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照片背後的故事”的美軍戰報

來源: 千裏 2021-06-10 13:07:4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102 bytes)
評“照片背後的故事”的美軍戰報 *****

 

對於人員傷亡,美軍一般不好太摻水分,例如,沙峴隘口(Morae Kagae Pass)戰鬥,戰鬥發生在1951年5月16日,美軍報告(UNIT REPORT)出爐在1951年5月19日,也可以說是當場出報告了:死7人,傷19人。但關於裝備,美軍報告(UNIT REPORT)--犧牲(LOST)2坦克,其它都沒提了。 *****

 

坦克確實也有傷和亡的概念,犧牲(LOST)2坦克,其意思當然是不可否認的“死亡”了2坦克,也即當場沒得救了的坦克,但傷的坦克如何算,美軍顯然是不會去算的,隻要還開得動,即使炮管沒了,屁股翹了,口歪了,美軍不會算作戰鬥中犧牲了這輛坦克。相當的這類情況就是美軍丟下重裝備跑路時,不管丟了多少,基本隻報人員的傷亡情況,而基本不報設備情況。 *****

 

關於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美兩軍的特點,最為精辟的概括就是美軍“鋼多氣少”,誌願軍“鋼少氣多”。這裏的“鋼”是指武器裝備,“氣”是指士氣意誌。毋庸置疑,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美軍武器先進,裝備精良,握有絕對的火力優勢,美軍一個師配備的火炮數量要超過誌願軍的一個軍,更不用說鋪天蓋地的空中支援。正是由於美軍的這種優勢,才導致誌願軍很難成建製地大量消滅美軍,出現了圍而難殲的局麵,最典型的就是長津湖戰役,誌願軍已將陸戰一師一部分割包圍在數個孤立據點內,卻因為美軍火力猛烈,加之天寒地凍,無力殲滅,使得美軍成功突圍撤退。美軍作戰對於火力極度重視和依賴,除了各式火器的裝備數量多外,編製配置也頗有門道,火力支援單位貫穿整個編製體係。 *****

 

誌願軍眼中的坦克,當然是看成美軍的重要裝備,也即誌願軍用身體和性命去拚坦克的“命”認為就是戰鬥中消滅敵人的一種方式,所以,誌願軍常常就是犧牲自己去換坦克,成功的可能性應該說還不高,可謂明知不可為而要去為之--勇氣也;而如果換成誌願軍有坦克,美軍沒坦克,你要美軍以身拿個炸藥包或手榴彈去拚坦克,不說絕對不可能,但基本是不可能的,沒這種勇氣。 *****

 

如果對如上的基本道理能理解,就明白誌願軍對戰鬥中的傷亡概念會是另外一層意義。所以,一場戰鬥,誌願軍說打擊滅了7輛坦克,美軍方麵隻承認犧牲(LOST)2坦克,這種裝備的價值在誌願軍當時看來也是相當大的了,畢竟不象現在了。 *****

 

另外,關於戰爭記錄的設備,誌願軍肯定也是基本沒有,誌願軍即使有大場麵的殲敵情況,也無法拍個照片留下來,當然,很可能仁義之師的誌願軍也不會去拍這種照片,畢竟沒什麽必要。盡管美軍的各種記錄設備都很多,但美軍心中想拍點那種橫遍戰場照片卻很少,成千上萬張中總有那麽一張被拿來說事也不奇怪了。 *****

 

其實,關於那張美國人拍的“橫遍”照片,一般情況下美軍應該是沒有機會拍的,隻不過當時誌願軍的主要目標仍然放在東進上,在繼續東插,也才有了在第二天誌願軍走了後的美軍有機會去拍。

所有跟帖: 

誌願軍屍橫遍野照片背後的故事 -千裏- 給 千裏 發送悄悄話 千裏 的博客首頁 (10154 bytes) () 06/10/2021 postreply 13:10:50

敵我雙方在戰鬥結束之後都要把散入各處戰死的歸攏一起然後挖坑掩埋。把此刻情景說成屍橫遍野,是 “公知” 鬥士無知的本性特色。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21 postreply 14:50:24

戰場上沒有這種擠在一塊衝鋒,又被這麽很容易地打死在一塊、躺在一塊兒讓你說成是屍橫遍野的怪像。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10/2021 postreply 14:53:40

用炸藥包去拚坦克是加入解放軍的日本皇軍傳授給解放軍的. -viBravo5- 給 viBravo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10/2021 postreply 14:57:1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