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的李女士怎麽也沒想到,兩年前帶著14歲兒子去醫院檢查身高,竟會開啟一段漫長的噩夢。
原本希望幫助孩子長得更高一些,結果卻在半年內看著孩子挨了2940針生長激素後,平均每天16 針!
更令人痛心的是,孩子不僅沒有長高,反而導致他患上了 I 型糖尿病,從此需要終身每天注射4針胰島素維持生命。
故事發生在2023年的河南鄭州,14歲的男孩因為身高比同齡人矮一些,家長帶著他來到河南省兒童醫院就診。
經過檢查,醫生診斷男孩患有 "矮小症",建議立即開始生長激素治療。
家長雖然對 "矮小症" 這個診斷有些疑惑,但出於對醫生專業知識的信任,還是同意了治療方案。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決定竟然會給孩子帶來終身的痛苦。
按照醫生的建議,男孩開始了生長激素治療,治療方案是每天注射多次生長激素,具體的注射次數和劑量由醫生根據孩子的體重和病情調整。
在接下來的半年裏,男孩幾乎每天都要忍受注射的痛苦。
據統計,在這短短半年時間裏,他總共被注射了2940針生長激素,平均每天約16針!
想象一下,一個14歲的孩子,每天要在身上紮16針,這是什麽樣的痛苦和折磨?
更可怕的是,這些注射本不該發生,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有患所謂的 "矮小症"。
"矮小症"變糖尿病
在治療過程中,男孩的身體開始出現異常反應。
他經常感到口渴、多尿、體重下降,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
家長察覺到這些異常後,立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讓所有人都驚呆了,男孩的血糖水平異常升高,被確診為“I型糖尿病”!
這個結果意味著,男孩從此需要終身每天注射4針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穩定。
一個本以為隻是身高問題的孩子,經過半年的 "治療" 後,不僅身高沒有明顯改善,反而患上了需要終身治療的糖尿病。
這讓家長無法接受,麵對這個悲慘的結果,男孩的家長決定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孩子的權益。
他們申請了司法鑒定,希望能夠查明真相,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司法鑒定結果:
醫院對男孩的 "矮小症" 診斷是錯誤的。經過重新檢查,發現男孩的身高雖然偏矮,但仍在正常範圍內,並不符合 "矮小症" 的診斷標準。
醫院的診療行為與男孩患上糖尿病的後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雖然鑒定認為醫院的過錯比例為 "次要原因",主要原因與患兒自身的遺傳易感性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不當的生長激素治療加速或誘發了糖尿病的發生。
爭議焦點:
家長質疑醫院在開始生長激素治療前,沒有充分告知可能的風險,特別是生長激素可能對糖代謝產生的影響。
如果家長知道有患上糖尿病的風險,他們可能不會同意這種治療方案。
在長達半年的治療過程中,醫院沒有嚴格監測男孩的血糖水平。
如果能夠及時發現血糖異常,就可以盡早停止治療,避免糖尿病的發生或減輕其嚴重程度。
即使男孩真的患有矮小症,半年注射2940針的治療方案也顯得過於激進。
如此頻繁的注射不僅增加了孩子的痛苦,也提高了不良反應的風險。
麵對這個嚴重的醫療事故,醫院的回應卻顯得異常冷漠。
醫院承認存在過錯,但表示 "正在走司法程序,將按照法院的判決承擔相應責任",沒有主動提出協商賠償或其他補救措施。
這種被動的態度讓男孩的家長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
他們認為,醫院應該主動承擔責任,為孩子的終身治療費用和精神損害提供合理的賠償,而不是簡單地將問題推給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