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醫治未病,首先,對醫者的水平是最高要求,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所處境地對不同對象的影響了然於心,能做到預判。其次,未病的概念,是指一定範圍內的動態平衡(如果用科學的絕對平衡來要求人體,那人人都是病人,確實不存在治未病,這個一定範圍,不包括戾氣,外傷,疫毒,強烈的情感創傷等。)人體遭遇外邪能自我調節平衡,而不顯現病態。
上醫用看似簡單的方式,讓人體處於動態平衡狀態,就是在治未病。上醫隱沒於世,因為不是救病苦,病家體會不到價值(參見扁鵲對自己三兄弟醫術的論斷)。
現代教育製度下,能掛牌行醫的,沒有上醫。人所處的環境複雜多變,眼耳鼻舌身意被激蕩得貪嗔癡念起,氣血逆亂,百病難治,更何談預判?
所以,上醫治未病,隻是存在於我的信念中,人還是要有信念的,就像明月照亮醫途,雖然碰觸不到,但是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