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其實不慢

來源: Justness 2022-08-23 05:04:38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896 bytes)

http://wsjkw.sh.gov.cn/jthl/20211022/76006b383ed344e5bdd62273caaeb155.html

慢病,其實不慢

( 2021-10-22)

根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對中國人影響最大的慢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糖尿病所造成的過早死亡率(即70歲之前因慢性病導致死亡)為16.5%。這一數據,雖然與2015年18.5%的慢病早死亡率相比,有所下降,但是“早死亡”依然是慢病人群需要防範的。

慢病不慢

也許您會納悶,既然叫“慢病”,那應該是緩慢發展的,為什麽反而引起了“早死亡”呢?其實這是長久以來人們對慢性病的誤解。其實,慢病不慢。

以我們人們熟知的“三高”為例,如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長期得不到控製,10年左右的時間,會對身體產生什麽樣的後果呢?

對心髒影響

“三高”不斷損傷心血管內皮細胞,形成斑塊,帶來冠心病,並由穩定性的冠心病逐漸過渡為急性冠脈綜合征,也就是人們熟知的心梗,這是分分鍾可以要命的危重症。

對大腦影響

保證大腦供血的頸動脈,同樣會在“三高”的侵襲下發生斑塊。如果斑塊持續增大,大腦供血將受到嚴重影響。如果斑塊破裂,斑塊內的栓子有可能隨血流進入大腦,同樣影響大腦供血。這就是人們熟知的腦卒中,這也是威脅生命的危重症。

對腎髒影響

腎髒內的腎小球每天為我們的身體過濾著各類代謝廢物。“三高”尤其是高血糖的持續影響,將破壞包繞在腎小球外毛細血管,直接影響腎功能,直至發展為終末期的尿毒症。糖尿病患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為血糖水平控製不佳,發展為不可逆轉的尿毒症。

對眼睛影響

我們的視網膜與腎小球一樣,微血管密布。“三高”尤其是高血糖“故伎重演”,視網膜微血管係統發生微血管瘤並發生破裂,或造成視網膜微血管異常增生,形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長期不幹預,將導致失明。

此外,還有“三高”影響下所造成的截肢風險、脆性骨折風險、老年性耳聾風險等可能。

所以,我們再次提醒您,慢病不慢!

老年共病現象

其實,除了“慢病不慢”,您可能還會發現,身邊的中老年人一旦發生一種慢病,其他身體問題也會接踵而至,這就是老年共病現象。

老年共病是指一位老年人身患2種或2種以上的慢性病老年綜合征或老年常見問題。

這當中,對老年人威脅最大的慢性病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係統疾病和癌症。

老年綜合征主要是老年人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同一種臨床表現或問題的征候群,比如慢性疼痛、神經功能衰弱等。

老年常見問題主要包括聽力障礙、視力障礙、睡眠障礙、認知功能障礙等。

不可否認,長期得不到控製的慢性病,正是老年綜合征和老年常見問題的重要推手。而且更讓人揪心的是,慢性病之間是可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幾大慢性病之間會形成一個穩定的“金三角”。

慢病“金三角”

在這個慢病“金三角”中,“三高”是其中最大的一個“角”,也是許多健康問題的起點。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往往相伴相生,狼狽為奸。我們今天就來梳理一下,在慢病“金三角”中,“三高”與其他慢病之間的關係。

關係一:“三高” 慢性呼吸係統疾病

長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三高”和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這是共識。但其實,“三高”和慢性呼吸係統疾病之間也有關係。

“三高”尤其是高血糖人群,發生呼吸係統疾病的機會更大。總的來說,高血糖對呼吸係統的影響分為“急性”和“慢性”。

急性影響:進入秋冬季節,呼吸係統疾病高發。在呼吸科或感染科病房中,我們可以發現,長期住在這些科室病房中的,很多是糖尿病患者。這是因為,當我們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身體內的環境就像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更容易被細菌感染。而此時,如果這名高血糖患者又伴有慢性呼吸係統疾病,再加上呼吸道致病菌的影響,必將造成嚴重後果:長期臥床、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死亡率高。

慢性影響:肺部的肺泡和腎髒中的腎小球一樣,外部包繞毛細血管。長期高血糖將破壞微血管係統,使肺泡外毛細血管變性,氣道壁增厚,肺彈性下降,對肺容量和氣體通過量造成長期不可逆影響。

其實,“三高”和慢性呼吸係統疾病之間存在雙向影響關係,即慢性呼吸係統疾病也會反過來加劇“三高”病情。

比如看似平常的打呼嚕,其實是一種疾病,叫做呼吸暫停綜合征。受呼吸暫停綜合征影響的人群,夜間不僅睡眠質量受到嚴重影響,更會使身體器官組織處於間歇性缺氧的狀態。這樣的情況長期維持,將誘發難治性高血壓,即無論是用多少藥物,血壓都很難降到合理範圍。同時,患者也很容易在睡夢中發生心血管意外事件,造成猝死的嚴重後果。

關係二:“三高”癌症

“三高”與癌症之間存在一個共同的高危因素,就是肥胖。

一方麵,肥胖人群體內長期存在慢性炎症,這些慢性炎症將誘發細胞癌變。另一方麵肥胖人群往往伴有高血糖,高血糖這片“肥沃的土壤”不僅容易感染致病菌,同時也為癌細胞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養料。您可以理解為,癌細胞愛吃糖。

研究發現,確實有一些癌症的發生和肥胖有關,比如以下幾種。

我們以胰腺癌為例。肥胖人群的胰腺功能往往是紊亂的,會出現胰島細胞功能障礙。而胰腺癌是胰島細胞發生的癌變,這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我們再以大腸癌為例,肥胖人群的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調,這也是大腸癌發生的一個重要誘因。

關係三:慢性呼吸係統疾病癌症

這裏的癌症指的是呼吸係統的癌症,主要是肺癌。

慢性呼吸係統疾病和肺癌之間存在著共同的高危因素:吸煙、粉塵霧霾(PM2.5)有毒有害物質接觸史。這些高危因素既會引起慢阻肺等慢性呼吸係統疾病,也會引起肺癌,臨床上就能見到同時存在慢阻肺和肺癌的患者。

如果說高危因素主要是後天影響,那麽慢阻肺和肺癌之間還存在著相同先天因素,那就是基因。我們發現有些基因的特殊位點,既會引起慢阻肺,也會引起肺癌。

但是,先天基因的存在,並不代表無法避免這兩種疾病,如果您存在慢阻肺和肺癌的家族史,那麽更有必要避免高危因素對這一敏感基因的刺激,且要更加頻繁地進行肺部疾病的篩查。比如通過肺功能測試篩查早期慢阻肺,通過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

事實上,要讓慢病真正成為緩慢發展發展的疾病,甚至停止慢病發展的進程,關鍵在於:早,勤,準。

早發現、早控製是永遠不變的健康真理。

勤,要求慢性病患者注重對各項指標的監測,尤其是要長期地、係統性地監測,多項監測結果能夠進行匯集和整合。杜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監測,杜絕看門診前的“臨時抱佛腳”式的監測。

準,既是對患者的要求,也是對醫療機構的要求。患者提供的監測數據,應該是準確的,而且應該是長期準確的數據,以確保主治醫生能夠判斷出慢病發展的趨勢,及時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目前,上海的社區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依托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未來,您可在就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享受到這項健康服務。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2030年,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30%。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每一位慢病患者、每一家醫療機構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本文作者為上海市疾病預防控製住中心慢性非傳染病與傷害防治所程旻娜主任醫師

摘自上海疾控微信公眾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