很偶然地發現了青蒿素。中醫和中醫典籍提供的眾多藥方沒有派上用場,和拿著一本《中國植物誌》一個一個往下篩選的效率差不多。有人從青蒿素的發現認識到“中藥是尚未充分開發的寶庫”,中藥中當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還未被挖掘出來的化學藥,但是青蒿素的發現過程恰恰說明想從中醫典籍無數以訛傳訛的記載中找到真正有用的藥物極為困難,效率非常低下,而且要靠運氣。青蒿素發現之後的40年間,雖然有無數的科研人員試圖從草藥中再創奇跡,卻再也沒能找到第二種能被國際公認的新藥,也就並不奇怪了。

 

2011.9.19

 

(《中國青年報》2011.9.21)

所有跟帖: 

讀一讀!《肘後備急方》卷三 治寒熱諸瘧方第十六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522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3:10:4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