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是來做胰腺癌切除手術的。即使到今天,胰腺癌手術還是最有挑戰的手術之一。近20年前陪叔叔見了LA幾個大醫院的專家,聽來好多2nd opinion,後來還是西奈山的尼古拉斯醫生的手術方案最讓人有信心。後來手術很成功,叔叔如今還能攀樹摘水果。如今老大開始在這裏rotation,我說起尼古拉斯醫生,我們好奇他是否還在這家醫院。當年可是搞不清楚resident, fellow,attending 的差別。醫院網站一查,如今尼古拉斯醫生已經是department head了。
當年我們認識醫生嗎?沒有。internet功能也沒有如今的好,隻能說嬸嬸的保險很好,可以自由看病。我們都知道胰腺癌高風險,手術難度極大,幸好LA有UCLA,USC,city of Hope 和西奈山這樣的一流醫療機構。沒有翻譯軟件,我是帶著錄音筆,事先把問題都準備好,一個個問。錄下回家聽,搞明白。當然叔叔自己當年文革下鄉是當過一段赤腳醫生,國內和台灣都有醫生親戚幫忙分析。所以關鍵是自己的準備工作。
時代不同了,不像以前有家庭醫生從小看到大,知道你的一切醫療記錄。即使是癌症,第一次見醫生,最長的談話時間也不會超過30分鍾。和醫生的溝通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