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網上轉載,5月6日,上海市長寧區政府在其官方網頁發布了題為《奇跡在這裏發生:坐輪椅老奶奶聽著紅歌居然站了起來》的文章。文章稱,91歲的剛奶奶患認知症16年,進入重度認知障礙3年 ,在輪椅上坐了3年。伴隨著一首熟悉的紅歌,近日剛奶奶竟然慢慢站了起來,跳起了舞。文章提到,讓這位老奶奶站起來的紅歌叫《唱支山歌給黨聽》。
文章後半部分介紹了,一位叫做何平的護理員對剛奶奶的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全感”護理法(溫感、動感、樂感、語感、觸感、視感、姿感、悅感),何平堅持每天用50-60度的熱水給奶奶泡腳、按摩、熱敷、活動關節,加強溫覺對機體的刺激,促進雙下肢血液循環;在此基礎上,嚐試攙著奶奶站立、邁步,然後從一步、二步進步到一分鍾、二分鍾,再從攙扶行走進步到自主推助行器行走。
對此,網友紛紛嘲諷:“奇跡,真正奇跡,看來,黨國的醫生要失業了、殯儀館要關閉了、疫情也沒有了,人口增長了、人民幸福了……”
推友“老司機“表示:”奇跡!坐輪椅老奶奶聽著紅歌居然站了起來… 中共建黨百年,各地開始為文革招魂,甚至不惜通過造假為民眾洗腦。 “
筆者無意追究上述是否屬實,而是來探討紅歌是否有積極的因素。
“紅歌”泛指歌頌社會主義、共產黨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歌曲。藝術特色:“紅歌”不是抽象的革命口號,更不是單純的政治符號。它能夠廣泛流傳而且經久不衰,首先在於它獨特的藝術魅力。“紅歌”的創作源泉是民歌,這就決定了它為普通老百姓所喜聞樂見。
我特地查閱了一下認知症的治療與預防,發現了該病理的行為與心理治療。
常用的心理治療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 回憶治療(誘導患者回憶可引起並保持正性情感反應 的事件)、確認治療(validation therapy,使患者體會自我價值並通過認定與過去經曆的情緒 反應之間聯係來減少不良刺激)、扮演治療(使患者扮演在家庭或事件中的某個角色而減輕患者 的社會隔離感)、 技能訓練(模擬在課堂環境進行學習的場景, 盡可能保持患者殘存的認知功能)。
音樂治療可讓患者聆聽能喚起愉快體驗的熟悉音樂、歌曲,亦可輔導患者以卡拉OK的方式 哼唱青年時代喜好的歌曲。在患者生活的環境中播放舒緩的背景音樂可穩定患者情緒。
日本有一位老婦為糖尿病患者,她告訴我醫生勸她多去唱唱歌,可以減緩病情,表明唱歌對於其他病情有影響。
幾年前我曾經在東京的醫院裏做胃鏡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始終有一位女護理人員在撫摸我的背來疏解我的難受,而手術室裏播放的音樂日本人是不知道的,而我這個中國人是知道的, 揚州歌曲《好一朵茉莉花》的音樂。
我有一位男朋友在日本的一家養老院工作,裏麵居住著兩位中國男人其中一人是上海人,看到了我的朋友像是久旱的莊稼遇到了雨水這種感覺,用上海話與他嘮家常,該養老院的院長跟我的朋友說我們鼓勵您與居住者的對話與聊天,這個是你工作的一部分,而且非常重要的。
在世界上圍堵中國與中國斷鉤之際,筆者並無鼓勵民眾去唱什麽紅歌,而是作為一位年長者來說不管你願意與否,紅歌始終伴隨著你的年華的。從醫學角度來看回憶往事包括回憶紅歌,對身體健康也許有積極的作用,在此特地聲明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