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你的健康負責:醫患對話裏可以改善的地方

以下的病例,不管是醫生或者是病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無可指責。但是其結果還是不太盡人意。我們從中還可以學到什麽呢?讓我們分析一下。這是一個真實的例子。為了不暴露隱私,把與討論無關的部分刪除了。

一位中年患者,患上了“複發性心律失常”,心動過速。病毒誘發。醫生(一)開了第一種抗心律失常藥(A藥)。A藥是一線藥物,但病人不耐受(不舒服,症狀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然後,醫生(二)開了兩種藥(B+C),心律失常控製住了。

病人不幸在年末又感染了一次病毒,由於抗病毒藥和B藥之間又有相互作用,B藥被暫停了大約一個星期。等到了重複使用(B+C)時,已經失效(心律失常失控)。

醫生(二)決定改藥,又給了那個病人不耐受的A藥(注意是不同的醫生)。病人心裏有一點嘀咕,但又不確切,糊裏糊塗的又吃了3-4天。結果又出現了前麵描述的症狀。剛好醫生(二)休假,病人隻好打電話個值班醫生(醫生三)。 醫生三說:兩種選擇 1. 加大A藥(可能藥量不夠);2. 隻吃C藥(以前這種藥有效)。 病人好困惑?經過和一位退休醫生很詳細的討論後,決定吃C藥,加大頻率。 謝天謝地,心律終於控製下來!

討論

1. 最大的問題時不同的醫生介入,沒有足夠的時間了解病情/藥物反應。醫生二重新開A藥時,TA不知道病人不耐受,而病人也不確切(TA也許不確切是原來那個A藥)。 醫生三是值班醫生,TA覺得有可能A藥的藥量不足,導致症狀沒有控製!所以要加量!幸好病人最後沒有這樣做!

2. 病人對自己的病情/藥物的了解。大家也許說:這不是病人的責任!我同意。但我隻能說,對不起,如果你一直持這種態度,下一個不幸的例子也許是你。像這種非過敏反應的藥物反應,是不會記錄的(而且病人也沒有匯報給醫生)。所以,A藥,醫生二(不知情)重開了,醫生三還要加量!

當病人和哪位退休醫生討論時,醫生問了一個更細的問題:你是不舒服後吃A藥,覺得沒有緩解/緩解不夠(症狀一樣/改善不明顯),還是吃了覺得更壞(症狀加重)? 病人非常/非常確切的說是後者。醫生三如果問同樣一個問題,就不會得出增加藥量的結論! 

你的健康,你負責,就是這個意思。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心律失常,最難搞定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4/2024 postreply 12:40: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