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對於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花罐鎮柴氏祠村來說,是一個意義非凡的日子,一場盛大的慶祝活動在這裏舉行,主角是迎來124歲生日的邱柴氏太婆。她也是目前南充市最長壽的人。
“我是辛醜年出生,124歲了,閻王爺都把我搞忘了。”邱柴氏太婆身板硬朗,聲音洪亮,耳雖不太聰,眼雖不太明,見到客人就迫不及待地說道。邱柴氏出生於1901年(即光緒二十七年)1月1日,曆經一個多世紀的風雨,見證了時代的滄桑巨變,她的人生故事也堪稱一部傳奇。
自己梳頭燒火喂鵝
三餐規律,最愛粗茶淡飯拌豬油
柴氏祠村,這座距離南部縣城90公裏的偏遠山村,地勢平坦,被三座小山呈品字形環繞。邱柴氏太婆和60歲的孫女邱桃花就住在路邊的一棟三層小樓裏。
清晨,陽光灑進房間,邱柴氏太婆起床後穿上喜慶的蜀錦新衣,整個人看起來格外精神。她坐在鏡子前,拿起梳子,緩緩梳理那濃密的頭發。仔細瞧去,黑頭發竟比白發還多。梳好頭,她又步履穩健地走到後院,給那群嘎嘎叫著的鵝投喂食物。
邱柴氏太婆的長壽與她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菜稀飯我能吃一大碗。”太婆一日三餐規律,每晚8點多睡覺,能自己梳頭、燒火、喂鵝,動作麻利手不抖,飯後還要在院子或公路散步。
飲食方麵,太婆說自己最愛粗茶淡飯拌豬油,年輕時每晚都要吃一大碗油拌麵,要放乒乓球大小的一塊豬油。因眼疾和耳疾,醫生勸誡少吃動物脂肪,她雖有所改變,但對豬油的喜愛從未消失。遠嫁攀枝花的女兒每年熬豬油托人帶回,村裏老人也常送殺年豬的板油,讓她感受到鄰裏的關愛。
村裏盛產大米,村民多將其摻入五穀雜糧煮粥,中午煮粥時會采摘自家新鮮蔬菜用菜油炒熟,邱桃花則一直用豬油炒菜,有時邱桃花還為邱柴氏太婆熬製“八寶粥”,食材豐富。
▲邱柴氏
丈夫早逝飽經磨難
獨自撫養4個孩子,從不抱怨笑對生活
40多歲時,丈夫離世,邱柴氏太婆獨自撫養4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從未磨滅她對子女的愛,哪怕經濟困難,也要讓孩子節慶時有新衣穿、有白饃吃。為維持生活,她家總是全村最早亮燈、最晚熄燈。
然而,命運的考驗接踵而至。70多歲時,大兒子因病早逝,兒媳改嫁,隻留下孫女。邱柴氏太婆再次堅強地挑起撫養孫女的重擔。後來孫女婚姻不順,孫女婿病故。她100多歲時,另一個兒子也去世了。可她每次遭遇不幸,都能在短時間內放下悲痛,以笑臉迎接新生活。
“她從不抱怨,不幸降臨後,沉默一段時間,又開始有說有笑地麵對生活。”邱桃花說,婆婆個性很好,她善待村裏每個人。有時候別人冒犯她,她笑笑就過去了,還會把冒犯她的人家的孩子請到自己家裏,好吃好喝地招待。
邱柴氏太婆的身份證是2013年辦的。“當時我還說都111歲了,還辦啥身份證嘛。沒想到,一晃又12年了,婆婆身體還是那樣康健。”邱桃花介紹,5年前,婆婆生過一場大病,肚子脹,吃不下,最後還是在南充治好的,“那年感覺快不行了,我們都買好了棺木。身體恢複後,婆婆又像往常一樣,吃得、睡得、走得。”
在百年四合院慶生
村民自發前來,共祝老人健康長壽
每年太婆生日,無論家人是否張羅,村民們都會自發前來相聚,大家自帶炒花生等零食,分享生活點滴。在身體靈便時,太婆會提前打掃院子、清洗茶杯、燒好茶水等待大家。這溫馨和諧的場景,年複一年,成為柴氏祠村獨特的風景。
▲壽宴
在邱柴氏太婆124歲生日這天,整個柴氏祠村充滿歡樂祥和。誌願者和村民們專門在村子附近的百年四合院為老人舉辦生日宴會。房子掛滿了紅燈籠,一派喜慶祥和。走進院子,隻見桌椅擺放整齊,桌上擺滿了美食水果,除了常見的水果,還有當地特色的臥龍鮓、肥腸等農家菜。
當天,邱柴氏太婆身著新衣,精神矍鑠地坐在堂屋中間,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孫女和重孫們圍繞身旁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有親手繪製的圖畫,有自己編織的手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