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18年,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尋夢環遊記》是一部精彩的電影,它講述了小主人公米格追尋音樂夢想的感人故事。
雖然這是部動畫片,但它卻讓好多成年人潸然淚下。尤其是那貫穿電影的主題曲《Remember me》,它唱出了摯愛親人被老年癡呆症帶走記憶後給家人留下的悲傷和無奈。
圖片取自迪士尼公司的動畫片《尋夢環遊記》
老年癡呆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它的早期症狀是記憶力的下降。患者常常想不起來剛剛做了什麽,或者是忘了正打算要做的事情。但是,人們往往認為記憶力下降隻是我們的正常衰老的結果。所以,並沒有幾個人就因為這個而覺得自己得了老年癡呆。
緊接著,有人會經常發現想說的那個詞就是想不起來,說不出口。慢慢地,跟別人的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困難。這個狀態與許多腦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已經非常相似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人會發現出門辦事卻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或者是突然發現自己左右不分了。這時候,平時就比較警醒的人可能就會去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老年癡呆症再進一步發展後,患者的空間定向和運動協調能力進一步下降,從而慢慢失去對身體的控製能力。到了這個階段,老人跌倒骨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老年人骨折對身體的傷害有時是致命的。因此,這時候的老年人就基本上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從而需要家人的日夜陪護了。
有些老年癡呆症的患者在身體狀態持續變差的同時,他們的心理狀態也會發生極大的改變。本應該是平靜而幸福的內心卻因為這個病充滿了抑鬱和焦慮。一些原本老實本分或溫文爾雅的人也變成了不可理喻之人,動不動就摔摔打打、呼號叫罵。這大大增加了患者家屬的痛苦和負擔。
老年癡呆在醫學叫進行性癡呆,也就是說這個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惡化且不可逆轉。據統計,中國老年癡呆症的發病率5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接近3%,65歲以上是5%,70歲以上是10%,80歲以上是30%,到了85歲以上則高達40%。
這個統計數據有點太嚇人了。不知道那些原本希望活到一百歲的人在了解到這些數據後,還會不會仍然堅持初心。因為, 9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也許有一半會有老年癡呆症,一不小心我們就可能成為了子女的負擔。
進行性癡呆這個疾病包括如下幾個類型: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額顳葉失智症和混合型失智症。但由於阿爾茨海默病占據了進行性癡呆的大部分,因此,醫藥科研工作者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開發上。
自從1906年德國醫生阿爾茨海默報道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例老年癡呆症後,醫學工作者們對這種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提出了多種科學假說來解釋它的發病原因。這其中,膽堿性假說和類澱粉勝肽假說為藥物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乙酰膽堿(Acetylcholine)是中樞及周邊神經係統中常見的神經傳導物質。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膽堿性假說認為,正是這種神經傳導物質在大腦中含量的減少導致了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因此,醫學工作者研製了膽堿酯酶抑製劑來阻止乙酰膽堿在大腦中分解,從而提高神經細胞的乙酰膽堿含量。
醫生常開的膽堿酯酶抑製劑有三種:多奈呱齊(Aricept)、加蘭他敏(Razadyne)和卡巴拉汀(艾斯能)。這類藥主要用於 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但膽堿酯酶抑製劑也隻能緩解一些症狀,並不能逆轉阿爾茨海默病或阻止對神經細胞的破壞。另外,這些藥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還會帶來惡心、嘔吐和腹瀉等副作用。
1991年,學者們又提出類澱粉勝肽假說,他們認為β類澱粉蛋白(Aβ)在大腦的堆積很可能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的根本原因。
經過多年的研究,基於類澱粉勝肽假說的阿杜那單抗(aducanumab,商品名為Aduhelm)於2021年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準上市。該藥主要用於治療輕度的阿茲海默症,因為藥物開發者認為它能有效減少大腦中 β 澱粉樣蛋白的堆積。
但是,自從這款藥一上市,它的身上就充滿了爭議。 在2019年,該藥的3期臨床試驗曾經被FDA叫停,因為用藥組和安慰組的數據表現並沒有什麽差別。好在經過醫藥公司重新的數據分析和與FDA的深度交流後,該藥終於又上市了。
許多學者對該藥的上市持支持的態度。但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神經科學教授約翰·哈迪(Prof John Hardy)卻說:“在最佳情況下,這款藥物隻能給經過仔細挑選的病人帶來一點邊際益處”。這“邊際益處”就是我們常說的隔靴撓癢的學術化表達。另外,還有一些教授則對此藥持完全反對的態度。
2023 年,FDA又批準了侖卡奈單抗(Leqembi)上市,用於治療輕度阿爾茨海默病。這種同樣基於類澱粉勝肽假說的藥物能防止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斑塊凝結成塊,因此,被認為可以減緩早發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速度。
目前,專家們還正在對服用侖卡奈單抗的潛在風險開展更多研究,但它畢竟給癡呆症患者又帶來了一絲新的希望。
在國外的藥物研究者對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前赴後繼的同時,中國相關的研究人員也在爭分奪秒、全力以赴。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領導的科研團隊對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GV-971進行了多年的研究。他們發現GV-971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製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的異常增多,從而減少外周及大腦中樞炎症,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最終達到改善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
他們和綠穀製藥合作生產了老年癡呆藥物——九期一,該藥不僅以β-澱粉樣蛋白假說和Tau蛋白假說為理論支撐,而且還有創新性的腦-腸軸理論。
2019年底,國家藥監局批準了 “九期一” 的有條件上市。該藥麵市之後引起社會上廣泛的關注,據說一度還賣斷了貨。
但是,這個藥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首先,由於綠穀製藥曾經涉嫌製售假藥,因此,很多人對它這一次的新藥也持懷疑的態度。
另外,許多學者也紛紛質疑耿美玉論文數據的真實性。在饒毅教授的舉報下,科技部通過調查發現,耿美玉研究員存在圖片數據使用不當的錯誤。因此,還對她進行了科研誠信的批評教育。同時,耿美玉告饒毅名譽侵權的官司卻輸了。
2020年,綠穀製藥對外宣布獲得了美國FDA的批準,在全世界進行大規模的3期臨床試驗。他們準備投入30億美金,預計2025年完成試驗。但是,2022年綠穀製藥又宣布,由於新冠疫情和資金不足不得不終止這個臨床試驗。
綠穀製藥的這個操作被饒毅教授稱為是假藥販賣者的經典假動作。
總之,當老年癡呆症患者服用醫生開的治療藥物時,一般效果都不太明顯。但是,如果患者不吃這些藥物,家屬心裏又擔心患者癡呆的症狀可能會加速惡化。真是左右為難,讓人不好決擇。
與此同時,根據維基百科,總的來說醫生們對大部分阿爾茨海默病的原因仍然是不清楚的。
由此看來,對付老年癡呆症隻有最後的一招了,那就是:預防!預防!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