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 LH)模型
造模方法:讓實驗動物暴露於不可避免的足部電擊環境中,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動物最終無法學會避免電擊,將這種行為稱為習得性無助。
特點:可觀察到類似抑鬱的行為,如體重減輕、運動活動改變、睡眠障礙、動機行為減少和快感缺乏等。但尚未證實習得性無助症狀是否為抑鬱症患者所特有,因此該模型目前常用於進行抗抑鬱藥物的初步篩選。
2、慢性社交挫敗(Chronic Social Defeat)模型
造模方法:將實驗動物多次暴露於具有攻擊性的常駐小鼠(如ICR小鼠)籠中,長期承受一定的身體和心理壓力,易感模型動物由於多次被攻擊壓迫而表現出鬥爭消極狀態以及情緒低落的現象,對應於社交回避和快感缺乏等抑鬱樣行為。
3、慢性束縛應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模型
造模方法:將動物放入束縛管中無法移動(保證通風使其可正常呼吸),每天2~8小時,持續14~21天。
特點:造模成功後動物可表現出社交互動減少、快感缺乏和空間學習記憶受損等抑鬱樣表型。該模型製備方法簡單,與人類抑鬱症相似程度高,但其缺點為動物易對反複出現的束縛應激產生適應性,導致抑鬱樣症狀難以維持。
4、慢性不可預測性溫和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模型
由於單一的重複刺激易引發動物產生適應性反應,而使用慢性不可預測性溫和刺激模型則可以避免這種情況,使動物產生長期有效的抑鬱樣情緒。
造模方法:動列不可預測的溫和刺激,包括晝夜節律變化、籠子傾斜、社會壓力、冷熱刺激、束縛、懸尾等其他類似的應激源。
聲明,不是我寫的,是從網上copy/paste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