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病,是在陰陽五行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診斷,再使用中藥治療。中藥原本是生長在群山間荒野裏溪水邊無人問津的草藥,但是,當它被中醫賦予陰陽五行升降沉浮寒熱溫涼性味歸經之後,它便有了靈性。中藥是中醫師麾下的戰士,受中醫師派遣,指哪兒打哪兒,靈活精準。
那麽中藥是否有副作用?我認為中藥的副作用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對於正常人來講,中藥的偏性毒性是副作用,可是對於病人而言,恰恰就是利用中藥的偏性毒性起到治療作用,那就沒有副作用。使用中藥時是否出現副作用,關鍵在於中醫師的辨證診斷。
舉個例子,中醫師用蓮花清瘟膠囊治療發熱咳嗽咽痛頭疼咳嗽的熱證。有的病人在使用蓮花清瘟膠囊之後,出現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症狀,那麽這些症狀是不是蓮花清瘟膠囊的副作用?
不是。蓮花清瘟膠囊無過,錯的是用藥的人。如果中醫師辨證診斷正確,患者服用蓮花清瘟膠囊不會出現上述症狀。當病人服藥後有了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那麽有可能病人本是寒證,中醫師誤診為熱證;或者病人的確是熱證,但是病在衛分淺表,醫者誤用蓮花清瘟膠囊重劑,用力過猛;又或者是病人平素脾胃虛弱,不能承受含有大隊寒涼中藥的蓮花清瘟膠囊的攻伐。蓮花清瘟膠囊本無副作用,是用藥的人醫術不高、辨證不精、診斷不明,需要追責的是中醫師。
中藥的副作用消化在中醫師的辨證診斷裏。由此也可以看出,中醫對從業者的要求非常之高。醫者不能以中藥副作用為由推卸自己的責任,要不停地拷問自己是不是辨證診斷出了問題,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以中醫師越來越少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既然中醫治療如此依賴中醫師的辨證診斷,那麽中藥理應也必須做為處方藥使用。病人不懂陰陽五行不會診斷自己的疾病,胡亂使用中藥,造成中藥不治病、副作用大甚至不治病反致死,這也是中醫衰落的主要因素之一。
綜上所述,中成藥是否有副作用,取決於中醫師的辨證診斷。所以,中成藥說明書沒必要注明副作用。其實,比討論說明書是否需要標明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中藥的處方化以及培養熟練辨證的優秀的中醫師,那才是最亟需的。
本坦網友欲千北反複提及使用中藥不一定非要遵循中醫經典理論,那麽請問要遵循哪種理論?
在歐美等西方國家,中藥不能當做藥物使用。FDA規定中藥是食品添加劑,使用說明上不能寫任何藥物治療作用,寫副作用當然也是違反FDA法規的。
如果非得在中藥說明書上注明副作用,那麽隻有遵循西醫理論,按照西藥的發明程序走。且以蓮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冠為例,首先,蓮花清瘟膠囊包含的十幾種中藥成份要逐一搞清楚;其次,在實驗室裏完成蓮花清瘟膠囊在細胞和動物模型上的有效試驗;然後是蓮花清瘟膠囊的臨床四期試驗。沒有這套程序,蓮花清瘟膠囊就不能做為西藥使用,更談不上在說明書上標明藥物副作用。
欲千北網友遊走在中西醫之間。他用西藥標準要求中藥,然而卻不以西藥研發的規範研究中藥,然後又指責中藥不遵守行規。這是不公平的,更與道德不道德沾不上邊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