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突變體B.1.1.529(Omicron) 高傳染性及防傳染策略分析

印 染 助 劑  第38卷第12期 2021年12月。 TEXTILE AUXILIARIES,Vol.38 No.12 Dec.2021 

盧永華1,2 , 張光先1,2 (1.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重慶 400716; 2. 西南大學蠶桑紡織與生物質科學學院, 重慶 400716) 

摘 要: 新冠病毒(SARS-CoV-2)及其突變體的高傳染性備受關注。分析世衛組織重點關注的新冠病毒刺突蛋白(VOC)、受 體血管緊張素蛋白(ACE2)和 SARS-CoV刺突蛋白所帶電荷數分布。結果表明:ACE2在人體 pH為 7.3時帶 20.5個負電荷,SARS-CoV 病毒刺突亞單位(Ss1 )帶 7.8 個負電荷,而新冠突變體 SARS-CoV-2、B.1.1.7(Alpha)、B.1.1.7+E484K、B.1.351(Beta)、P.1(Gamma)、 B.1.617.2(Delta)和 B.1.1.529(Omicron)分別帶 5.2、5.2+1.0、7.2+1.0、8.2、7.2、9.2+1.0和 10.2+4.0個正電荷。顯然,新冠及其突變體主要 是通過突變使其刺突蛋白的前端帶正電荷,與帶大量負電荷的 ACE2通過強電荷作用力達到高傳染性。建議用陽離子驅離型口罩和 陰離子通風係統材料預防新冠病毒傳染。

關鍵詞: 新冠病毒; 傳染; 電荷; 突變體; 中圖分類號: R511 文獻標誌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39(2021)12-0001-0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