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禪宗演義連載之52 聖人如影,人生如夢—— 佛窟遺則說死生

中國禪宗演義連載之52

作者 四川紅塵洗夢

讚   傳梵音於禪話 播大悲於有緣

 

第三十一節:佛窟遺則

 

  在圭峰宗密禪師所著之《禪源諸詮集•都序》中,宗密禪師列舉了當時中國佛教的十大修禪派別:江西、荷澤、北秀、南詵、牛頭、石頭、保唐、宣什、稠那、天台。當然,這其中最牛的,自然是無數參禪悟道之士熱衷於走江湖的江西馬祖道一和湖南石頭希遷兩派了。

  不過,在這十大門派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小門派在頑強生存著,他們雖然沒有像那些大門派一樣搶占了大量的禪宗市場份額,不過也仗著自己有個一招半式,在一些特定區域,還是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耕耘得碩果累累的。

  遺則禪師的佛窟學派,就是其中之一。

 

  遺則禪師,《宋高僧傳》中寫作遺則,但是在《景德傳燈錄》和《五燈會元》中,卻都寫作惟則。相比之下,僧傳一般來講要更為嚴謹些,可信度更高些,所以本文還是依據《宋高僧傳》寫作遺則。不過,《宋高僧傳》中說遺則禪師活了五十八歲,圓寂於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依此的話,遺則禪師則出生於公元772年。而遺則禪師的師父牛頭慧忠圓寂於公元769年,那麽牛頭慧忠圓寂的時候,遺則禪師隻有三歲,自然是無法出家也無法跟隨牛頭慧忠學習禪法的。所以,隻有采用《景德傳燈錄》中遺則禪師活了八十歲的記載,這樣遺則禪師則出生於公元751年,由此遺則禪師才有機會跟隨牛頭慧忠學習禪法。

 

  遺則禪師,公元751年出生於大唐的首都長安,他的祖父長孫冽曾經擔任過鄂州司馬,不過他的父親長孫利涉卻沒有做官,而是在金陵(今南京)長期隱居。

  遺則禪師從小就誌氣高潔,絕不沾染那些世俗之氣。也許是受了他父親的影響吧,遺則禪師一天到晚都很安靜祥和的生活著,而不像別人那樣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去經營世俗的利益。

  當然,遺則禪師還是有兩大愛好的。

  首先是愛好書法。遺則禪師曾經拜張懷瓘學習過書法。張懷瓘那可是唐朝時期的大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啊。他不僅創作了眾多一直影響到今天的書學理論著作,而且對於自己的書法作品,那是非常的自負啊。張懷瓘曾經十分驕傲的說道:“我寫的正楷和行書,可以比肩虞世南和褚遂良。而我寫的草書,數百年內,恐怕都沒有誰能超得過我了。”

  既然張懷瓘對於自己的草書如此的自信,所以遺則禪師就專門跟隨張懷瓘學習他的草書。遺則禪師在書法方麵的天賦非常高,沒用多久就把張懷瓘的草書技法全部學到手了。

  其次遺則禪師還非常愛好讀書學習。對於傳統的經史子集,遺則禪師自然是要用心研讀的,不但如此,遺則禪師還非常喜歡閱讀佛經,並且對於佛理也很有自己的體會,常常感歎佛經中的那些奇言妙語簡直就是自己的心聲啊。

  佛經看多了,佛理領悟多了,自然,這個紅塵俗世對於遺則禪師也就沒有什麽可以留戀的了。

  而在當時的金陵,最為牛掰的佛學院,是牛頭山佛學院。牛頭山佛學院雖然比不上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開辦的那些在全國名列前茅的佛學院,但是在金陵地區,牛頭山佛學院還是牢牢的占據了禪宗市場全部的市場份額,牢牢的控製了金陵地區佛學院的生源。

  所以,年少的遺則禪師立馬就舍棄了自己的全部家產,孤身一人來到金陵莊嚴寺,找到了牛頭山佛學院第六任院長牛頭慧忠禪師,要求進入佛學院深造。

  慧忠禪師一看,這個少年不僅天資聰明,而且還有比較深厚的佛學功底,更為關鍵的是,這個少年的悟性奇高,而這點,才是一個參禪悟道之士最為重要的品質。於是,慧忠禪師立馬就收下了這個學生。

  既然進入了正規的佛學院學習,更有牛頭慧忠這種知名教授的指導,遺則禪師立馬就有如魚得水之感。

  遺則禪師在莊嚴寺如饑似渴的學習著,慧忠禪師也盡心盡力輔導著這個優秀的學生,自然,遺則禪師的學習成績進步得飛快。

  可惜,遺則禪師雖然進入了一所優秀的佛學院,也得到了在禪宗江湖中非常知名的教授的親自指導,可惜他的運氣稍微差了一點。

  公元769年6月16日早上,慧忠禪師在莊嚴寺怡然坐化,而此時的遺則禪師,才隻有十九歲。

  遺則禪師對於師父的去世感到非常的難過,不過,不幸中的萬幸是,慧忠禪師把牛頭禪法的要領和秘訣,已經全部告訴他了,遺則禪師隻要花點時間來把它融會貫通就好了。

  既然師父不在了,莊嚴寺也就沒有待下去的必要了。於是遺則禪師便外出遊方。

  遺則禪師一路南下,來到了浙江的天台山。

  天台山山清水秀、景色壯麗且風水絕佳,因而受到了人們的高度傾愛。再加上地理位置偏居東南一隅,遠離那些頻繁發生戰亂的地區,更成為那些隱居修道之士的首選地之一。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很多僧人和道士在天台山隱居修道,更是成為了中國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

  遺則禪師進入了天台山,天台山是佛教聖地,並且又是佛教天台宗的發源地,但是山上雖然有數座寺廟且僧侶眾多,不過卻沒有禪宗的傳承。這樣,天台山禪宗法門的傳承工作,就落在了遺則禪師的身上。

  不過此時的遺則禪師,還沒有達到可以當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步。慧忠師父教授的很多東西,他都暫時還沒有融會貫通。所以,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找到一個清靜的容身之地來好好消化掉師父傳授的那些東西。

  最終,遺則禪師來到了佛窟岩下居住,這裏暫時可以遮風擋雨,而且旁邊還有瀑布。

  既然自己是來參禪悟道的,那麽飲食起居之類的東西,就沒有任何必要去花費心思了。

在佛窟岩下,遺則禪師如果困了想要睡覺,就找些薜荔枝葉蓋在身上取暖。如果想要坐禪,就找些幹燥的落葉來墊在身下。如果渴了,就去瀑布形成的小溪邊喝點水。如果餓了,就去找點野果充饑。遺則禪師就這樣在山上清苦的修行著。

  遺則禪師是個出家人,並且大部分時間都在坐禪修行,所以身上自然沒有俗氣也沒有戾氣更沒有殺氣。

  所以,這樣隻有一團和氣的人,山上的老虎豹子之類的猛獸看到了,也隻是把他當做自己的鄰居一樣看待。那些麋鹿之類的動物,更是把遺則禪師當做自己的朋友而在遺則禪師身邊走來晃去的,一個個毫無恐懼之心。

  遺則禪師成天在那裏坐著,然後在坐禪中尋思著師父從前的種種教導,他一定得把師父教導的東西悟通才行,他一定得把師父的東西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才行。

  遺則禪師長期在一個地方坐禪,附近進入山中伐木的那些伐木工人看到的次數多了,便在茶餘飯後開始好奇的互相交談此事。如此一來,遺則禪師在佛窟岩下修行的事,就一傳十十傳百的逐漸傳開了。

  一些佛學愛好者聽說後,覺得遺則禪師一個人在那兒修行挺辛苦的,而且也沒個同參侍者之類的作個伴。

  於是他們便聯絡了一些當地的善男信女,來到了佛窟岩,大家齊心協力,在遺則禪師居住之地修建了一座佛窟院,這樣既可以供人們平時到寺院燒香禮拜,又使得遺則禪師有了一個正規的修行之所。

  自然,遺則禪師也沒有辜負信眾的一番美意,在這座寺院中,遺則禪師更加努力的學習和修行著。

  終於有一天,他悟通了師父所教授的那些課程,而且徹底的融會貫通,變成了自己擁有知識產權的禪法。

  對於自己所領悟到的東西,遺則禪師有一天在給自己的學生們上課時講道:“天地是空無一物的,萬物和我也是空無的,但是又不是絕對的空無一物,無物中實在是有物啊。古代的那些聖人就如同影子一樣一閃而過,人生百年也如同夢境一般,誰又把生死當回事呢。所以領悟了的聖人能在寂靜中觀照到佛法的真諦,所以能成為萬物之主。這些道理,我現在終於徹底明白了。”

  遺則禪師所領悟的這個道理,參合了佛家和道家的理論在裏麵。和當時禪宗江湖中的兩位龍頭老大石頭希遷和馬祖道一所宣講的禪理有些不同。但是,當有參學的僧人問道:“如何是那羅延箭?”遺則禪師直接回答道:“中的也。”這種回答和作略,卻是正宗的禪家作風了,就是對比同時期那些非常著名的禪師的答語,遺則禪師的這個答語也是毫不遜色的。

  這樣,遺則禪師就成了中國禪宗史上非常奇特的一位禪師,因為一般情況下,那些禪師不論學習多久,都是直接從師父那兒畢業的,而遺則禪師能成為老師教導學生,一半是因為師父的教授,一半卻全靠自己個人的領悟。

  遺則禪師悟道以後,便開始在佛窟院開法授徒,從而成為了天台山第一個傳承禪宗的禪師。

  雖然遺則禪師是第一個在天台山開始招生教授禪宗課程的老師,不過你別說,遺則禪師的招生廣告張貼出去後,前來報名入學的學生,那是相當的多啊。看著火爆的入學場麵,想想當年自己一個人孤身進山的場景,遺則禪師都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並且更讓遺則禪師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從唐憲宗元和年間開始,他的很多學生不論是還在上學的,還是已經畢業出去到處授課的,每當有人問起他們在哪兒讀書,學的是什麽專業的時候,這些學生都非常自豪的告訴別人,他們是佛窟學派的。就這樣,還沒等遺則禪師自己亮出闖蕩禪宗江湖的字號,他的學生們就已經在江湖中把他的招牌打出去了。

  隨著佛窟學派的招牌越打越響亮,遺則禪師的名號也是越來越大了,很多達官顯貴社會名流不但派人送來書信問候結交,而且還派人送很多的禮物來供養遺則禪師。甚至還有很多地方官員和各界名流不怕山高路遠,親自上門來禮拜遺則禪師。

  在這種世俗之人眼中的榮華富貴麵前,遺則禪師此時卻表現出了一個禪師不趨炎附勢、傲嘯山林的本色。遺則禪師不論是哪個當官的還是哪個名人寫信問候結交,他都絕不回信問候。不論是誰送東西來,他也絕不回禮。不論是哪個當官的還是社會名流來禮拜自己,遺則禪師都會端坐不動,絕對不會起身回禮。並且,遺則禪師自從來到天台山後,一直到他圓寂,幾十年來都沒有離開天台山半步。

  遺則禪師這種看似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反而得到了所有人的高度讚譽。是啊,在世俗的榮華富貴麵前,又有多少人能夠不動心的呢?

  公元830年6月13日,遺則禪師忽然把弟子們召集攏來,告訴他們道:“我過兩天就要離開你們了,你們各自好自為之啊。”

  過了兩天,也就是6月15日的晚上,遺則禪師端坐在禪床上安詳的圓寂了,享年八十歲。

  遺則禪師雖然一個人在禪床上安詳的走了,可是當天夜裏,山下的所有人都聽到了轟轟轟的巨大聲音,就好像山崩塌了一般。

  到了早上天亮以後,大家都趕緊起來往山上觀看,隻見一團異常醒目的彩雲飄蕩在佛窟岩上方,父老鄉親們聯想到昨晚巨大的山岩崩塌般聲音,一個個都淚流滿麵的道:“這應該是山上的遺則師父圓寂了啊。”

  於是,大家趕緊上山來到佛窟院一看究竟,遺則禪師果然是在昨晚就圓寂了。

  遺則禪師圓寂後,他的弟子們就在佛窟院裏建造了龕塔來安置遺則禪師的全身,不過,遺則禪師的龕塔在隨後不久的唐武宗會昌滅佛運動中,被徹底摧毀了。

  遺則禪師不僅精通草書善於說法,而且還愛好佛學創作,他曾編輯且作序《融祖師文》三卷,創作《寶誌釋題》二十四章、《南遊傅大士遺風序》和《無聲等義》,並且還創作了數十首詩歌。遺則禪師的這些作品辭理粲然,文采飛揚,故而在當時的發行量很高,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