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突發深靜脈血栓,火箭送藥跨越 400 公裏,一場價值 3.5 億的太空救援

宇航員突發深靜脈血栓,火箭送藥跨越 400 公裏,一場價值 3.5 億的太空救援

 丁香園 DXY 丁香園
 
 2025年03月22日 23:00
圖片
 

作者:PDs.

 

臨床上,急診要是來了一個疑似深靜脈血栓的病人,即使是臨床經驗再豐富的醫生也可能會感到如臨大敵,趕緊跟病人和家屬交代這看似穩定的背後隱藏的各種意外和風險,然後抓緊一切時間完善各種檢查、盡快開始抗凝治療。

 

想象一下,要是這個急症出現在茫茫宇宙,麵對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脫落的血栓,宇航員和地麵上的醫生又該怎麽處理呢?

 

2020 年 1 月NEJM 上發了一篇病例報告,詳細記錄了這場太空之中的突發事件。

 

「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

 

 
丁香園
 
 
,讚312

 

 

茫茫宇宙中的意外

 

一望無際的黑暗。

 

距離地麵 400 公裏的天空,一個龐然大物時不時以超過 28000 公裏的時速從頭頂飛過,這是國際空間站。在這裏,宇航員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太空實驗。

 

剛來到國際空間站 2 個月的宇航員喬治(化名)和醫生視頻連線,進行著一項為期 6 個月的試驗:這是一項血液流動的試驗,喬治早在飛往太空之前就學習過怎麽用超聲儀器,他在醫生指導下給自己全身各處的血管進行超聲檢查,采集圖像和數據傳回地球。

 

 

圖源:YouTube

 

突然間,醫生意外地從太空實時傳輸回地球的超聲影像中發現:喬治左邊的頸內靜脈,血流怎麽突然間斷了?

 

醫生立刻找來了其他的專家一起觀察著超聲檢查的影像,最終確認:喬治體內出現了一個處於亞急性期的頸內靜脈血栓,但幸運的是,醫生在他身體裏並沒有發現其他血栓。

 

頸內靜脈血栓相較於其他深靜脈血栓更為少見,在這個部位得血栓的病人往往伴有 Virchow 三連征:血管內膜損傷、血流狀態異常、血液高凝狀態。醫生們一遍遍翻看了喬治上天之前的體檢報告,發現他並沒有這些問題。

 

在地球上,頸內靜脈血栓就已經是一個極其棘手的病症,10.3% 的病人會並發肺栓塞,以高達 44% 的死亡率讓人不寒而栗。

 

而在太空中,這種不穩定的頸內靜脈血栓就變得更危險,更無法控製,醫生根本不知道在微重力的環境下它究竟會如何發展:除了能向下脫落會造成肺栓塞,栓子還有可能向腦袋的方向進展而形成腦靜脈血栓,這都是些能直接致命的並發症。

 

地麵上的醫學團隊都嚇壞了,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一個醫學上的急症,更是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在太空出現真正需要醫生介入治療的情況。

 

即使有再完美的計劃,這是恐怕也要哀歎一句:計劃總趕不上變化。

 

與地麵上焦頭爛額的專家不同,在太空中的喬治顯得悠然自得,完美的詮釋了「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一般來說,得了頸內靜脈的血栓會有頭痛頭暈、滿麵紅光的潮紅麵容等等症狀,但喬治完全沒有這些變化。

 

現在有幾個問題擺在了醫生麵前:

 

首先,既然喬治並沒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那麽這個血栓是怎麽來的?是太空特殊環境造成的偶然事件嗎?

 

再者,喬治沒有出現症狀,這還到底要不要治療?如果要治療,是要把他立刻送回地球嗎?

 

 

困境:返航還是送藥?

 

醫生們首先在第一個問題上達成了一致:遠在千裏之外的他們無從得知這個血栓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但無論這個血栓是不是太空中偶然形成的,他們都應該給喬治治療,不然這隨時都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宇航中心的醫生們仔細考量了返航地球的可行性,得出的結論是:這恐怕比在暗灘上行船還危險。

 

返航的船艙進入大氣層後,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極速下墜。對於一個處於亞急性期、相對不穩定的血栓來說,下墜所產生的衝擊力足以使得血栓脫落,反而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既花了大價錢把喬治弄回來,又給原本沒有任何症狀的喬治致命一擊。

 

既然不能回來,醫生又希望給予治療,那麽問題就隻剩下一個:怎麽治?

 

國際空間站裏有許多個醫藥箱,喬治和其他宇航員湊巧從這些藥箱裏搜刮出了 20 小瓶能直接使用的抗凝藥依諾肝素。這真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於是,醫生立刻囑咐喬治給自己注射依諾肝素。看一看手表,這時距離發現血栓還不到 24 小時。

 

醫生先是和美國宇航中心 NASA 的人員交談了一番。由於喬治沒有任何症狀,而且這有可能隻是太空環境造成的一場意外甚至是烏龍,他們都希望喬治能夠在國際空間站待到任務結束再回來。這樣一來,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喬治手裏目前隻有 20 針依諾肝素,隻能撐 40 天,根本不夠用。

 

NASA 一拍腦門,決定當一回送藥的外賣小哥:我們重新發一個火箭,給他送藥上去!

 

Image

裝藥入艙 圖源:YouTube

 

有了 NASA 來充當外賣小哥,醫生們又麵臨著一個新的問題:如果繼續給喬治開依諾肝素,他們還需要附帶許多一次性的注射用具和消毒液,這可能極大擠占了火箭裏不多的空間。所以,他們打算將依諾肝素換成更加便於裝載的口服抗凝藥。

 

終於,在喬治發現血栓的第 43 天,運載著藥物的火箭緩緩升空。

 

 

 圖源:YouTube

 

「Destined for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目的地:國際空間站。)」

 

 

返回地球

 

在藥物還沒送往太空前,喬治已經靠著空間站原本就有的依諾肝素把栓子越變越小。

 

送藥的火箭到達後,喬治開始改吃口服抗凝藥。4 天後,雖然超聲檢查顯示血栓依然還在那裏,但總算是出現了頸內靜脈血流恢複的圖像,但這隻有在喬治做 Muller 試驗的時候才會出現。

 

Muller 試驗和 Valsalva 試驗正好相反,做這個試驗的人在盡力呼氣後緊閉口鼻,這樣胸腔內的氣壓將會變得比大氣壓低很多,回流到右心的血量會增加,因此在超聲上看,頸內靜脈的血流也會增加,這也能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麽在喬治做這個動作的時候,堵塞的頸內靜脈會出現血流。

 

喬治遵循醫囑,一直吃著抗凝的藥物。他始終沒有出現任何血栓帶來的症狀,日常的工作也完全沒有受到影響。

 

在實際臨床中,處理首次發生深靜脈血栓的病人,需要連續使用 90 天的抗凝藥。

 

90 天很快到了,醫生讓喬治再給自己做一次超聲,但是令醫生驚訝的是,頸內靜脈的血流依然隻能通過 Muller 試驗才能恢複。其餘情況下,喬治的血管就像一條幹枯的河流,沒有一點生氣。醫生隻好讓喬治繼續吃抗凝藥。

 

這時,NASA 告知醫生團隊,喬治的任務即將結束,準備返航地球。

 

喬治從太空返航著陸時將會受到衝擊,很可能受到未知的損傷。而在抗凝藥的作用下,這一些小小的損傷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大出血。於是,醫生決定在他返航前 4 天停藥。

 

返航前 1 天,喬治做了太空中的最後一次超聲。毫無意外,圖像和之前的沒有多大區別。

 

醫生團隊在著陸點磨刀擦槍,迎接這個特殊的病人。

 

喬治登上了返航的船艙。船艙離開國際空間站環繞地球的軌道,緩緩轉向這顆藍色的星球,接受來自地心重力的熊抱。

 

 

圖源:YouTube

 

 

來自星辰大海的挑戰

 

喬治回家了。

 

在著陸點,第一個衝到喬治身邊的就是帶著一套超聲設備的醫生團隊。除了著陸帶來的衝擊,喬治並沒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於是,醫生立刻做了一個超聲。出所有醫生意料的是,盡管還是能在喬治左邊的頸內靜脈裏找到殘餘的血栓,但頸內靜脈的血流已經完全恢複了。

 

這意味著,喬治不需要吃抗凝的藥物了。

 

10 天後的隨診,喬治的頸內靜脈就像一切無事發生一樣,醫生在超聲下已經完全找不到血栓的影子了。

 

NASA 醫生團隊的最新文章分析了近期 11 位飛赴太空的宇航員,發現除了喬治,還有 1 名宇航員也有出現血栓的情況。但這些血栓到底是因為這兩位宇航員自身某些因素導致的,還是太空微重力環境造成的,還有待探討。

 

隨著人類在太空中不停探索,微重力給人體帶來的影響將逐漸清晰,躍然紙上。也許從人類第一次衝出地球,飛向太空開始,這些由於環境變化帶給宇航員的改變就已經發生了,但是直到此時此刻,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一些偶然意外的發生,醫生和航天人員才愈發知曉事情的真相。

 

這些新知舊識,正是人類未來探索太空的寶藏。

 

早在 50 年前人類第一次進軍宇宙,宇航員就有帶著藥箱上太空的「習俗」,但至於這個小小的藥箱該裝些什麽藥,一直沒有做最後的定論。隨著一次又一次的航天飛行,一波又一波醫學和航天知識的更新換代,這個藥箱的內容也逐漸完善。

 

在未來,人類還會重返天宮,奔赴火星,相比國際空間站,這將會是更加漫長的旅途。有了宇航員前赴後繼的冒險,醫護團隊始終在勇士的背後,不會離開。

 

也許未來,一本嶄新的藍色方磚會出現在醫學生的課桌上,寫著——

 

Image

圖源:自己 P 的

 

《太空醫學》

 

致謝:本文經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麥憬霆 專業審核

 

監製:gyouza|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參考文獻:
1)Auñón-Chancellor SM, Pattarini JM, Moll S, Sargsyan A. Venous Thrombosis during Spaceflight. N Engl J Med. 2020 Jan 2;382(1):89-90.
2)Auñón-Chancellor SM, Pattarini JM, Moll S. More on Venous Thrombosis during Spaceflight. Reply. N Engl J Med. 2020 Apr 2;382(14):1381-1382.
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5BtIbPZEKM&t=102s
4)Marshall-Goebel K, Laurie SS, Stenger MB, et al. Assessment of Jugular Venous Blood Flow Stasis and Thrombosis During Spaceflight. JAMA Netw Open. 2019 Nov 1;2(11):e1915011.
5)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41111/#article-23616.s10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