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毒”物與健康 (一)

來源: 曾華文學健康 2023-11-01 10:42:4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466 bytes)

化學“毒”物與健康 (一)

曾華 寫於二零二零年九月八日

前幾天與大家分享了一下我今年初寫的題為《請關注日常個人及家用清潔用品》的文章,收到一些朋友的共鳴和反饋,同時也有不少新的疑問,我就索性在此一起回複。

俗話說“吃得髒,不生瘡。吃得幹淨,得肝病!“,我很納悶兒,這個我在小時候就聽說的話,怎麽卻特別適合用於現在的大眾生活方式,而以前的人並沒有那麽多名目繁多的“髒“東西如各種化學物質化學毒物,想要用也沒有呀。記得我們小的時候,清水就是最好的清潔方式,即使有什麽清潔物品也都是比較原始原生態的東西,洗臉是清水,香皂都是奢侈品,洗澡用肥皂,洗頭發用皂角樹上的皂角提取物,或直接把皂角揉碎當洗頭液,可以揉出泡泡來。我還跟著院子裏的大姐姐們去釆紫荊樹的葉子,也是揉碎後用紗布過濾掉葉子的殘渣,洗頭發。

後來人民的生活條件稍微好一點,才有了海歐牌洗發精。洗碗也是用熱水把油融化開後衝幹淨,那陣兒哪裏有什麽洗滴精或洗碗液,甚至有人用廚房裏的煤炭灰代替熱水或紙巾擦拭鍋碗中的油膩的東西後,再用清水衝洗幹淨,不過那時候油膩的東西很少很少。

一般的居民連進洗澡堂都是妄想,附近的河溝玩水遊泳外加洗澡三包了,還是全部免費,所以也不可能用什麽沐浴露,壓根就沒有聽說過。

城鎮居民基本上會有牙膏刷牙,邊遠地區貧困家庭可能牙膏牙刷都沒有。

家裏的清潔用具就是撮箕帚把,家家戶戶基本都是水泥地板或三合土,就隻適合用掃帚,即使有點身份的家庭有木板地,也是用拖把加淸水。窗戶桌麵都是用濕毛巾或濕帕子反複擦拭幹淨。所以,抹桌布是家家必備品。

洗衣服就是用肥皂(最早叫洋堿)或洗衣粉,用手搓或用搓衣板使勁搓,那可真是個體力活。有些地方的人會在河邊或水池邊,用木頭做成棍子不斷地搞打衣褲,邊打邊翻來翻去,可能肥皂都不用,這種方式的“洗衣舞“現在很少看到了。

渴了當然隻有茶水或涼的白開水,喝上一瓶汽水就是高興得“睡著了都要笑醒來“的感覺,爽得不要不要的。

男士很少使用護膚品,女生最多也就是冬天皮膚幹燥的時候擦點“白鳥靈”霜,手上和臉上。口紅也是在電影裏和畫報上看到過,哪有什麽化妝品喲。個別人甚至用最便宜的海貝殼油(有點象現在的凡士靈)塗抹手上腳上的皮膚幹燥裂口處,因為南方的冬天真的很冷很涼。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那個時候的髒是什麽意思?泥土和灰塵嗎?況且那個年代工業落後,沒有聽說過什麽空氣汙染和霧霾。而且食物也基本上是當地產的有機食品,少有農藥化肥的殘留,更沒有任何激素抗生素轉基因食品喂養的肉類食品安全問題。

我不是故意的說來懷念那個年代,其實誰都不願意再次回到過去的生活。每個時代都有各個時代的問題,那個時候的物質缺乏造成人們普遍的營養不良,蛋白質食物嚴重不足,體質全麵虛弱,抵抗力很差,對抗各種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完全就是不堪一擊,許多人都死於一些現在來說根本不值一提的小病上,所以平均壽命很短,就是想得癌症也還活不到那個年齡就被其他病人帶走了。

記得我家住的院子裏,二十六戶人家有五個上七十歲的老太太,都早已經是寡婦,丈夫大多早年過世。鄰院十五家人左右,有四個老太太,也都是寡婦。對這些老太太我們都叫她們什麽婆婆,什麽奶奶的。比她們年輕一點的,大概五六十歲的人,我們稱為姆姆,有意思的是,這個年齡段的男士我們卻稱他們為爺爺,因為實在沒有更老的爺爺了。

就這樣,我們院子裏也隻有兩位爺爺,盡管他們倆的妻子我們都叫姆姆。W爺爺是四川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退休職工,白白瘦瘦,個子矮小,很少出門,印象中就是喜歡抽葉子煙,咳嗽不斷。我常去找他的倆個閨女玩,聽說他有哮喘和肺心病,大多數時候都是半坐在床上,蚊帳半掩著,擋風怕著涼感冒。有一陣子沒有看見W爺爺在家,據說受涼引起肺炎住院治療,再後來因為肺心病加重不愈而過世。

另外一位L爺爺,是一位某工廠的退休工人,人雖然長得弱,但精神狀態不錯,家裏的子女很多,為了生活,倆夫婦非常勤勞節儉,成天忙上忙下的做家務,話不多,也不抽煙喝酒。殊不知某天不知道什麽原因引起拉肚子,脫水很嚴重,後來送醫院救治無效,不幸過世。

想起來那時候的人真的弱不經風,現在隨便那家都能數得出幾個八九十歲的老太太老爺爺。至少從八十年代開始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物質也開始豐富起來,營養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身體素質也強壯多了,平均壽命大大提高,醫療保健服務也改善很多,一般來說不會因為一個傷風感冒或拉肚子而失去生命的。

基礎營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平均壽命延長的同時,人們也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高,活得有意義,活得更自在,活得更獨立,活得有尊嚴,那麽我們就需要有理有節的科學醫學指導,而不是靠以前那樣“瞎貓碰到死耗子“完全靠碰運氣,“運氣好“活得好,“運氣不好“就自認倒黴。

怎樣才能人為的抓到“好運氣“,又避開“壞運氣“,那你就得用心對待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認認真真地運運氣,把好的東西留下,壞的習慣丟掉,好運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壞運也不會瞎亂撞,做自己能做的,改自己能改的,把你健康快樂生活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不要被動的任人宰割。

那麽問題來了,怎麽才能不得病,少得病,既使得也是得小病呢?人體健康與疾病的最基本關係在哪裏?這個問題不搞清楚,其他的事情就難執行。就我個人而言,比較能夠說服我的是我前幾年看過的兩本與功能醫學有關的書。

第一本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高材生Raymond Francis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曆,以一個曾經病入膏肓,從死神手中奪回生命的病人的角度寫的書名為“再也不要生病了“《Never Be Sick Again 》。另外一本書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著名神經科教授,老年癡呆症疾病研究專家Dr. Dale E. Bredesen 醫生寫的“根除老年癡呆症“《The End of Alzheimer’s 》。

這兩本書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從健康與疾病的基本原理去分析我們怎麽才能保持健康,又怎麽去避免患病。為了寫起來方便,我就在這裏把Mr. Francis 稱為F先生,Dr. Bredesen 稱為B醫生。

F先生在他的書中強調,人們生病歸根到底就是,一種疾病即細胞功能異常(cellular malfunction), 兩個誘因即營養缺乏(nutrition deficiency 和毒性(
toxicity)。而這些誘因又是通過六個途徑來影響我們的健康狀況,它們是營養,毒素,心理,生理,遺傳基因和醫學幹予。

B醫生在談到老年癡呆症的原因時,認為機體在自我調節自我保護的過程中遇到了引發疾病的三個主要因素,第一個就是炎症(inflammatory)無論是感染,飲食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炎症;第二個是起支撐作用的營養物質( supportive nutrients),各種激素及其他支持大腦功能的物質的減退或儲存不足;第三就是各種毒性物質( toxic substances)的存在,如金屬或生物源性的毒素包括黴菌等微生物產生的毒物。

真是英雄所見雷同,這不是巧合,關於炎症我在《為什麽說慢性炎症是萬病之根?》糸列文章中對胃腸炎症尤其是與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與植物凝集素有關的慢性炎症有非常詳盡的分析。關於營養價值及飲食習慣等因素,我也在《淺談間歇性斷食療法》,《真的是胃酸過多惹的禍嗎?》,《飲食結構與健康》及《胃腸功能與健康》等係列文章有比較糸統的討論。接下來我們就著重結合實際情況對毒性物質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請繼續!支持對毒性物質的深入研究! -lawattaction- 給 lawattaction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1/02/2023 postreply 06:22:5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