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本麵上看,患癌症後最重要的就是治病。但某些癌症是不治之症,這樣就產生了生存與生活的平衡需求,而且,提高生活質量也會間接地改善身體健康狀況,有益於治療。
所以,我覺得兩種極端情況都應該避免:一是全力求醫,不顧自己的條件;一是無視自己的病情,覺得一切皆有定數,甚至不屑求醫。
對於第一種,如果是全力找現代醫學手段還好,有的走偏門,比如喬布斯開始治病的前幾個月,就更是離譜。即便是遵循現代醫學手段,是不是太折騰、有的放矢,也需要權衡。現在的醫學水平就這麽高,很多手段還是在實驗中,對病人的響應也是各有不同。如果一味地找各種治療,而忽視平時的生活和精神放鬆,甚至有的因經濟情況而買房子籌款遠赴外地治療,我覺得不一定會如嚐所願。
對於第二種,就更是不靠譜,我在此就不多說了。
最好的選擇是,把問題交給專業的大夫,由他們安排,相信他們,自己配合。另一方麵,盡量不要給自己壓力,平時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情,找到生活的平衡點。就像你所說,“別把自己變成一個專職的病人”。
對於我來說,我就是一個宅男,喜歡寫一點東西,願意和朋友交流,搞一點公益活動,做一些家務事兒。這些可以讓我有心靈寄托,不至於太空虛無聊。寫這些東西是出自內心,不費腦的,反而可以得到一些精神上的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