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隻有在不斷被打破中獲得

寧靜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從老子,到魏晉名士,到王陽明,到叔本華,都認識到了這一點。在當今社會,大量的人失眠,焦慮,人們又重新認識到了寧靜的價值。然而,寧靜隻有在不斷被打破中獲得。越躲避喧嘩,麻煩,壓力,越得不到寧靜。

這是因為,第一,沒有不安寧,就無法感受寧靜的存在。沒有經曆黑夜,便無法知道光明的存在。一條魚不躍出水麵就不知道自己生活在水裏。

第二,打破寧靜是為了把它拿回來。在這個過程中,人可以練習獲得寧靜的能力。畢竟,寧靜純粹是內在的感受,與外界沒有關係,也不應該被外界影響。依賴解決外界的某個麻煩來獲得寧靜,那麽麻煩不解決就不得安寧,不得安寧就越發沒有能力解決。失眠,興奮,心情不寧時,就觀察不安寧本身,迎麵注視它,體驗它,並把它溶解到內心深處寧靜的海洋中,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海洋的體積。“烈火把投向它的任何東西轉變成更大的火焰”。

為什麽這樣不合邏輯的方法是可行的呢?邏輯,隻是這個客觀世界需要遵守的規則。在人的主觀世界,不存在邏輯,任何邏輯都是正確的。例如,焦慮和失眠無助於第二天考試,偏偏這樣不合邏輯的事情會發生。站在懸崖邊上我們就雙腿發抖,然而那時正是我們最不該發抖的時候。莊子舉例說過一個人在懸崖邊上射箭,也舉例說過一條空船撞人之後給人帶來的困擾。主觀世界本沒有邏輯可言。

既然沒有邏輯,我們就可以發明邏輯。在主觀世界,給不利的事情加一個負號,讓不利看起來有利。主觀改變了,假以時日,客觀也可能會隨之改變。一個原本是惡性循環的事情,因為加了一個負號,可以變成良性循環。時常打破寧靜,再品嚐和恢複它,假以時日,就會獲得更多的寧靜,成為生活的主宰。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