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不平衡成慢性病發生誘因 膳食營養與生活方式有待改進

來源: Justness 2022-08-23 05:16:1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606 bytes)

https://m.cqn.com.cn/rzp/content/2021-04/07/content_8680699.htm

膳食不平衡成慢性病發生誘因 膳食營養與生活方式有待改進

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2021-04-07 21:31:52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倪敏)隨著我國的營養保障和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人均期望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3歲,居民營養不足與體格發育問題持續改善。

2月25日,中國營養學會組織編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以下簡稱《報告》)在京正式發布。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從中國居營養與健康狀況研究、食物與健康科學證據研究等方麵,對《報告》主要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

他表示,“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居民膳食質量越來越高,食物的結構也在發生變化。”然而,受不健康飲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仍有一些營養健康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將推出第五版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膳食是人體生長發育和健康最直接和至關重要因素。長期規律的合理膳食,膳食中充足的營養素能維護和促進人體健康,,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抵禦各種疾病。膳食也是可變因素,受環境、知識、經濟、文化等影響。

膳食指南是根據食物生產供應以及各國居民實際生活情況,將現有的膳食營養與健康的證據研究轉化為以食物為基礎的平衡膳食的指導性文件,旨在幫助人們做出科學的食物選擇,合格搭配膳食,以維持和促進健康,預防和減少營養相關疾病的發生。

我國自1989年發布第一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來,迄今已發布四版,在改善居民營養和健康狀況,減少或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提高國民的健康素質等方麵起到了積極作用。

基於近年來營養、膳食與健康研究科學證據的更新和發展,以及中國居民飲食方式和膳食結構不斷發生新變化,為使《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契合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國居民營養健康需求,中國營養學會於2020年6月啟動了2016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工作。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報告》匯集了近年來國內外有關膳食指南進展、膳食與健康研究的新證據,並分析我國居民膳食與營養健康現況的主要關鍵問題,將為修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供重要參考和科學依據。

膳食不平衡成慢性病發生誘因

從《報告》研究調查來看,我國食物種類豐富,市場供應充足,居民膳食能量和蛋白質攝入充足,,膳食質量顯著提高,但膳食不平衡等問題亟待解決。

丁鋼強表示,膳食不平衡的問題,成為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高油高鹽攝入在我國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飲料消費逐年上升;全穀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攝入普遍不足;居民生活方式明顯改變,身體活動總量下降,能量攝入和消耗控製失衡,超重肥胖成為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膳食相關慢性病問題日趨嚴重。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顯示,不合理的膳食是國人疾病發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因素,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的心髒疾病、腦卒中和2型糖尿病死亡率與膳食因素有關。

2015年調查顯示,家庭烹調用鹽攝入量平均每人每天為9.3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仍高於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水平。烹調用油的攝入量仍然較高,特別是農村居民烹飪油食用量增長幅度較大。

在外就餐成為普遍飲食行為,外賣點餐行為在年輕人中較為普遍。調查發現前十位常購買的菜肴多為油炸食物、動物類菜肴,對於長期以外賣餐和在外就餐為主的人群,存在油鹽過度消費以及膳食結構不合理問題。

含糖飲料銷售量逐年上升,城市人群遊離糖攝入有42.1%來自於含糖飲料和乳飲料。兒童青少年含糖乳飲料和飲料消費率在30%和 25%以上,明顯高於成人。

調查發現,我國居民膳食結構還存在全穀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攝入不足的問題。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以穀物為主,但穀物以精製米麵為主,全穀物以及雜糧攝入不足,隻有20%左右的成人能達到日均50克以上,品種多為小米和玉米;蔬菜以淺色蔬菜為主,深色蔬菜約占蔬菜總量的30%,未達到推薦的50%以上的水平,人均水果攝入量仍然比較低,攝入量較高的城市人群僅為55.7g/d。與合理膳食要求相比,有較大差距。

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營養問題應得到特殊的關注。《報告》顯示,老齡化已經是不可避免的社會問題,在我國一些省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超過20%。雖然近年來老年人膳食和營養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但老年人群存在的營養與健康問題也不容樂觀。一方麵,有一部分老年人存在能量或蛋白質攝入不足,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鈣攝入不足的比例均高於80%,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低體重率為8.3%,貧血率達到10%。另一方麵,由於膳食不平衡造成老年人肥胖以及營養相關慢性疾病問題依然嚴峻,老年肥胖率為13%,高血壓患病率近60%,糖尿病患病率近15%。亟需重視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實施老年營養支持策略,增強體質和抵禦疾病的能力,避免一些疾病的發生,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

合理膳食降低疾病風險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居民膳食模式、生活方式的明顯改變,各種類食物攝入量過高或過低與疾病風險之間的關聯已有較多的證據,《報告》匯總了與主要健康結局風險降低相關聯的膳食因素,過多攝入可增加不良健康結局風險的膳食因素。丁鋼強總結道,“全穀物、蔬菜、水果、蛋類、海產品、奶類、豆類和堅果是我們推薦的,需要減少的是鹽、油、添加糖和酒精。”

膳食模式指一個地區居民長期形成的膳食結構、飲食習慣及消費頻率,包括食物的種類、 數量、比例或不同食物、飲料等的組合。長期遵循平衡膳食模式,是健康長壽和預防膳食相關慢性病的重要基石,並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風險。

中國人群不同膳食模式對健康結局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以多蔬菜水果、多魚蝦水產品、經常吃奶類和大豆製品、適量的穀類和肉禽類、烹調清淡少鹽為主要特點的江南地區模式,代表了東方健康膳食模式。 具有這些膳食特點的地區,人群發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和腦卒中等疾病的風險均較低。

今後10-15年是我國改善國民營養健康、降低疾病負擔的關鍵戰略期,而合理膳食是實現全麵均衡營養的基礎和保障。

針對居民營養缺乏與過剩並存、膳食營養與生活方式有待改進、部分人群中營養相關疾病高發等問題,《報告》以平衡膳食為核心,提出精準化營養指導關鍵措施。其中包括,強調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結構;優化動物性食物消費結構;保證膳食能量來源和營養素充足;進一步控製油、鹽攝入;控製糖攝入、減少含糖飲料消費;杜絕食物浪費,促進可持續發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