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代謝》:高糖高脂食物,直接改寫大腦回路!臨床研究證實,每日攝入少量高糖高脂食物就足以改變大腦內獎賞回路,讓人越吃

來源: JustWorld 2023-11-27 06:56:5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973 bytes)

《細胞·代謝》:高糖高脂食物,直接改寫大腦回路!臨床研究證實,每日攝入少量高糖高脂食物就足以改變大腦內獎賞回路,讓人越吃越愛吃

奇點網2023-03-23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

最近幾天的晚上八九點,奇點糕常常要發出“這誰頂得住啊”的哀嚎,因為總被投喂各種各樣的麵包、糕點或者奶茶……雖然明知道它們是高脂+高糖,多吃幾口就可能葬送辛苦健身的成果,但實在是難頂啊。

對高脂和高糖飲食“越吃越愛吃”,可真不是單純有沒有自製力的問題,奇點糕們之前也提過,這些食物能通過種種途徑,例如主要由多巴胺調控的大腦內在獎賞回路,在動物實驗中把小鼠“洗腦”到吃得根本停不下來。

就算把小鼠換成人,征服大腦也隻需要兩杯酸奶而已。近期一項發表在《細胞·代謝》上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正常體重人群在兩個月的試驗期內,在不改變日常飲食的基礎上,每天隻要喝兩杯高脂+高糖的酸奶,就會使大腦明顯更“偏愛”高脂高糖食物,而“厭煩”低脂低糖食物

這項由美國耶魯大學和德國科隆大學團隊協作開展的臨床研究還發現,高脂高糖飲食導致受試者飲食傾向的顯著改變時,並未導致體重變化和代謝異常,而是直接改寫了大腦對食物的神經適應性行為,甚至可以說是讓人“上癮”了[1-2]。

論文首頁截圖

人類攝入不同類型食物時的反應,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神經係統的學習行為,而此前的各種動物研究都顯示,濃縮極高熱量的高脂高糖飲食,能夠通過改寫大腦回路,不斷強化這類學習行為。

但動物研究畢竟不能直接和人類的相應改變劃等號,而且還有一個先後次序的爭議:高脂高糖飲食有沒有利用人體內早已有之的,調控嗜好高熱量飲食的神經回路呢?未知的問題實在太多,所以才要開展臨床研究繼續一探究竟。

本次為期8周的臨床研究設計非常簡單,研究團隊為49名參與者(高脂高糖飲食組26名,對照組23名)提供了兩類熱量值相同(約80大卡)、但熱量來源不同的酸奶,高脂組酸奶的熱量85%來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而對照組這一比例為46%,且參與者還能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並隨時更改,來減少主觀喜好的影響。

參與者們在基線時和幹預期結束後都要接受評估,評估內容包括體重、代謝指標、對糖/脂肪味知覺(Taste Perception)的偏好試驗,以及評估大腦內改變的功能性磁共振檢查(fMRI)。兩組參與者的各項基線特征並無顯著差異,幹預期結束後初步評估時也依然如此,且對高脂/高糖味道的知覺也未受到明顯影響。

研究設計和整體評估流程

但接下來的評估顯示,高脂高糖飲食組參與者對脂肪濃度最低食物的偏好大幅下降,而對照組則基本不變;同樣地,高脂高糖飲食組參與者也不再喜好蔗糖濃度最低的食物,而且這種偏好改變與體重和代謝指標變化無關。

偏好改變趨勢

fMRI下進行的味覺測試顯示,高脂高糖飲食組參與者中腦和前額葉皮層與食物預期和消耗有關的區域,對可口、高能量食物攝食信號的神經應答明顯增強,與獎賞學習係統中預測誤差信號(PEs)有關的神經回路募集也顯著增強,而對照組參與者沒有類似改變。

fMRI檢測提示的相應腦區激活情況改變

這兩方麵發現加在一起,說明短期攝入數量並不多的高脂高糖飲食,就足以驅動人體的神經適應性行為改變,在身體被超高熱量喂肥之前,大腦就已經在指揮我們對高脂高糖飲食多多益善,而不再願意吃低脂低糖、更為健康的食物

參與者們在填寫相關自評問卷時,並不認為自身攝食習慣有顯著變化,無形洗腦、最為致命啊。研究的兩位通訊作者在接受采訪時,一位把高脂高糖飲食的這種影響與成癮性藥物類比,另一位則指出,高脂高糖飲食改寫的大腦內神經回路,想再改寫很有難度,“大腦一旦學會什麽,就不容易再忘掉了”。

所以研究者們在論文結尾給出的建議,是盡量減少周圍環境中高脂高糖飲食的“可及性”,抵抗頻繁攝食帶來的大腦改變,但奇點糕的感覺是……誘惑太頻繁、弱點也太多,“管住嘴、邁開腿”的前半部分,做起來真的好難啊,大佬們還是趕緊把機製深挖一下,搞出什麽靈丹妙藥或者裝置幫幫孩子吧

參考文獻:

[1]Edwin Thanarajah S, Difeliceantonio A G, Albus K, et al. Habitual daily intake of a sweet and fatty snack modulates reward processing in humans[J]. Cell Metabolism, 2023.

[2]https://nypost.com/2023/03/22/fatty-and-sugary-foods-train-your-brain-to-hate-healthier-options-study/

本文作者丨譚碩

所有跟帖: 

“回路”一詞,多指結構。非結構性變化的信息傳遞方式改變應該使用“通道”。 -fuz- 給 fuz 發送悄悄話 fu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27/2023 postreply 10:10:5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